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最大密度投影

最大密度投影

最大密度投影的相关文献在1997年到2022年内共计148篇,主要集中在特种医学、临床医学、肿瘤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6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108110篇;相关期刊97种,包括中国医疗设备、实用医学影像杂志、现代医用影像学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第十四届全国医学影像学学术会议暨江西省第十七次放射学学术会议、新疆兵团医学影像学分会第三届学术会议、第二届泛珠江三角区放射肿瘤学术大会暨四川省第四届放射肿瘤专委会第三届年会等;最大密度投影的相关文献由500位作者贡献,包括周志光、林海、汤敏等。

最大密度投影—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6 占比:0.13%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08110 占比:99.87%

总计:108250篇

最大密度投影—发文趋势图

最大密度投影

-研究学者

  • 周志光
  • 林海
  • 汤敏
  • 陈闽峰
  • 王惠南
  • 陈步东
  • 马大庆
  • 丁亮
  • 何瀚
  • 关砚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陈衎; 杨振; 曹瑛; 李书舟; 张子健; 杨晓喻; 邵其刚; 雷明军; 唐杜; 龚学余
    • 摘要: 目的:探讨基于4DCT扫描图像勾画的靶区体积和位移与呼吸运动状态下肿瘤运动频率及幅度的关系。方法:使用自制的人体胸部模体及呼吸运动平台驱动直径为2 cm的小球做正弦运动(周期分别为3.0、3.8、6.0 s,幅度分别为1、2 cm)以模拟肺部肿瘤运动,再进行4DCT扫描。对每组4DCT图像中的10个时相进行大体肿瘤体积(GTV)靶区勾画并对每组4DCT图像中10个时相的GTV进行融合得到内靶区(ITV)。基于平均密度投影(AIP)和最大密度投影(MIP)进行自动靶区勾画,分别获得ITV_(AIP)及ITV_(MIP)。分析GTV体积与小球实际体积的关系,GTV体积和GTV中心位移与小球运动频率和幅度的关系,以及ITV_(P)、ITV_(MIP)及ITV_(AIP)与小球运动范围的体积VP(理论ITV体积)的关系。结果:GTV体积与对应时相小球运动速度无相关性,但GTV中心偏差与小球运动速度呈弱相关性,小球运动速度越快,GTV中心位移的偏差越大。ITV和PTV体积与肿瘤运动周期无关,仅与运动幅度有关。ITV_(MIP)和ITV_(P)的体积与ITVAIP相比更接近理论ITV体积,而ITV_(AIP)体积比理论ITV体积小。结论:对于胸腹部放疗的患者使用适当的呼吸管理手段控制患者呼吸或引导患者平稳呼吸有利于提高放疗精准度;基于MIP勾画的ITV靶区能够更好地反映肿瘤的运动。
    • 吕铭; 黄建松; 张运阁; 李春晓; 程荷英
    • 摘要: 目的 明确薄层螺旋CT扫描及其图像后处理功能对肋骨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 取2018年在本鉴定所进行肋骨骨折摄片复查的被鉴定人为研究对象,年龄为41~80岁,共计125例,所有对象均在本鉴定所进行薄层螺旋CT扫描,根据现场CT影像学检查进行图像后处理并作出诊断,采用卡方检验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本所复查的案例中,64例与原诊断不一致,发现漏诊149根肋骨骨折,时间跨度从伤后1个月至2年以上.距损伤时间越久,越难以发现漏诊.曲面重组(CPR)、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对不同时间段陈旧性肋骨骨折的诊断率具有明显差异,MIP检出率最高,其次为VR,CPR则最低,各方法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于伤后不同时间段复查肋骨骨折,不同的CT成像方式各有其优势.
    • 王成霞; 柳澄; 孙炳欣; 仇路; 闫成凤; 张翼
    • 摘要: 目的 探讨计算机断层扫描术(Computer Tomography,CT)不同投影厚度和投影方位的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图像对尘肺小结节显示的影响,以适当投影厚度和投影方位的MIP图像观察尘肺小结节.方法 对30例尘肺患者肺部1 mm层厚CT图像分别做投影厚度5、7、10 mm的冠状位及轴位MIP图像,在同一患者不同投影厚度的冠状位和轴位图像中,选择小结节最密集的相同层面和位置画显示面积8 cm2的正圆形作为感兴趣区,统计感兴趣区内小结节数量及显示情况,对比冠状位和轴位以及不同投影厚度的MIP对尘肺小结节显示的差异.结果 本组病例投影厚度5、7、10 mm轴位MIP及冠状位MIP感兴趣区内确定结节比率分别为60.16%、68.24%、67.00%,67.86%、73.26%、67.38%.结论 冠状位投影厚度7 mm的MIP图像能更准确地显示尘肺小结节的数量,为尘肺病的诊断和分期提供更准确的依据.
    • 陈凯; 邢杰
    • 摘要: 目的 探究胸部CT扫描后图像处理对肋骨骨折患者的诊断效果.方法 将本院收治的90例疑似创伤性肋骨骨折患者设为研究对象,进行CT胸部扫描,采用肺窗、纵膈纵隔窗和骨窗技术对肋骨骨折部位进行肋骨重建,使用多层面重建(MPR)、容积再现(V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CT图像后处理技术,检测患者确诊人数、部位和骨折数.结果 90例疑似肋骨骨折患者中共确诊81例(90.00%),其中MPR检测75例(83.33%)、VR检测72例(80.00%)和MIP检测73例(81.11%)低于联合诊断检测79例(87.78%)(P0.05).MPR准确度77.78%、VR准确度76.67%和MIP准确度77.78%低于联合诊断95.56%(P<0.05).结论 CT图像后处理技术能有效诊断肋骨骨折情况,MPR、VR和MIP联合对图像进行处理能提高CT对肋骨骨折的诊断效率.
    • 黄玉玲; 潘纯国; 袁星星; 周继民; 刘智华; 张云
