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河道
景观河道的相关文献在2003年到2023年内共计208篇,主要集中在水利工程、环境污染及其防治、建筑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7篇、会议论文11篇、专利文献39395篇;相关期刊72种,包括海峡科技与产业、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现代园艺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水工业分会全国排水委员会2014年年会、全国给水排水技术信息网42届技术交流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全国排水委员会2012年年会等;景观河道的相关文献由501位作者贡献,包括唐运平、王辉、付春平等。
景观河道—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39395篇
占比:99.75%
总计:39493篇
景观河道
-研究学者
- 唐运平
- 王辉
- 付春平
- 肖羽堂
- 何志坚
- 刘晓文
- 司振清
- 吉秋月
- 吴帆
- 宋阳
- 康丽娟
- 张晨
- 张蓁
- 李伟
- 李洁
- 杨冬云
- 林茂
- 温志伟
- 王文军
- 王晋
- 王月胜
- 王瑶
- 董兰田
- 谢雪峰
- 陶陪
- 马建锋
- 高学平
- 魏颂
- 万志栋
- 乔小明
- 任瑞刚
- 刘学华
- 刘学应
- 刘树生
- 刘瑶
- 卢国璋
- 史博
- 吕德华
- 吴依婷
- 吴康宁
- 吴贝
- 吴邯明
- 周勇明
- 周立民
- 周静霞
- 唐敏
- 姜亦增
- 孙丽萍
- 孙惠芳
- 宋威
-
-
李磊
-
-
摘要:
一、工程概况老濉河水环境整治工程起始于渠沟涵,流经淮北市区、濉溪县城,至黄桥闸下游200m入萧濉新河。老濉河流经淮北市的主要经济发展地带,是城区的主要排水、排污通道,承担区域排涝、排污任务,同时也是淮北市区的一条重要的景观河道。目前老濉河内存在垃圾和杂草较多、季节性断流等问题,特别是上游河道由于来水不足,垃圾充斥,河道生态环境已严重影响沿线居民生活水平。项目实施后,通过老濉河截污治污、清淤疏浚,调水引流、生态修复、滨河景观建设等综合治理措施。
-
-
赵振振;
仇亚成;
廖书林;
周梦凯;
柯凡;
陈爱娜
-
-
摘要:
城市景观河道的治理,除要进行水质提升外,还需要具备生态性和景观性。根据截污-活水-生态-景观的理念,综合采用控源截污、旁路人工湿地活水、原位反应器生态修复等对雁荡河南段进行治理和景观提升。雁荡河南段属于雁荡河水利风景区的核心组成部分,项目实施后,削减了污染负荷,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的V类,并营造自然景观,赋予了其历史文化的内涵。雁荡河南段水环境治理工程投资485.00万元,年运行费用约19.80万元。
-
-
王榕;
赵启伟;
宋丽蕊
-
-
摘要:
黛溪河发源于邹平市南部山区西董镇境内的摩诃山下黛泉,是邹平市重要的水源地.根据黛溪河和黛西南湖参数,综合考虑黛溪河流域的现状和水源地等,探讨了3种黛溪河补水工程的可行性方案.通过可行性方案的对比分析,对同类型河道的补水工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
鸿宣
-
-
摘要:
近日,在无锡市新吴区鸿山街道鸿泰苑五区景观河道两旁及多栋楼道旁边,竖起了百余个长10米、高两米的不锈钢架子。这些看似普通的架子,是鸿泰苑第一社区党委为居民新安装的“共享晾衣架”。“过去我们晾哂衣被通过拉绳子等方式解决,现在有了‘共享晾衣架’方便多了,小区环境也改善了。”
-
-
-
王紫玉
-
-
摘要:
伴随新区及新城建设的蓬勃发展,内河区域的城市规划逐渐转变为以海绵理念为依托、以河道景观为载体的构建模式.在满足周边路网基本功能的前提下,跨河桥梁设计应根据具体边界条件进行合理的结构选型,力求结构外观与区域环境的深度融合,以形成景观河道的整体视觉效果.
-
-
王雪岩;
李国宁;
王文强;
梁一飞;
范岳;
薛洁;
左舒扬
-
-
摘要:
结合最新包头市城市总体规划与布局,在首先满足防洪要求的基础上,通过实施昆都仑河河道疏浚、新建生态岸坡及新建挡水坝系等工程,将河道行洪与生态水系建设相结合,进一步扩大城区河道周围的水生态系统,优化局地范围内水体流动趋势,改善水生态环境,为包头市进一步打造宜居宜商的海绵城市奠定基础,为以后同类型的工程提供可借鉴的成功经验.
