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明孝陵

明孝陵

明孝陵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2年内共计202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中国史、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1篇、会议论文11篇、相关期刊145种,包括台声、旅游、东南文化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第五届(2014)中国鹿业发展大会暨中国(西丰)鹿与生命健康产业高峰论坛、第三届世界遗产论坛暨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世界遗产事业学术研讨会、城墙科学保护论坛暨中国古都学会城墙保护专业委员会首届学术研讨会等;明孝陵的相关文献由221位作者贡献,包括向阳鸣、万志洲、周钰雯等。

明孝陵—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91 占比:94.55%

会议论文>

论文:11 占比:5.45%

总计:202篇

明孝陵—发文趋势图

明孝陵

-研究学者

  • 向阳鸣
  • 万志洲
  • 周钰雯
  • 徐海兵
  • 谷昌旺
  • 黄利斌
  • 丁宏伟
  • 刘恩
  • 月明日
  • 李恭忠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搜索

排序:

年份

    • 何华东
    • 摘要: 何野云,明代堪舆名士,江西丰城人,却在潮汕地区获广泛群众信仰,被尊为“虱母仙”“龙尾爷”。作为一种历史文化现象,对何野云的研究有一定价值,然而目前研究比较少,有的是居于传说,可信度不高,甚至误传。现据其家谱和有关文献,考证认定何野云生于1354年,卒于1456年。“野云”名号系其本人根据明成祖朱棣赠词“踪似野云”而自称。1363年陈友谅战死于江西鄱阳湖,此年何野云才9岁,不可能为陈友谅军师。邹普胜被明将所杀,葬于家乡麻城,不可能化名何野云。洪武年间,何野云从事堪舆业,扬名南京和北京。永乐年间,何野云被朱棣召至南京成为明孝陵朱元璋墓主要规划建设者之一,并因此成为堪舆名士。后辞职,从事堪舆业并著书。
    • 孙频
    • 摘要: 那年,我刚到南京,居无定所,朋友寥寥,画的画却仍是一张都卖不出去。没有稳定收入,为着生计,又连接换了几份工作,均不遂意,时间一长,只觉身心俱疲,万事怠遁。明明囊中羞涩,却又无端生出了游山玩水的兴致,大约是出于一种心理上的自我保护,唯恐自己进一步坍塌损毁。正值深秋,满城都是清幽雅致的桂花香,这花香静极了,像一大片澄净的湖水,连一丝涟漪都没有。整座南京城被这花香托着,载浮载沉,恹恹欲睡。我一个人到中山陵、夫子庙、明孝陵穷游,在明孝陵阴森潮湿的树荫下一坐就是半日,又或是带着酒在月夜独自前往四方城,坐在白骨森森的月光下,神道上铺满金黄柔软的银杏叶,我喝着酒,看到那些神兽和翁仲的身上都闪着银光,静谧庄严,全无半点可怖。
    • 韩晶瑶
    • 摘要: 故事缘起南京的路对孩子们来说并不陌生。每天上学、放学的时候要走回家的路,和爸爸妈妈外出游玩要走观光的路,参加幼儿园的外出活动时也会走各种各样的路:跨越长江的步行桥,明孝陵的石象路,中山码头的沿江边马路。当然,说起“路”这个话题,孩子们最先想到的,还是家门前的那条。最近,教师听到孩子们的对话:“我家住在多伦路,你家住哪里呢?”“我家住在三牌楼。”“我家住在三步两桥。”……孩子们眼中的路是什么样的?他们对自己身边的路了解多少?借此契机,我们开展了“南京的路”主题活动。
    • 刘克錫
    • 摘要: 你游览过辉煌的北京故宫吗?你知道美丽的敦煌莫高窟吗?你对秦始皇陵兵马俑感兴趣吗?这些让中国人骄傲的历史文化遗产,凝结着我们祖先的汗水和智慧。请选择一处我国的历史文化遗产写一写。一、选择描写对象中国的历史文化遗产有很多,可以介绍历史建筑文化遗产,如故宫、长城、承德避暑山庄、云冈石窟、布达拉宫、丽江古城、明孝陵、土楼等;也可以介绍历史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如乐山大佛等风景名胜;还可以介绍人类文化遗址,如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内蒙古元上都遗址、湖北咸丰唐崖土司城遗址、湖南永顺老司城遗址、贵州播州海龙屯遗址等。
    • 王翔
    • 摘要: 第十七届中国梅花蜡梅展览会2月底至3月在南京钟山风景区明孝陵景区内梅花山、梅花谷举办。本届二梅展以"花开南京,梅好中国"为主题,国内共有21个单位参展。由于疫情的原因,开幕式等大型活动被取消,观众凭身份证经测体温合格后才能进场,同时每天限制进场人数以保展会安全运行。
    • 澈澈
    • 摘要: 曾经有知名“驴友”这样评价:来南京,错过明孝陵,也别错过石像神道!位于南京紫金山南麓的明孝陵石像神道,经历了600多年的沧桑,许多建筑物的木结构已不存在,但陵寝的格局仍保留了原恢宏的气派,地下墓宫完好如初。
    • 王韦(文/图)
    • 摘要: 世界遗产明孝陵陵宫区中门东侧墙角下有一块清末竖立的“特别告示”碑,碑文使用日、英、法、德、意、俄六种文字镌刻,其“国际范”比今日景区展示牌有过之而无不及。其碑文大意如下:特别告示鉴于明孝陵内御碑及附近古迹历年破坏、受损情况严重,端方总督大人下令竖立围栏。
    • 李盼盼
    • 摘要: 有人说“岁月给南京留下了鲜活的印记”,停留在秦淮河畔的夫子庙,驻足在明孝陵、中山陵前,徘徊在乌衣巷里,或许对这句话才能有更深的体会.在这里,你能感受到历史的沉淀,更能触摸到历史的痕迹.也是在这样一座城市中,孕育着许多实力雄厚、特色突出的高校,中国药科大学即是其中之一.作为唯一入选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的药科大学,她究竟有何亮点和吸引力,在药学上有着怎样的贡献和建树……本期,就让我们跟随来校长的讲述一起去探寻、发现!
    • 蒋倩
    • 摘要: 幼时对南京最大的印象,就是爸爸口中经常提到的南京长江大桥,这个宏伟的工程,在那一代人心中激起了太多的涟漪。就像外地人到北京一定要去天安门看一看,照张相一样,外地人来南京,也一定要南京长江大桥看一看,光是在来时的火车上看江面上往来的船只还不够,一定要坐上一辆从大桥上经过的公交车,从桥的这头一路坐到那头,然后下车,再一路坐回来才行。后来到了南京读书、工作,住在了老城南,呆得久了,才知道原来南京不只有中山陵、明孝陵、玄武湖、紫金山、夫子庙,还有太多历史的痕迹点缀其中,光是历代的名称就能把人绕晕,估计很多南京人自己也理不清楚,而却终归停留在不知道,也从未去深入探知它们背后的故事。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