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晶状体超声乳化术

晶状体超声乳化术

晶状体超声乳化术的相关文献在1999年到2022年内共计129篇,主要集中在眼科学、外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9篇、专利文献759440篇;相关期刊32种,包括中华养生保健、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临床眼科杂志等; 晶状体超声乳化术的相关文献由366位作者贡献,包括丁颖、刘继敏、宋耕等。

晶状体超声乳化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9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759440 占比:99.98%

总计:759569篇

晶状体超声乳化术—发文趋势图

晶状体超声乳化术

-研究学者

  • 丁颖
  • 刘继敏
  • 宋耕
  • 常英霞
  • 王瑞峰
  • 冯军
  • 周林
  • 唐文建
  • 尹娟娟
  • 李娜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曲圣家; 宫学武
    • 摘要: 目的分析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经小梁切除术后复发且并发白内障后,经晶状体超声乳化术联合房角分离术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选取该院2018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41例老年性白内障合并PACG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及房角分离术。比较术前、术后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中央前房深度、角膜内皮细胞数及PAS范围。结果术后BCVA≥0.6及0.3~0.05);PAS范围术后1个月、末次随访均小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996、-5.917,P<0.001)。结论小梁切除术后复发PACG并发白内障,经晶状体超声乳化术联合房角分离术进行治疗,使患者视力得到提高,眼压明显降低,粘连性关闭范围缩小且未损伤角膜内皮细胞,是一种值得应用的方法。
    • 杨梅
    • 摘要: 目的:探讨晶状体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方法:纳入2019年2月~2021年6月在金乡县人民医院住院就诊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88例,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用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给予晶状体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从功能性障碍滤过泡形成率、并发症、视力改善评价术式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功能性障碍滤过泡形成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晶状体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视力改善效果突出,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 陈文芳; 张倢; 夏鸿慧; 吴思敏; 范卫; 蔡晓娟; 李肇澎; 姚倩
    • 摘要: 目的 探讨眼部前后节联合手术治疗黄斑裂孔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肇庆市高要区人民医院眼科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黄斑裂孔合并白内障患者47例(47眼)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眼部前后节联合手术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术后6个月的视力恢复,视网膜厚度及黄斑区形态结构变化情况,并观察患者手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患者手术前平均视力为0.23±0.04,明显低于术后3个月的0.30±0.10和术后6个月的0.45±0.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有43例(91.49%)患者视力提高,其中提高2行及以上者34例(72.34%);所有患者术后6个月经检查发现黄斑区膜样反光全部消失;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患者部分恢复率分别为12.77%、8.51%,基本恢复率为76.60%、85.11%,均明显大于术前的0、0;扭曲率分别为10.64%、6.38%,明显小于术前的1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患者黄斑区视网膜厚度为(484.34±42.73)μm,明显大于术后3个月及术后6个月的(294.34±25.43)μm,(275.32±23.39)μ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P<0.05);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未出现晶体后囊膜破裂及医源性视网膜裂孔,有17例(36.17%)患者黄斑周围出现少许毛细血管性出血,无需治疗手术后均自行吸收.结论 眼部前后节联合手术治疗黄斑裂孔合并白内障可促进患者视力恢复,改善视网膜厚度及黄斑区形态结构,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王孟芹
    • 摘要: 目的 研究晶状体超声乳化术治疗早期闭角型青光眼的可行性.方法 本次纳入德州市中医院2019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70例早期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展开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实施周边虹膜切除术治疗,观察组35例实施晶状体超声乳化术治疗.将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对.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的眼压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的视力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早期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实施晶状体超声乳化术治疗具有较高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 胡尊霞; 司马晶; 曹加国; 龙静姬; 郭琼天
