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结构
服装结构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558篇,主要集中在轻工业、手工业、工艺美术、教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79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1793645篇;相关期刊219种,包括服装设计师、纺织学报、国际纺织导报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第五届两岸纺织科技研讨会、2011武汉纺织大学服装学院学术论坛、“力恒杯”第11届功能性纺织品、纳米技术应用及低碳纺织研讨会等;服装结构的相关文献由634位作者贡献,包括冯霖、徐东、曹干等。
服装结构—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793645篇
占比:99.97%
总计:1794130篇
服装结构
-研究学者
- 冯霖
- 徐东
- 曹干
- 梁军
- 王朝晖
- 金枝
- 刘怡
- 包阔
- 吴志明
- 孙喜英
- 张中启
- 张宁钢
- 张志斌
- 张永红
- 朱庆艳
- 李健丽
- 李文辉
- 李艺
- 李英琳
- 梁天照
- 沈雷
- 王士林
- 王媛
- 赵欲晓
- 邢慎娜
- 陈晓鹏
- 陈正英
- 陶婉芳
- 马玲
- 魏建华
- 付珊1
- 刘均
- 刘娟
- 刘媛
- 刘慧芳
- 刘森
- 刘瑞璞
- 刘金文
- 刘静静
- 叶宁
- 吴永红
- 吴秋英
- 周姝敏
- 周微
- 周益丰
- 周茜雅
- 周雯
- 孙成勋
- 孙琦
- 孙远
-
-
-
-
摘要:
特立独行/个性十足一街头服装这是对街头服饰和运动装最奢华的演绎方式;奢华的材质为流畅的服装造型注入新的活力,让服装看起来个性十足,独特而又充满艺术气息,羊毛在其中自然扮演着最关键的角色。剪裁方式与技术工艺在运动装中的结合运用为现代休闲装提供了新的方向,由于采用了轻量化的技术编织工艺和经典的服装结构.面料与图案被更为巧妙地糅合在一起,呈现出高级感。
-
-
潘婷;
李晓英;
沈津竹;
王建萍
-
-
摘要:
凹凸式服装造型设计是近年服装立体造型设计中一种较为主流的设计方法。为明晰其设计原理,以省道转移理论为基础,分析了凹凸式服装的造型分类和设计方法,并以“矩形”和“S曲线”凹凸式服装造型为例加以验证。研究表明:凹凸式服装造型可分为装饰型、功能型和综合型3类。分割线是设计不同凹凸式服装造型的有效途径,其设计方法主要包括分割线的不同组合以及分割线与省道、褶裥之间的合理配伍等方式。此外,凹凸式服装造型对工艺的要求较高,尤其体现在对服装细节的处理上,所设计的2款凹凸式服装造型兼顾了造型与工艺的需求,可为服装造型创新设计和样板制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
-
刘凤;
王永进
-
-
摘要:
虚拟试衣作为一种新兴科技,在当代视觉艺术、服装设计、商业应用领域逐渐发挥其愈加重要的作用,也将全方位地渗透进服装的设计之中。以元宇宙数字化为背景,基于CLO3D研究中国传统服饰文化在虚拟现实技术中的发展路线,以传统服饰版型在CLO3D中的制作为案例,探索服装在软件中版片生成、调整、面料颜色及属性、渲染等方面的应用,为中国传统服饰文化在现阶段的传承与发展提供参考思路。虚拟试衣技术与产业生产服装中的深度融合将成为未来商业服装的发展趋势,不仅将重新定义服装的呈现形态,也将重新定义服装的功用与使用方式。
-
-
张春海
-
-
摘要:
服装结构设计作为服装款式造型设计与服装工艺设计之间重要的承接环节,承担着服装高品质艺术表现与技术实现双重重任。“服装结构与工艺”主要研究服装内外造型结构组成、块面分割、形状与尺度吻合、服装与人体、内外层服装空间配置等,是服装内在质量与气质的重要体现。为了适应服装产业发展,改变服装设计毕业生纸上谈兵与设计平庸状况,变服装“中国制造”为“中国设计”,变“服装出口大国”为“服装强国”,服装结构教学改革与创新势在必行。
