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标志性气体

标志性气体

标志性气体的相关文献在2005年到2022年内共计82篇,主要集中在矿业工程、工业经济、化学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8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149643篇;相关期刊35种,包括华北科技学院学报、煤、煤矿安全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全国煤矿瓦斯抽采利用与通风安全技术现场会、山东煤炭学会2009年工作会议暨学术论坛等;标志性气体的相关文献由186位作者贡献,包括郭志国、张俊、陈荣芳等。

标志性气体—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8 占比:0.05%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49643 占比:99.95%

总计:149723篇

标志性气体—发文趋势图

标志性气体

-研究学者

  • 郭志国
  • 张俊
  • 陈荣芳
  • 王蓉
  • 吴兵
  • 赵宇
  • 刘强
  • 刘芬
  • 叶春辉
  • 周令剑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陈荣芳; 郭志国; 张俊; 赵宇
    • 摘要: 为了探究氧化煤的低温氧化特性及演变规律,采用程序升温实验系统,对平煤八矿煤样分别预氧化至60°C、90°C、120°C、150°C、180°C、210°C时通入N_(2)绝氧降温形成的氧化煤,进行低温氧化程序升温实验;为进一步揭示不同灭火条件下形成的氧化煤低温氧化行为特征,对煤样预氧化至120°C时,通入3种不同体积分数N_(2)灭火后形成的氧化煤,开展低温氧化程序升温测试,测定这两类氧化煤低温氧化过程耗氧速率、标志性气体(CO、CO_(2))产生率以及放热强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氧化煤的耗氧速率、标志性气体产生率和放热强度均小于原煤;预氧化至90°C煤样的自燃特性参数更接近原煤,说明预氧化至临界温度的煤更易发生复燃;而预氧化至120°C时通入N_(2)的体积分数越高,这类氧化煤的自燃特征参数越接近原煤,说明通入N_(2)体积分数越高的煤复燃能力越强。因此,开采近距离煤层群、复采工作面以及启封火区等区域的煤体时,应防范其发生复燃。
    • 段晓平; 陆愿; 魏连江
    • 摘要: 张双楼矿7201边界工作面总回撤时间超过煤层最短自然发火周期,为确定边界工作面煤自燃主控因素、煤层自然发火标志气体及其预警临界值,通过统计采空区遗煤分布、煤孔裂隙、围岩变形、含水率及采空区漏风等容易引起煤自燃的参数,得出工作面自燃的煤层孔裂隙发育及采空区漏风为主控因素;建立了煤升温氧化过程中标志性气体温度与浓度的关系,提出CO增加速率与烯烷比为辅助指标判断煤自燃的预警指标。研究发现煤温度80~90 °C之间时煤体CO产生速率发生了突变,得出回撤工作面遗煤的临界自燃温度为80~90 °C。
    • 刘雷; 夏海斌; 柴洋洋; 董振波
    • 摘要: 为解决综放面采空区煤自燃问题,实现采空区煤自燃早期精准预警。通过不同供风条件煤自燃程序升温测试实验,得到煤样低温氧化过程中气体指标随温度的变化规律。构建了煤自燃分级预警体系并确立各指标临界值,得到煤温与预警指标之间的对应关系,并在陕西某矿综放工作面进行现场应用,得到采空区不同埋深的煤自燃预警等级。通过对其采空区15.2~20m的位置发出煤自燃灰色预警,并在实施注氮措施后得以恢复生产。研究成果对于早期煤自燃精准防控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 徐长安
