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木器

木器

木器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3年内共计2467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轻工业、手工业、贸易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14篇、会议论文10篇、专利文献2243篇;相关期刊148种,包括紫禁城、涂料与应用、上海涂料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第十七届中国辐射固化年会暨首届安庆市化工新材料产业高峰论坛、2014第十五届辐射固化年会、第三届吐鲁番学暨欧亚游牧民族的起源与迁徙国际学术研讨会等;木器的相关文献由2480位作者贡献,包括康伦国、姚东生、许钧强等。

木器—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14 占比:8.67%

会议论文>

论文:10 占比:0.41%

专利文献>

论文:2243 占比:90.92%

总计:2467篇

木器—发文趋势图

木器

-研究学者

  • 康伦国
  • 姚东生
  • 许钧强
  • 洪杰
  • 陈寿生
  • 吴浩
  • 欧永杰
  • 方学平
  • 黄宏亭
  • 林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高愚民
    • 摘要: 新疆博物馆藏木器一千余件,根据用途和功能可分为简牍、生产工具、生活用具、随葬冥器等几大类。现对库房木器进行系统性病害调查的基础上,提出预防性保护措施,以期更好的保护这批文物。
    • 闫小星; 常意娟; 彭琦雨
    • 摘要: 木器涂饰采用水性涂料可降低VOCs释放,同时也会导致木器易产生开裂缺陷,降低力学性能,可以利用自修复微胶囊技术进行修补.试验采用密胺为壁材、环氧树脂为芯材制备微胶囊,借助扫描电镜、红外光谱、光学性能、力学性能测试手段分析了不同含量微胶囊的水性面漆性能.试验结果表明:0.50芯壁比微胶囊颗粒大小更加均匀,表面更加光滑;微胶囊含量为4.0%的水性面漆成膜效果较好,光泽度、硬度、附着力、抗冲击强度性能较优.同时采用耐热性试验测试了漆膜对加热烘烤人为制造日常损伤的修复效果,试验发现伴随微胶囊含量的增加,样品的变色程度和光泽度变化差值随之减小,初步表明微胶囊有一定的修复效果.
    • 摘要: 井头山遗址发掘再出新成果。研究人员对其中出土的两件木器上的黑色涂层进行了鉴定研究,最新结论确定该涂层为人工漆。地处浙江省余姚市的井头山遗址是长三角地区发现的第一个贝丘遗址,也是目前中国发现最早、埋藏最深的贝丘遗址,被评为2020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考古人员在发掘时发现了两件带有人工涂层痕迹的木器,一件是带销钉的残木器,一件是带黑色表皮的扁圆体木棍。
    • 刘志刚; 杨朝军
    • 摘要: 采用水性双组分环氧白底漆,与溶剂型PU白底漆、PE白底漆比较,VOC低,性能媲美溶剂型涂料;与现在市场的水性单组分丙烯酸涂料对比,成膜物是水性单组分涂料的2~3倍以上,同时是水性聚氨酯双组分涂料的2倍以上,而且可以厚涂(>300 g/m2),涂装一次就可以达到聚氨酯涂料2~3次涂装的效果.利用环氧的高交联密度制备封闭涂料,可用水性环氧涂料在木器涂装中制备封闭底漆和白底漆,再配套丙烯酸面漆,涂料体系既拥有溶剂型涂料的效果和性能,又可以避免变色问题.
    • 肖学军
    • 摘要: 在溪镇有一个人,他的财产在万亩荡。那是一千多亩肥沃的田地,河的支流犹如蕃茂的树根爬满了他的土地。稻谷和麦子、玉米和番薯、棉花和油菜花、芦苇和竹子,还有青草和树木,在他的土地上日出日落似的此起彼伏,一年四季从不间断,三百六十五天都欣欣向荣。他开设的木器社遐迩闻名,生产的木器林林总总,床、桌、椅、凳、衣橱、箱匣、条案、木盆、马桶遍布方圆百里人家,还有迎亲的花轿和出殡的棺材,在唢呐队和坐班戏的吹奏鼓乐里跃然而出。
    • 孙南南
    • 摘要: 真空充氮消杀作为一种安全高效的消杀方法,在文物保护领域应用广泛,但是,基于设备、消杀室温湿度会产生急剧的变化,本文对木器试样块消杀前后进行了一系列测试,发现力学性能有所下降,设备改造后,减小了对木器性能的影响.
    • 帕丽旦木·沙丁
    • 摘要: 吐鲁番盆地独特的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造就了它极具个性的人文历史。干燥少雨的气候,使大量木器完好地保存下来。通过对洋海出土木器的认真研究,确定了大部分木器的用途和使用方法,再与周边地区遗存分类比较,找出它们的异同点,可以清楚地表明,不但是洋海人,中亚史前人类对木器的依赖程度非常高,在生产生活的诸多方面都少不了木器,但能将史前木器保存下来的地点还是比较少。
    • 郭维阳(文/图)
    • 摘要: 古且末扎滚鲁克文化中动物纹雕刻艺术体现了早期人类与动物的特殊情感,是人对动物由崇拜到征服到相互依存的共生关系中重要的一环。古且末人在游牧的过程中,创造了具有本土文化内涵的动物纹雕刻艺术,开拓了动物纹雕刻在南疆塔里木盆地地区的存在与发展。扎滚鲁克动物纹雕刻吸纳了北方草原的巴泽雷克和苏贝希文化因子,并对周边绿洲国家的动物雕刻提供了相互学习交流的资源,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民族雕塑文化艺术宝库,为当代雕塑创作吸收优秀传统艺术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古且末扎滚鲁克文化,具有历史与当代的双重价值。
    • 王平
    • 摘要: ①在一些历史古装电视剧中,你有没有注意到后宫中的起居、坐卧、把玩等各种器具大多是一种红漆木器,而非金银珠宝?去北京故宫博物院参观,你看到宫廷内各种用具摆设器物最多的也是那种红漆木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