-
-
魏汉韬(文图)
-
-
摘要:
系列服装通过对大地艺术的深度剖析,结合服装设计的独特性,以服装廓形和面料肌理为切入点,旨在传达一种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趣味。在"艺之根"系列服装的设计中,通过大地色的颜色拼接、结构的解构加之对于自然山峰轮廓的借鉴,以此来产生丰富的视觉效果。其服装最大的亮点正是以自然为形态,在服装结构中结合了大自然的特征。
-
-
郭友南
-
-
摘要:
文章试图从系统理论切入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以保证培养方案实施过程中的有效性和可控性。将课程群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角色定位和课程群建设中的组织形式以及其完备性作为撰写文章的逻辑起点。关注课程群与单门课程、其他课程群、超系统、子系统的关系,进行详尽分析,在系统完备的前提下获得耦合最低的子系统构建。通过课程自身体系和课程系统分析,认为课程群建设中的各个课程具有非独立性以及子系统功能的指向是课程系统运行的基础。以嘉兴学院服装造型设计课程群范围选择等问题展开讨论。
-
-
刘翔;
王锐明;
徐秋妍
-
-
摘要:
唐昭陵保存了初唐时期大量壁画资料,但服装出土实物少,给服装结构的研究带来一定的难度。本文通过对唐昭陵壁画中的女装款式、比例的统计分析,以出现率最高的半臂套装和襦裙套装为研究对象,利用比例换算、CLO3D虚拟试衣实验法测量推算出服装尺寸,并进行试穿实验,复原出服饰结构。通过服装比例比较、可穿性、变形率及压力等评价分析,进一步验证了虚拟复原的可行性。研究得出,壁画中主流款式的服装结构构成形式、服装与身高的比例关系、穿着方法对形态的影响等相关结论,为初唐女装结构与形象研究提供思路与参考。
-
-
周雯;
陈璐;
杜佳灿
-
-
摘要:
四川凉山地区作为彝族最大的聚集地,因其经济、社会及环境多种因素,凉山彝族服饰保留了较多的古制,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然而,目前关于凉山彝族服饰的研究概述居多而实证偏少,地域分类为主而时代特征区分不足。本文以四川师范大学服装与设计艺术学院收藏的实物服装为样本,通过考据、测绘和结构分解,并结合文献和田野调查进行分析,整理和归纳凉山彝族女衫的形制与结构特征,对民族传统服装的数据和信息进行有益补充。
-
-
刘萍
-
-
摘要:
服装在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工艺会对服装结构造成很大影响,反言之,服装结构也会影响服装工艺,这两者之间存在相互牵制的关系,同时也是服装生产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两部分。基于此,文章分析了服装的发展历程,也总结了服装结构和工艺之间的关系,进而更清晰地阐述了服装结构对服装工艺的影响。
-
-
李平
-
-
摘要:
文章基于服装的整体造型和局部细节,分析了在服装上应用折纸手法表达内外空间感和展现服装美感的方法,以实现个性化服装的要求。分析折纸艺术的思维架构和构成方法,并应用到服装立体结构的创意设计中,有助于提升服装的设计水平与文化内涵。
-
-
许天玉
- 《2011武汉纺织大学服装学院学术论坛》
| 2011年
-
摘要:
通过对服装结构设计在从采集时代、农业时代、手工业时代、工业时代到信息时代的发展过程的纵览,勾勒出清晰客观的服装技术动态曲线,分析了宏观社会背景、时尚审美风潮对服装结构设计理念和运作方式的影响,归纳出各个历史阶段最显著的技术特征和基本规律,并肯定了服装技术在群体的接力创造中所显现的文化积淀、思维革新和内涵延展.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