    • 摘要: 为了研究平顶山天安煤业股份有限公司平煤一矿丁_(5)-32140工作面煤层的自燃倾向性特征,对该工作面的煤样开展了升温氧化实验,对不同温度下热解产生的CO、CO_(2)、CH_(4)、C_(2)H_(4)、C_(2)H_(6)和O_(2)气体浓度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研究,并且采用氧化动力学的计算方法,计算煤层的自燃倾向性指数。根据实验结果,提出把CO和C_(2)H_(4)气体作为丁_(5)-32140工作面煤自燃的标志性气体,把CO_(2)、CH_(4)和C_(2)H_(6)作为预测煤层自然发火的辅助指标。丁_(5)煤层的自燃倾向性指数为691.26,判定为自燃煤层。
    • 秦清河; 宋小林
    • 摘要: 针对补连塔煤矿上覆采空区积水状况,进行了遗煤吸水失水特性研究,模拟其积水采空区遗煤的吸水过程,并以此为研究基础对补连塔煤矿遗煤进行自燃程序升温实验,得出补连塔煤矿1号煤层不同含水比率条件下煤的氧化产物的生成规律。结果表明,补连塔煤样原始含水率在6%左右,煤矿不同粒径组块煤的最大吸水率相差很小,在14%左右;不同含水率煤样90°C前氧化速率低于原始煤样,在90°C后氧化速率高于原始煤样;含水率为39.9%时在低温阶段抑制了煤的氧化反应;C_(2)H_(4)、C_(2)H_(6)、C_(3)H_(8)可作为补连塔煤矿煤自燃反应进入氧化反应加速阶段的标志性气体
    • 郭志国; 王蓉; 张俊; 陈荣芳; 周令剑
    • 摘要: 为掌握不同体积分数CO_(2)对氧化煤复燃过程的抑制效果,采用自主研制的煤自燃氧化程序升温试验装置,对平煤八矿煤样分别通入体积分数为10%、20%、30%和40%的CO_(2)进行试验研究,测定了煤初次和二次氧化升温过程中的耗氧速率、CO产生率以及表观活化能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与煤在纯空气条件下的氧化自燃相比,不同体积分数的CO_(2)对煤氧化升温过程均具有抑制作用。同时,通入的CO_(2)体积分数越大,煤初次和二次氧化升温过程的耗氧速率和CO产生率越低,表观活化能越高,即CO_(2)的体积分数越大,对氧化煤复燃过程的抑制效果越好。
    • 王喆; 王新堂; 姬乃启; 马德; 张勋; 张建忠
    • 摘要: 中国煤炭产量越来越大,矿井综合机械化、监测监控技术也在不断提升,同时伴随出现孤岛工作面开采、小煤柱开采、近距离煤层群开采等一系列复杂环境下的采空区煤自燃问题,依然对矿井生产带来一定威胁.通过程序升温实验来确定铜川某矿煤自燃特性参数,构建铜川某矿煤自燃分级预警指标气体和阈值,为矿井预防煤自燃做好前期工作,积极主动做好工作面煤自燃预测预警.该研究成果也可在类似矿井进行推广,为矿井煤自燃预测预警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和工程借鉴.
    • 张剑青
    • 摘要: 镇城底矿22208工作面采用束管监测系统监测采空区气体成分变化,预测预报煤自燃火灾.实验研究表明可以将CO、C2H4和C3H6、C2H4作为煤层自燃的标志性气体.根据监测数据划分了采空区自燃"三带"具体范围.
    • 郭志国; 王蓉; 张俊; 陈荣芳; 周令剑
    • 摘要: 为掌握不同体积分数CO2对氧化煤复燃过程的抑制效果,采用自主研制的煤自燃氧化程序升温试验装置,对平煤八矿煤样分别通入体积分数为10%、20%、30%和40%的CO2进行试验研究,测定了煤初次和二次氧化升温过程中的耗氧速率、CO产生率以及表观活化能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与煤在纯空气条件下的氧化自燃相比,不同体积分数的CO2对煤氧化升温过程均具有抑制作用.同时,通入的CO2体积分数越大,煤初次和二次氧化升温过程的耗氧速率和CO产生率越低,表观活化能越高,即CO2的体积分数越大,对氧化煤复燃过程的抑制效果越好.
    • 赵宇新
    • 摘要: 通过在斜沟煤矿13号煤23105工作面取样,利用热重与热解试验方法研究含丝炭层与不含丝炭层煤样自燃特性.基于活化能指标分析13号煤自燃倾向性,最终得到斜沟煤矿13号煤自燃特性,试验结果证明:煤样的氧化分解反应属于一级化学反应,丝炭煤由于着火点低、自燃倾向性强,需要加强预测预报.根据试验结果,构建以一氧化碳为主、乙烯为辅的自燃标志性气体指标体系,为有效防治矿井内因火灾提供理论依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