-
-
郭祎妮
-
-
摘要:
近年来,城市化建设范围越来越广,河道被赋予更多意义.河道从单纯的航运、交通需求,转而承载复合性功能.水利建设结合城市文化特色、乡镇文化主题,河道的景观生态化提升,不仅可以使得区域环境得到改善、提升,也保护与强化了当地文化,保护与优化了大环境的整体氛围.优美的河道吸引更多的使用者停留、游览,也使空间实现多向使用.以杭嘉湖环湖河道生态化提升为例,进行我国生态化提升与日本河道整治的对比探究.
-
-
-
王一卓;
刘新
-
-
摘要:
江宁区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水平越来越高,但这大多是以牺牲环境作为代价的,从景观水体的角度,选取江宁区最具典型性的牛首山和百家湖为案例进行调查研究,并根据城市景观水质标准对典型水体进行样品采集分析,测定色、嗅、漂浮物、BOD5、氨氮、总磷、pH值等水质指标.针对各类景观水体的水质特点并综合周围的环境特点,解析污染来源,并提出经济、合理的景观水处理措施.
-
-
曲兆松;
许淑敏;
金鑫;
郑钧
- 《黑龙江省水利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
| 2018年
-
摘要:
本文主要针对某新建人工景观河道的水质变化进行模拟分析,对不同补水量(20000m3、44000m3、80000m3、160000m3)作用下的净化效果进行对比,同时兼顾运营成本及可实施性等因素,确定补水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沿程增设补水点(2点、4点、6点)对水质净化的效果,确定最优的补水方式.通过对不同方案模拟结果的对比分析,得出源头补水44000m3对本工程是有效且可实施的补水方案.本研究结果将为景区水质的保持,提供科学依据,为水质改善工程提供参考.
-
-
-
-
-
鞠瑾;
张志扬;
唐运平;
付春平;
张洪芬
- 《2006新工艺、新设备在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回用水厂、垃圾处理场的应用研讨会》
| 2006年
-
摘要:
选取氮营养物为指标进行试验,研究了高盐再生水景观河道内的生态砾石床及四种水生植物湿地床对河道再生水水体中氮营养物的净化去除作用.试验结果表明,水葱、美人蕉、三棱草和芦苇等四种植物湿地床对再生水中氮的去除效果都比较好,其中以芦苇的除氮效果最佳.无论何种净化系统均表现为硝态氮去除效果最好、总氮去除效果次之、氨氮去除较差的特性.进水总氮和氨氮负荷量的高低对这些水生植物湿地床的除氮率有一定的影响.单纯的生态砾石床对氮的去除效果较植物湿地床低.
-
-
张蓁;
刘瑶;
吴康宁
-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水工业分会全国排水委员会2014年年会》
| 2014年
-
摘要:
针对景观河道水体自净能力差、富营养化现象严重、藻类过度生长等现状,课题组通过新型微生物复合菌剂、加强型锁磷剂的研制,对微生物、化学、水生植物复合净化技术进行集成,进行水质净化及控制的原位修复技术研究,分为小试试验、生产性试验和示范工程三个阶段,实现了V类水体的控制目标,复合技术通过兼顾三种技术的空间和时间效果,取长补短,实现水体整体生态系统的恢复,为景观湖泊、河道的治理提供了新的途径.
-
-
张蓁;
刘瑶;
吴康宁
- 《全国给水排水技术信息网42届技术交流会》
| 2014年
-
摘要:
针对景观河道水体自净能力差、富营养化现象严重、藻类过度生长等现状,课题组通过新型微生物复合菌剂、加强型锁磷剂的研制,对微生物、化学、水生植物复合净化技术进行集成,进行水质净化及控制的原位修复技术研究,分为小试试验、生产性试验和示范工程三个阶段,实现了Ⅴ类水体的控制目标,复合技术通过兼顾三种技术的空间和时间效果,取长补短,实现水体整体生态系统的恢复,为景观湖泊、河道的治理提供了新的途径。
-
-
张述超;
姜亦增;
张蓁
-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全国排水委员会2012年年会》
| 2012年
-
摘要:
采用复合微生物茵剂-锁磷剂-水生植物复合技术对某河道6250 m3酌水体进行治理,针对河道水质,投加两次复合微生物菌剂和锁磷剂,首次投加锁磷剂后栽种水生植物,建立示范工程,进行为期约3个月的治理.监测结果表明:总磷、总氮、COD和氨氮含量可分别控制在0.4 mg/L、2 mg/L、40 mg/L和2 mg/L以下,pH值在6.5-8.5之间波动,透明度明显改善,主要指标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V类水体的标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