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情报活动

情报活动

情报活动的相关文献在1963年到2022年内共计371篇,主要集中在科学、科学研究、信息与知识传播、中国政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69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47187篇;相关期刊170种,包括国际展望、技术与市场、情报理论与实践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河南省科技情报事业创建五十周年学术研讨会、第二届华山论坛-新形势下国家安全与中国情报学学术研讨会等;情报活动的相关文献由366位作者贡献,包括吴国恩、胡平、沈家模等。

情报活动—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69 占比:0.78%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47187 占比:99.22%

总计:47558篇

情报活动—发文趋势图

情报活动

-研究学者

  • 吴国恩
  • 胡平
  • 沈家模
  • 陈华
  • 陈文勇
  • 丰建泉
  • 傅长德
  • 克成
  • 刘植惠
  • 刘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陈菁晶; 胡稹
    • 摘要: 明治政府成立不久日本就在福州设立了第二个领事馆,并派遣“驻在将校”和“留学生”收集情报;马江海战爆发时,日本海军省、参谋本部和大藏省更是直接派员来福州观察和记录战事;随后开业的福州乐善堂和第一家照相馆庐山轩,以及背后的“福州组”都起到了情报先锋的作用。可以说福州这座城市是近代日本在华的最早、最重要的情报据点之一。其大陆浪人和情报军官携手合作、亦谍亦商的情报收集模式可谓提供了早期的“教科书”范本,成为日本在华情报活动最主要的方式;对清海军情报的收集使日本得以掌握清海军实力,奠定甲午战争日本海军获胜的基础;为之后日本对华侵略扩张培养了若干熟悉中国情况的海陆军将领。
    • 戴伟; 罗卫萍
    • 摘要: 侵华战争时期,日本媒体通过掩护身份获取情报、舆论宣传诱导军民、虚假报道实施欺骗、反情报的欺骗与拒止等手段对中国进行长期、深入、细致的情报工作,呈现出在“战时体制”下情报工作与新闻宣传融为一体的特征,这些工作成果对于日本当局把握中国局势、制定对华政策、发动侵华战争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 俞凡; 李凤艳
    • 摘要: 宗方小太郎是近代早期来华的日本间谍报人中的典型代表,他凭借甲午战争中的"功绩"成为日本当局对华问题的重要高参,在中国活动近40年,撰写大量报告,为日本制定对华政策提供重要依据;他最早意识到新闻宣传在扩大日本在华利益中的重要作用,创办、主持或协助创办了多份报刊,并出任外务省在华官方通信社"东方社"首任社长,成为近代早期日本在华间谍报人的"总闸".报人身份既是他公开活动的掩护,也是他情报工作的依托,他以这一身份接近中国士人,得以刺探情报或直接干涉中国事务.他的一生,乃是近代早期来华的日本间谍报人的缩影.
    • 刘豫杰
    • 摘要: “大陆政策”是近代日本的基本国策,而中国东北地区则是“大陆政策”的核心区域。明治日本对中国东北的情报活动几乎是与维新同步,在参谋本部成立后的数年之间就立刻迎来高峰,到《天津条约》签订前后进入新阶段,迟至甲午战争前一年福岛安正对中国东北的侦查,日本陆军已经掌握了从军事到社会、从气候到风土的全方位关于该地区的情报,并最终确立起清政府不堪一击的孱弱形象。可以认为,早在日俄战争以前,日本就已经有了殖民中国东北的计划和实践,而日本陆军对此地区的情报活动,正是对这一事实的注解。
    • 李嘉明
    • 摘要: 日俄战争爆发后,日本为作战需要积极对俄国军队动向进行探查.其情报活动不局限在远东战场,同时也在欧洲对俄国动向进行情报探查.日本在日俄战争时期对俄国黑海舰队动向的情报活动的准确实施,并配合相应的外交行动,确保了战争的胜算.
    • 谷拓弥; 乔君(编译)
    • 摘要: 抗日战争(日本学者多称日中战争——译者注)时期,日军在华北与开展游击战的中国共产党形成对峙,并对其实施“治安战”。过去关于华北“治安战”的研究,重点关注双方战略战术、日军“治安战”中的宣抚工作、中共游击战要领以及双方通信情报和人员情报等①,本文则主要考察日军在中国华北针对中共的情报活动②。卢沟桥事变后,以延安为根据地的红军,以参加抗战为条件,于1937年8月22日由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改编为八路军,25日发表朱德任总司令、彭德怀任副总司令的通电,召开誓师大会后即开赴前线③。日本方面则于8月31日、11月7日分别组建华北方面军和华中方面军,试图以武力威胁和外交努力尽快解决事变,并在占领区成立政权,维持和恢复“治安”。
    • 吴尹清
    • 摘要: 鸦片战争前,为了在清朝闭关锁国的政策下评估中国的实力,不少西方国家利用外交使团在华开展情报活动.对中国觊觎已久的英国于1816年派遣了阿美士德使团访华,阿美士德使团依靠周密的准备以及清政府薄弱的反情报意识,主要通过实地考察的方式,侦察了中国沿海和内陆的岸防、地理、水文和气象情况,搜集了关于清军布防和实力的情报,完成了对清朝基本情况的摸底,成功获取了许多重要的战略情报.阿美士德使团的情报活动还为英国侵华奠定了舆论基础,改变了中英关系的走向,影响了鸦片战争的结局,进而影响了近代中国的历史命运.同时它也凸显了情报谋略在国家安全和国家生存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 袁剑
    • 摘要: 19世纪的世界与中国,正经历着历史上的大变局。庞大的清王朝则在经历了百余年康乾盛世之后,开始陷入内外交困的局面,并在鸦片战争后一步步沦为西方列强的半殖民地,接连割地赔款,丧权辱国,无怪乎当时的学人发出这样的感慨:“吾人处于今世,深感外侮之凌逼,国力之衰弱,不惟汉、唐盛业难期再现,即先民遗土亦岌岌莫保,衷心忡忡,无任忧惧!”
    • 郭秦茂
    • 摘要: [目的/意义]情报在国家竞争中的地位愈加重要,世界各国都在不断优化自身情报体制,我国相关情报立法相对滞后。从比较法角度研究情报立法有助于推动我国情报立法。[方法/过程]在对我国情报法律制度梳理的基础上,把我国情报立法工作与美国等国家地区的情报立法工作相比较,指出我国情报立法的不足与问题。[结果/结论]最终结合我国国体政体对情报立法工作提出了方向性改进建议:国家情报体制的建构与一国的国体政体紧密相关,没有标准的模式可以借鉴,但是参考他国经验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还具有战略价值,不是要对标看齐,而是要攻防应对。%Purpose/Significance] Intelligence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in the national competition and countries around the world are constantly optimizing their own intelligence system. Analysi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mparative law is helpful to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intelligence legislation in China. [ Method/Proces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legal system of intelligence in Chi-na, this article compares the intelligence legislation of China, the United States and other countries and points out the problems presently existing in China. [ Result/Conclusion] The author proposes suggestions on future improvement direction:the construction of national in-telligence system is closely related to its state system and regime;though there is no standard model readily available for reference, refer-ring to the experience of other countries has both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and strategic value, it is not to be on par, but to deal with the at-tack and defense.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