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陆军
日本陆军的相关文献在1960年到2021年内共计191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史、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世界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1篇、专利文献10140篇;相关期刊150种,包括理论观察、青海社会科学、社会科学辑刊等;
日本陆军的相关文献由185位作者贡献,包括房建昌、萨苏、俞天任等。
日本陆军—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0140篇
占比:98.15%
总计:10331篇
日本陆军
-研究学者
- 房建昌
- 萨苏
- 俞天任
- 华永正
- 周斌
- 徐家俊
- 曹志勃
- 曾宪章
- 李庚辰
- 王永江
- 田双喜
- 白素玉
- 章东磐
- 纪彭
- 赵尚朴
- 郭循春
- 马晓娟
- 丁果
- 中文
- 任兆祥
- 伊文成
- 余塔山
- 余茂辉
- 依闻
- 侯雁飞
- 俞慈韵
- 傅大中
- 刘俊成
- 刘兆林
- 刘勇先
- 刘宽民
- 刘庭华
- 刘敬坤
- 刘玉琛
- 刘琦
- 刘豫杰
- 剑荣
- 南昌龙
- 南翔
- 叶昌纲
- 吕兵
- 吴亮
- 吴元康
- 吴小莉
- 吴达德
- 周伟
- 唐培吉
- 唐德刚
- 姚春海
- 姜殿文
-
-
陈祥
-
-
摘要:
日本陆军密谋发动了九一八事变,日本海军在侵华问题上被陆军牵着鼻子走,处于被动局面.为了扭转战略被动局面,日本海军内部主张强硬侵华的"舰队派"开始与陆军积极配合,使得日本海军转而走到侵华的最前线.九一八事变中,海军在侵华战略上完成了与陆军步调的协调,进而迫使政府放弃所谓的"不扩大"方针,开始强硬登场,并以此为契机,退出《伦敦海军条约》.海军以支持陆军的北进换取陆军对其南进策略的支持,日本军队从而在整体上完成了全面侵华前的战略磨合.
-
-
王玉强;
庄苗苗
-
-
摘要:
为满足日本对外扩张战争中对军马的需求,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后,明治政府借鉴西方近代马政制度,设立专门的马政管理机构,并制定了与之相关的行政和经济制度,由此近代日本马政体系被建立起来。此后近代日本马政主要由农商务省负责管理,作为国策被强力施行。但在近代日本马政建设中,日本陆军出于对外扩张目的,一再强化以军需为主导的马政建设方针,农商务省与陆军为此进行了长期斗争,陆军以军需为主导的马政建设方针最终占据主导地位。除在日本国内开展马政建设外,为了进一步对外扩张,日本陆军还将马政活动扩展到海外,着力在朝鲜和中国东北地区等地开展马政活动。近代日本的马政活动几乎伴随日本对外扩张的始终,是支撑日本对外扩张战争的重要制度。
-
-
刘豫杰
-
-
摘要:
“大陆政策”是近代日本的基本国策,而中国东北地区则是“大陆政策”的核心区域。明治日本对中国东北的情报活动几乎是与维新同步,在参谋本部成立后的数年之间就立刻迎来高峰,到《天津条约》签订前后进入新阶段,迟至甲午战争前一年福岛安正对中国东北的侦查,日本陆军已经掌握了从军事到社会、从气候到风土的全方位关于该地区的情报,并最终确立起清政府不堪一击的孱弱形象。可以认为,早在日俄战争以前,日本就已经有了殖民中国东北的计划和实践,而日本陆军对此地区的情报活动,正是对这一事实的注解。
-
-
王天蛟
-
-
摘要: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细菌学博士石井四郎领导的七三一部队是侵华日军生化战部队中建制最早的指导部队,并且是人类文明史上最具规模的细菌战部队.七三一部队利用活人进行的实验如鼠疫、伤寒、霍乱、炭疽、等等,影响从中国东北扩散至全中国乃至整个亚洲,凡一切与细菌战有关的种种行径,都会有七三一部队的魔影.本文从七三一部队部署、建立、几次关键扩张等方面进行系统梳理,固化其罪恶史实,警醒人们勿忘战争,珍爱和平,为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努力.
-
-
郭循春
-
-
摘要:
1924年前后,中日苏三国关系处于一种既相互矛盾又有调和空间的状态中.面对1924年中苏关系的变化,日本外务省将着眼点放在纯粹具有外交性质的对苏承认问题上,而日本陆军则将着眼点放在了“北满之日本势力”问题上,双方的差异导致了二者对中国政策的分歧.日本陆军对中苏关系以及“北满”问题的认识,是其1923-1927年间对张作霖进行援助的最主要原因,这恰是以往研究所忽略的地方.“援助张作霖”和“对抗苏联”联为一体,成为日本陆军1920年代对“满蒙”政策的最主要内容.
-
-
-
郭循春
-
-
摘要:
1924年日本清浦奎吾内阁制定了对华政策纲领,在纲领中规定日本须修改对中国"不干涉内政""不支持一党一派"的方针,加强同地方实力派的关系。~①这一政策由日本陆军提出并被清浦内阁吸收为对华纲领,是日本陆军在20世纪20年代发展对华关系的实际方针。本文以唐继尧、吴佩孚、冯玉祥这三个先后在中国军阀中占据鳌头地位的实力派与日本陆军之间的关系为研究对象,尝试论述20世纪20年代前后日本陆军对华政策的一个侧面,也拟对近代区域性对外关系的研究提供一个切入点。
-
-
李庆辉
-
-
摘要:
了解近代日本军队教育体系是进行其侵华史研究的重要前提.近代日本军队是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仓促成军的,进而在西方列强的殖民入侵和同清朝的军备竞赛中初步实现了近代化军事改革,完成了从封建武士团向现代国家军队的转型和嬗变,而军队教育体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以近代日本陆军为例,对其教育机关、军校体制的构成和演变进行简要考略,以期能够对日本陆军教育体系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
-
李铁汉
-
-
摘要:
日本在完成军事近代化转型的过程中,一个重要步骤就是学习西方军事教育,即模仿西方国家建立专门的军事人才培养机构——军校,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独特的军事教育体系.近代日本陆军学校在明治时期从无到有迅速发展起来,并逐渐形成了鲜明的教育特点.此后日本陆军学校教育在大正、昭和时期虽然教育形式、人员构成等方面有所调整,但整体上未能突破明治时期所确立的形制和体系.
-
-
马晓娟
-
-
摘要:
“日本陆军中坚层”指在中国战场实地制定作战计划、参与指挥作战的日本陆军中高级军官、参谋.石原莞尔是其中的代表性人物,中日及欧美学界均有不少相关研究.回顾和梳理石原研究史,析出其中的异同点与问题点,可以为抗战人物史的研究寻找方向和路径,丰富和拓展抗战史研究视野,进一步深化中国学界的日本侵华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