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曲笔

曲笔

曲笔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1年内共计166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史学理论、中国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7篇、专利文献9篇;相关期刊134种,包括求索、人文杂志、中国图书评论等; 曲笔的相关文献由157位作者贡献,包括于植元、赵学潮、付天英等。

曲笔—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7 占比:94.58%

专利文献>

论文:9 占比:5.42%

总计:166篇

曲笔—发文趋势图

曲笔

-研究学者

  • 于植元
  • 赵学潮
  • 付天英
  • 伍茂国
  • 张旭辉
  • 张艾平
  • 张金梅
  • 徐秀
  • 李子铭
  • 潘慧群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崔树喜
    • 摘要: 文章令人动情就有艺术魅力。要写出动情文,必须引导学生走进生活,热爱写作对象。要给故事中的人物活动设置背景,从侧面突出人物。在表现人物、突出主题的核心处,要细腻地描摹精彩的细节,让人物形象更立体感人。还要设置波澜,让故事情节曲折有致,叙事抒情朴实自然。
    • 桂娟
    • 摘要: 中国古代史学家编纂史书时推崇秉笔直书,但曲笔现象在历史上屡见不鲜。刘知幾在《史通》中专设《直书》《曲笔》,指出曲笔之所以产生,在于受到时代、史学家个人品德、“春秋笔法”等原因地影响。由于个人思想的局限性,他一方面认为直书与曲笔为对立关系,但同时又承认曲笔存在的合理性。分析刘知幾对直书曲笔的看法,有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刘知幾的撰史思想。
    • 李冠龙
    • 摘要: 《春秋》所作之时,世衰道微,诸侯混战,周天子地位与日俱下。“政自天子出”逐渐变为“政自诸侯出”,而后甚至出现“政自大夫出”“政自臣宰出”等种种乱象,孔子作《春秋》以正社会风气,以明伦理纲常。“春秋笔法”,讲究曲笔,隐恶扬善。
    • 赵女女
    • 摘要: 自写史开始的"曲笔"手法在《左传》中得到极大发展。《左传》作者在叙写赵姬主动让嫡这一事件时,明里写出了赵姬的深明大义,也以双关式曲笔写出了晋文公的执家以礼。《三国演义》作者刻画司徒王允这一人物形象时承袭了《左传》的这一手法,在"连环计"事件中通过貂蝉这一形象,突出了王允为国事忧愁、痛恨奸恶的性格特征。
    • 一帆
    • 摘要: 这首送别诗开首,先夸对方的才情。好友不平凡的才华和傲岸不羁的性格是双方彼此引为同道的友谊的纽带,友情的深厚让离别的情绪更加刻骨铭心。看似曲笔,却把诗人离别时复杂的心情含蓄而细腻地表达了出来。中间直抒离情,描绘了一幅“五松山月夜送友图”。酒、月是李白诗中的宠物。
    • 赵学潮
    • 摘要: 山有起伏,方显雄奇峭拔;水有波澜,才见汹涌澎湃。写作文也一样,只有想办法把内容写得波折起伏,才能吸引人,让人耐看。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理论家刘勰在他的《文心雕龙》中说:“深文隐意,余味曲笔。”
    • 袁海锋
    • 摘要: 《故乡》是鲁迅小说创作的经典篇目,收录进统编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小说单元。鲁迅曾在《自序》中以"听将令"概括文集作品创作:"因为那时的主将是不主张消极的",所以"往往不恤用了曲笔",留下些"毁坏这铁屋"的希望。《故乡》自脱不了这样"将令"意味,但小说毕竟是言语艺术,其中太多鲁迅有心无意的曲笔。"故乡"是怎样的"铁屋",鲁迅又留下怎样的希望,这涉及小说"怎样写"的思路搭建与"写什么"的思想熔铸。
    • 翟瑞
    • 摘要: “态”是中国写人学理论重要的范畴之一,在不同类别的艺术作品中人物“态”的生发技巧各有侧重。其中,“曲尽其态”是颇具有共通性且十分常见的写人术语。该术语从宋代绘画作品品评中展露,经过诗话、词话的不断运用,至明清戏曲、小说理论达到成熟,其内涵也相应地经历了由评说动物、景物到品评人物的转变,由单一运用于绘画评赏到综合运用于各种文学艺术形式评赏的转变。尤其是其基于“无形似有形”之韵态富有“曲折”“婉约”的内涵,颇能揭示或传达中国文学艺术写人之美。
    • 纪海龙
    • 摘要: 《明孝宗实录》修成后,一些人指责总裁官之一焦芳故作"曲笔",要求重修或在该实录中删正"曲笔".重修建议未被采纳,删正的建议,应亦未能实行.明后期王世贞等人进行考证,具体指出了《明孝宗实录》中包含"曲笔"的一些证据,并解释了焦芳"曲笔"的动机.与"曲笔"之议相关,明清学者对《明孝宗实录》评价甚低,但迄今所见"曲笔"所涉范围有限,《明孝宗实录》的史料价值不当一概否定.李东阳、杨廷和等人与焦芳同为总裁官,当时不能抗争,事后又反对修改,对《明孝宗实录》中的"曲笔"也难免责.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