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

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相关文献在1999年到2022年内共计168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临床医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4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269640篇;相关期刊95种,包括中国老年学杂志、河南外科学杂志、中外医疗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第一届全国脊柱脊髓损伤治疗与康复技术研讨会暨2014年海南省医学会骨科学术年会、中华医学会第十四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七届COA国际学术大会、2011全国骨关节创伤学术研讨会等;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相关文献由353位作者贡献,包括付纳新、刘沛、叶繁茂等。

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64 占比:0.06%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269640 占比:99.94%

总计:269808篇

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发文趋势图

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

-研究学者

  • 付纳新
  • 刘沛
  • 叶繁茂
  • 吴建军
  • 孙劲
  • 张平
  • 惠永峰
  • 朱健奎
  • 殷韶健
  • 王易德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正为
    • 摘要: 目的探究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2月本院收治的80例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动力髋螺钉固定(DHS)法,实验组采用半髋关节置换法,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实验组术中出血量多于对照组,术后卧床时间及术后关节负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髋关节功能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非植入物并发症总发生率(10.00%)显著低于对照组(3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植入物并发症总发生率(5.00%)显著低于对照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显著,可加快患者恢复进程,提高患者髋关节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安全性较高。
    • 王振; 季洪亮; 陈猛; 王乐乐
    • 摘要: 目的:观察人工股骨头置换术(FHR)与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针(PFNA)内固定对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IFF)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河南科技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期间收治的88例高龄不稳定型IFF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FNA组和FHR组,各44例。PFNA组行PFNA内固定术治疗,FHR组行FHR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髋关节功能及并发症。结果:FHR组术中出血量多于PFNA组,手术时间长于PFNA组,下床活动时间、完全负重时间、住院时间短于PFN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HR与PFNA内固定治疗高龄不稳定型IFF各有优势,均可取得良好疗效,患者预后良好,可依据患者具体情况选取更为理想的术式。
    • 刘健秋; 陈学袖; 郭文杰
    • 摘要: 目的:比较髋部联合加压交锁髓内钉系统(InterTan)髓内钉、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在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20年8月广州市番禺区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42例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应用髓内钉的种类不同,分为InterTan组15例和PFNA组27例,InterTan组采用InterTan髓内钉进行内固定,PFNA组采用PFNA进行内固定。统计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下地行走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活动时间;术后1、6、12个月的髋关节活动度、髋关节Harris评分和尖顶距;骨折复位质量。结果:围手术期,PFNA组患者的切口长度和手术时间短于InterTan组,术中出血量少于InterTan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髋伸屈关节活动度(ROM)、髋内旋–外旋ROM和Harris评分均高于术后1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PFNA组患者的尖顶距大于InterTan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NA手术创伤小、时间短、出血量少,可促进患者的快速恢复;InterTan的生物稳定性更佳,两种应用方式具有不同的优势,疗效相当。
    • 常猛; 刘小坡
    • 摘要: 目的评估远端的稳定在亚洲型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Ⅱ)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唐山市第二医院和唐山市工人医院收治的11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PFNA-Ⅱ主钉的长度,将患者分为短髓内钉组(54例,采用240 mm短髓内钉,确保三点固定)和长髓内钉组(56例,采用325 mm长髓内钉,确保四点固定)。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指标、并发症及随访指标情况。采用SPSS 2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分别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长髓内钉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与短髓内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长髓内钉组术中透视时间、并发症发生率、部分负重时间、完全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恢复至术前行走能力的比例及股骨干再骨折率均优于短髓内钉组(P<0.05)。术后6个月、末次随访时长髓内钉组颈干角优于短髓内钉组[(103.53°±6.29°)和(90.37°±5.88°),(139.47°±6.5°)和(116.01°±6.52°)]、Harris评分优于短髓内钉组[(71.40±4.15)和(62.33±4.01)分,(85.79±4.81)和(74.98±4.5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远端第四点固定因素可确保髓内钉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时的四点固定,实现髓内钉整体的远端稳定。针对该类患者采用长髓内钉治疗效果优于短髓内钉,能够降低股骨干再骨折率。
    • 丛宝华; 赵方; 赵维彪; 宋飞
