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干扰
无线干扰的相关文献在1998年到2022年内共计139篇,主要集中在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铁路运输、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8篇、会议论文11篇、专利文献300508篇;相关期刊56种,包括企业技术开发(下半月)、电信科学、电子世界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中国铁道学会自动化委员会2017铁路通信专业学术交流会、2015信息通信网技术业务发展研讨会、2013全国无线及移动通信学术大会等;无线干扰的相关文献由238位作者贡献,包括王焕义、王道建、A·达维多夫等。
无线干扰—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300508篇
占比:99.97%
总计:300597篇
无线干扰
-研究学者
- 王焕义
- 王道建
- A·达维多夫
- A·马尔采夫
- G·莫罗佐夫
- S·韩
- V·谢尔盖耶夫
- 乔治亚·昂彻韦
- 亓军顺
- 任丰原
- 伍晓平
- 侯蒙
- 克里斯托弗·威廉姆·布鲁恩
- 冷阳
- 刘恒
- 刘文军
- 刘晗
- 刘浩田
- 卢嘉益
- 向东南
- 宁涛
- 安特·帕特科瓦
- 张忠培
- 张洲川
- 张蔺
- 张郁
- 彭涛
- 彭陈发
- 徐佳
- 戈文科
- 曾贵华
- 朱俊
- 李彤
- 李湘华
- 李金山
- 林志勇
- 段淦元
- 毛文俊
- 沈韬
- 熊有志
- 王文冕
- 皮特·杰奥盖沃
- 福·H·阮
- 罗辑
- 肖振锋
- 苏金领
- 莫昌文
- 许洪华
- 郑楚玉
- 郑浩
-
-
张叶江;
孙磊;
尹以雁;
杨晓康;
胡坚
-
-
摘要:
700 MHz频段具有频率低、绕射能力强、覆盖效果好等优点,中国移动与中国广电已明确将基于700 MHz频段资源开展5G网络共建共享。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700 MHz频段的覆盖优势,然后通过700 MHz 5G站点的连片道路覆盖测试、居民楼覆盖性能测试以及定点容量性能测试等试点,为后续700 MHz 5G网络建设及优化提供了数据支撑。可以从主动规避700 MHz广电频率干扰、充分发挥高低频组网方案优势、积极探索多频段协同优化策略等方面,最大程度地释放700 MHz黄金频谱的价值,持续提升5G无线网络质量。
-
-
李玲姣
-
-
摘要:
南昌铁路局九江枢纽内线路较多,通过合理布局枢纽内基站小区和频率,实现各线之间无线网络的合理衔接,消除各线无线网间频率干扰,实现GSM-R无线网资源共享,保障GSM-R系统服务质量.同时进行了仿真验证,给出了仿真结果,为其他类似工程建设方案提供借鉴.
-
-
朱俊;
陶小婧;
张郁;
曾贵华
-
-
摘要:
在介绍信号系统车地通信概念的基础上,阐述了上海城市轨道交通车地通信系统的现状,分析了既有车地通信系统中无线保真技术、长期演进技术面临的问题以及信号设备维护上的问题.提出建立长期演进的双制式车地通信系统的方案.针对上海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运营管理和新线建设的实际情况,从既有更新改造及新线建设两方面提出具体的双制式技术方案,以保证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运行的稳定、安全、高效.
-
-
朱俊;
张羽中;
张郁;
曾贵华
-
-
摘要:
日益复杂的无线电磁环境给城市轨道交通无线设备的正常使用带来了很大的干扰,甚至会影响列车的运行安全.为此,建立一个适合上海城市轨道交通使用的无线监测系统,对可能出现的干扰进行预警,并在干扰产生影响后快速响应,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上海城市轨道交通无线监测的特点与需求进行深入研究,认为目前上海城市轨道交通无线监测的建设重点是采用移动监测的方法,对重点频段的电客列车加装车载监测设备.在上海轨道交通5号线部分正线区段应用该无线监测系统进行测试,验证了移动监测部分功能的可行性.
-
-
范涛;
杨军
-
-
摘要:
铁路GSM-R无线干扰是导致CTCS-3级列控系统无线消息超时的重要因素,由于目前缺少自动监测和智能预警的技术手段,因此仍采用人工处理方式,耗时费力且效率低下.为此提出一种GSM-R无线干扰智能预警系统,通过电磁环境自动学习技术、智能预警技术和干扰定位技术,实现对GSM-R无线电磁环境的自动监测和干扰智能预警,以提高处理GSM-R无线干扰的能力和效率.
-
-
-
-
全楠楠;
孟景辉;
杨树忠;
刘晓亮
-
-
摘要:
GSM-R作为铁路专用移动通信系统,承载着铁路调度通信和通用集群等多项重要的功能,保障其可靠、稳定的运行已成为工作中的重点内容.电磁波多在空间中传输,环境条件较为复杂且多变,干扰也随之产生,而加装滤波器可有效解决部分干扰问题.本文通过在车载MT终端加装滤波器进行模拟对比测试,结果表明:滤波器可以有效解决带外阻塞干扰、互调干扰等问题,但对带内同频、邻频干扰问题的处理效果不理想.
-
-
-
-
-
-
-
-
罗小光
- 《武汉市第二届学术年会通信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
| 2006年
-
摘要:
本文首先对干扰进行概括描述,指出当网络存在干扰时,手机用户经常感觉到的部分现象,让大家对干扰造成的影响有一个初步感知.接着分别就干扰类型、干扰判断方法进行了深入阐述.并结合实例介绍了如何判断干扰方法.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