    • 摘要: 目的 探讨基于4D-CT不同时相结合肺转移瘤内靶区勾画的差异.方法 选择20例行4D-CT模拟定位扫描的肺转移瘤患者,按不同时相(0%~90%)、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平均方式进行图像重建,分别基于10个时相叠加形成(A方式,参考靶区)、基于最大密度投影图像勾画(B方式)、基于CT0(吸气末)和CT50(呼气末)时相叠加形成(C方式)、基于CT0、CT20和CT50相叠加形成(D方式)、基于CT0、CT20、CT50和CT70相叠加形成(E方式)和基于平均时相勾画的靶区按前后左右各3 mm和头脚方向5 mm方式外扩形成(F方式)内靶区,用重合度指标、形状相似性系数和Jaccard系数评估B、C、D、E、F方式与A方式的内靶区差异.结果 B、C、D、E和F方式5种内靶区创建方式与参考靶区重合度指标分别为0.81±0.08,0.80±0.10,0.85±0.08,0.88±0.08,0.93±0.07;形状相似性系数分别为0.88±0.05,0.88±0.06,0.92±0.05,0.93±0.05,0.73±0.08;Jaccard系数0.79±0.10,0.80±0.10,0.85±0.08,0.86±0.08,0.57±0.10;其中B方式与C方式靶区重合度指数、形状相似性系数和J系数没有统计学差异(P=0.486,0.863,0.803).结论 基于两极限呼吸和CT20时相创建内靶区可实现勾画质量和勾画效果的平衡.
    • 刘玲; 王继刚
    • 摘要: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及其图像后处理技术对肺栓塞诊断中的评估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经CT肺血管成像确诊的51例肺栓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综合应用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再现(VR)方法,对肺动脉及其栓子显示效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对于亚动脉段及其以上肺动脉而言,MPR影像显示率较高,诊断结果优于MIP和VR.结论 在肺栓塞患者诊断过程中,多层螺旋CT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且其图像后处理技术效果显著,综合应用MRP、MIP和VR能够保证定位的准确性,提高诊断价值,临床意义显著.
    • 肖莹; 陈佳儿; 江森; 李仰康
    • 摘要: 目的:利用3.0T MR动态增强扫描探讨乳腺癌周围血管特征与乳腺癌预后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在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行MR动态增强扫描并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确诊的102例乳腺癌患者。采用乳腺MR动态增强3D-最大密度投影血管减影成像技术评价乳腺癌相关血管特征,分析肿瘤周围血管特征与肿瘤大小、组织病理学分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孕激素受体(PR)和雌激素受体(ER)等预后因素的相关性。结果:102例乳腺癌患者中,45例肿瘤周围血管征阳性,61例患侧乳房与对侧正常乳房相比,血管增多明显。肿瘤周围血管征与肿瘤大小、ER、PR、HER-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患侧乳腺血管增多与肿瘤大小、ER、P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患侧乳腺血管增多和肿瘤周围血管征阳性与乳腺癌预后因素存在相关性,可为临床评价乳腺癌患者预后提供参考。
    • 陈明山; 邢刚
    • 摘要: 目的 应用CT血管成像(CTA)最大密度投影(MIP)的多平面重组(MPR)后处理技术分析大脑中动脉(MCA)分段显示与所选层面厚度及角度间的关系,确定MCA分段显示的优化参数.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6年6月因疑似MCA缺血行头颅CT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的100例病人(764处节段血管)资料,其中男60例,女40例,平均(64.3±10.7)岁.利用CTA容积再现(VR)平台,分别测量所有病例M1段、M2段、M2-5段的空间跨度及走行角度参数值并进行分组,随后在CTA-MIP-MPR平台,对MPR厚度和偏移角度的不同测试值进行验证,并对各个重组影像进行质量评分,确定各分段最优参数,并将优化CTA-MIP影像与DSA影像进行比较分析,评价其优化效果.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应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价优化CTA-MIP诊断血管狭窄的价值,CTA与DSA检查结果的一致性分析采用Kappa检验.结果 在CTA-MIP中,MCA M1段最优化参数为冠状面、层厚15 mm、角度偏移0°,其影像质量评分为3.85±0.51,均高于其他组(均P<0.05);MCA M2段最优化参数为矢状面、层厚25 mm、角度偏移0°,其影像质量评分为3.36±0.53,均高于其他组(均P<0.05);M2-5段最优化参数为①低头冠状面、层厚35 mm、角度偏移35°;②外旋矢状面、层厚35 mm、轴转25°、矢转30°;2组影像质量评分分别为3.41±0.40、3.42±0.33,均高于其他组(均P<0.05).优化CTA-MIP检查对血管狭窄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90.5%、97.7%、87.5%、98.3%、0.941.对于4种不同狭窄程度血管的诊断,优化CTA-MIP检查与DSA检查结果一致率为96.5%(κ=0.783,P<0.05).结论 基于优化的选层厚度及偏移角度,CTA-MIP分段显示能够清晰展示MCA各段管腔大小、走行及分支细节,与DSA有较高的一致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