    • 摘要: 目的比较PFN和PFNA-2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5月~2020年5月辽宁省金秋医院骨科收治的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PFN组和PFNA-2组,每组各60例。PFN组给予PFN内固定治疗,PFNA-2组给予PFNA-2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术期指标、并发症、髋功能、骨代谢指标和远期随访情况。结果PFNA-2组患者的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引流量均低于PFN组(均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Harris评分、BALP、BGP和TR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1、6、12个月的Harris功能评分、BALP、BGP水平均高于术前,TRAP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PFNA-2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可降低手术创伤和并发症,促进髋骨功能恢复,临床疗效较优,值得临床推广。
    • 赵伟; 吴玉成
    • 摘要: 目的 对比分析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AFHR)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3月息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4例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PFNA组(37例)与AFHR组(37例),PFNA组患者采用PFNA内固定术治疗,AFHR组患者采用AFHR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情况、髋关节功能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PFNA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短于AFHR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明显少于AFHR组,手术至下床活动时间明显长于AFHR组(t=15.766、12.679、22.652、13.291,P均<0.001);术后6、12个月,PFNA组患者Harris评分均明显高于AFHR组(t=4.798、4.303,P均<0.001);其间,PFNA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3.51%,AFHR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5.41%,两组间无明显差异(χ^(2)=1.420,P=0.233)。结论与AFHR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相比,PFNA内固定术后虽下床活动时间较晚,但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提高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远期疗效更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倪博文; 肖红强
    • 摘要: 目的 探究在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治疗中应用股骨近端抗螺旋髓内钉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在威海市立医院2012年1月~2019年1月期间接收的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当中抽选52例作为观察对象,应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占26例,分别为患者实施动力髋螺钉手术治疗和股骨近端抗螺旋髓内钉手术治疗,对两组骨折愈合时间、髋关节功能进行比较,分析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髋关节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 股骨近端抗螺旋髓内钉手术应用于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治疗中效果显著,且安全性较高.
    • 朱健奎; 田涛; 王韶光; 殷韶健
    • 摘要: 目的研讨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手术对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髋关节功能的影响与安全性。方法择取2018年3月至2019年12月扬州市中医院收治的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0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2例,将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方案用于对照组患者,将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手术方案用于观察组患者,两组患者均术后观察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临床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3个月髋关节功能状态(Harris)评分及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开始负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Harris评分均较术后当天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VAS评分均较术后当天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手术能有效改善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临床指标与髋关节功能,减轻患者疼痛,且安全性较好。
    • 张义锋
    • 摘要: 目的 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股骨头置换术(BHA)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03—2019-07间三门峡市陕州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分为PFNA组和BHA组,每组46例.比较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术中情况、术后临床指标,以及术后2周、6个月和12个月的髋关节功能.结果 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切口长度9.63 cm、手术时间67.93 min、术中出血量234.47 mL,分别低于BHA组的13.84 cm、72.64 min、345.36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老年患者,PFNA术和BHA术的远期疗效相当.PFNA内固定术的创伤小,而BHA术则有利于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近期疗效更好.临床可根据患者情况选用合适的手术方式.
    • 冯志尉; 杨辰菲; 袁发; 郭明刚
    • 摘要: 目的:研究对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IFF)患者使用半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从南充市中心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老年不稳定型IFF患者中选取8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参照组和置换组(44例/组).为参照组患者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进行治疗,为置换组患者采用半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然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1)治疗前,两组患者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相比,P>0.05.治疗后,置换组患者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参照组患者,P0.05.置换组患者术后卧床的时间、术后患肢可负重的时间均短于参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老年不稳定型IFF患者使用半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可显著缩短其术后卧床的时间和术后患肢可负重的时间,促进其髋关节功能的恢复,改善其预后.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