    • 摘要: 目的 观察晶状体超声乳化术联合房角镜直视下房角分离术治疗晚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到2020年7月于本院收治的17例(25眼)晚期PACG患者.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晶状体超声乳化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房角镜直视下房角粘连分离术.术后随访6~24(15.64±4.35)个月.观察患者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术前及术后眼压、视力、用药情况.1例患者术后眼压失控,再次给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此患者除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外其他资料未纳入统计.结果 16例(24眼)患者术后眼压为(15.53±5.13)mmHg(1 kPa=7.5 mmHg),比术前用药下眼压[(24.85±10.64)mmHg]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00,P=0.000).术后用药种类和滴数均比术前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917,P=0.004;Z=-3.338,P=0.001).术后16例(24眼)患者最佳矫正视力为(0.05±0.00)logMAR,较术前[(0.28±0.41)logMAR]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85,P=0.008).17例(25眼)患者并发症发生或手术失败共有4例(4眼):1例患者术中发生房水迷流,经睫状体扁平部穿刺放液后完成手术;2例患者术后发生恶性青光眼,给予YAG激光虹膜周边切除加后囊膜切开术;1例患者术后眼压失控再次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logistic回归分析4例发生并发症或手术失败患者的危险因素,结果显示:年龄≤50岁、眼轴长度<22 mm、晶状体厚度<4.5 mm、晶状体混浊程度较轻是发生并发症或手术失败的危险因素.结论 晶状体超声乳化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房角镜直视下房角分离术治疗晚期PACG有效,但对年轻、短眼轴、晶状体厚度较薄及晶状体混浊较轻的患者应慎重选择.
    • 孔晓路; 田野; 高雪霞; 王瑞峰
    • 摘要: 目的 评价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玻璃体切除及眼内空气填充术治疗伴有视网膜裂孔和局限性视网膜脱离的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研究.收集2015年4月至2019年10月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伴有视网膜裂孔和局限性视网膜脱离的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63例(63眼)的临床资料.患者分为两组:眼前后段联合手术者定为观察组,31例(31眼);未联合白内障手术者定为对照组,32例(32眼).术后随访6个月.结果 观察组术后1周和6个月视力(logMAR BCVA)为0.83±0.23和0.62±0.35,视力提高者28眼(90.3%),均高于对照组的1.13±0.14和0.84±0.35(t=-4.260,-3.230;P<0.05,0.003),视网膜完全复位者观察组28眼(90.3%),对照组28眼(87.5%).两组视网膜复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7,P=0.722).结论 白内障手术联合玻璃体切除及空气填充术治疗伴有视网膜裂孔和局限性视网膜脱离的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能显著提高视力,减少手术次数.
    • 胡永成; 张智科; 张旭东; 张萍
    • 摘要: 目的 评估超声乳化联合前房角分离术治疗白内障伴发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巴彦淖尔市残联眼科医院2017年6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白内障伴发闭角型青光眼46例(50眼)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采用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前房角分离术,随访3个月.观察手术前后视力、眼压、前房角及并发症.结果 术后3个月41眼(87.12%)视力提高;术后眼压(17.21±6.10)mmHg,明显低于术前的(31.40±6.92)mmHg(1 mmHg=0.133 k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036,P=0.000).术后49眼(98.00%)前房角较术前明显增宽.结论 超声乳化联合前房角分离术治疗白内障伴发闭角型青光眼安全、有效,未见明显并发症.
    • 周妍丽; 钱志刚; 毛晓春
    • 摘要: 目的 探讨采用1.8 mm同轴微切口晶状体超声乳化术联合Ahmed引流阀植入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6年4月至2019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难治性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61例61眼.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1例(31眼),对照组30例(30眼).观察组患者行1.8 mm同轴微切口晶状体超声乳化术联合Ahmed引流阀植入术;对照组患者行1.8 mm同轴微切口晶状体超声乳化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所有患者随访时间均大于6个月,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眼压、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功能性滤过泡、中央前房深度、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抗青光眼药物种数、手术成功率以及并发症,对两组各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眼压与术前比较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术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时观察组眼压均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各时间点两组患者BCVA均较术前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在术后随访1周后的各个时间点,观察组的BCVA均较对照组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在术后6个月时,观察组31眼有功能性滤过泡,对照组25眼有功能性滤过泡.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时中央前房深度均较术前加深,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两组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时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术前=0.949,P术后=0.401).术后6个月时观察组患者使用的抗青光眼药物种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论按照传统标准或优化标准,观察组手术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均为P<0.05).观察组有1眼术后出现低眼压.对照组有2眼术中出现少许前房出血;术后有3眼出现低眼压、浅前房;有1眼术后出现脉络膜脱离.给予患者对症治疗后均恢复正常.结论 1.8 mm同轴微切口晶状体超声乳化术联合Ahmed引流阀植入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 张二伟
    • 摘要: 目的:分析早期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治疗需求,评价晶状体超声乳化术治疗的可行性,为眼科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眼科2018年8月~2019年6月收治的92例早期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周边虹膜切除术、晶状体超声乳化术治疗的对照组(n=46)和观察组(n=46).比较2组早期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治疗情况,包括视力、周边前房深度变化情况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视力以及周边前房深度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安全性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行晶状体超声乳化术治疗具有安全性、有效性价值,是优选治疗手段.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