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旋耕刀

旋耕刀

旋耕刀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666篇,主要集中在农业工程、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3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167201篇;相关期刊75种,包括江苏农机化、农机化研究、农业开发与装备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纪念中国农业工程学会成立三十周年暨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CSAE2009)、2002农业工程青年科技论坛、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地面机器系统分会第十届学术年会等;旋耕刀的相关文献由1133位作者贡献,包括郑侃、刘文陶、狄宁等。

旋耕刀—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73 占比:0.10%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67201 占比:99.89%

总计:167378篇

旋耕刀—发文趋势图

旋耕刀

-研究学者

  • 郑侃
  • 刘文陶
  • 狄宁
  • 秦建
  • 董显
  • 钟素娟
  • 韩俊德
  • 丁为民
  • 卢学富
  • 夏俊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马熙; 杨有刚; 王卓睿
    • 摘要: 传统自走式旋耕除草机主要存在工人操作费力、旋耕刀入土困难、机组前进速度较大且不匀和切草效率较低等问题,为进一步提高整机工作效率及稳定性,对耕作部件进行优化设计,将刀具刀型由直角刀改为旋耕弯刀,为整机增配钢带传动的地轮驱动系统。利用ABAQUS软件对新旧刀辊进行数据模拟,结果表明:优化后刀辊所受的平均切削力降低了60.56%,平均切土功耗降低了49.46%,最大切土功耗降低了53.21%。对优化前后样机进行试验对比,结果表明:优化后机器能够满足正常工作要求,相比原机器,前进速度更加均匀,操作性能更加稳定,碎土率高于原机器13%,工作效率显著提升。
    • 孙勇; 朱留宪; 巩杉; 杨玲; 杨明金
    • 摘要: 针对微耕机耕作土壤重耕、漏耕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微耕机旋耕刀辊,采用有限元方法,基于LS-DYNA软件对微耕机旋耕刀辊进行了土壤切削动力学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微耕机旋耕刀辊实现了切土、松土、抛土的设计目标,达到了改良土壤要求,满足了农作物耕种需要。解决了微耕机切削土壤时重耕、漏耕问题。同时,为微耕机耕作部件设计提供了思路和方法。
    • 朱晨颖; 张雷; 孙志鹏; 王宇; 钱志敏; 秦建
    • 摘要: 针对旋耕刀寿命短、更换勤的技术难题,开展旋耕刀耐磨强化工艺研究。分别采用等离子熔覆和感应钎涂工艺在65Mn钢上制备了35%WC涂层,结果表明,感应钎涂35%WC涂层的耐磨性比等离子熔覆35%WC涂层高1.5倍,硬质颗粒在其中分布更加均匀,烧损更少。在此研究基础上开发了感应钎涂金刚石涂层,其耐磨性较感应钎涂35%WC涂层提高5倍以上。对旋耕刀感应钎涂金刚石涂层的钎涂时间进行了优化,发现钎涂时间为25 s时,涂层成形性好,旋耕刀体变形小,田间试验验证其使用寿命较原始旋耕刀提高了4倍以上。将感应钎涂金刚石技术推广应用至犁尖、粉碎刀等农机刀具,使用寿命普遍提升3倍以上;应用至刮板输送机中部槽、输送绞龙等工程机械过流部件,可显著减少磨损,降低能源消耗。
    • 肖茂华; 汪开鑫; 杨望; 王伟臣; 江丰
    • 摘要: 为了降低旋耕刀耕作时的能耗,本文基于东方蝼蛄前足爪趾轮廓拟合曲线的特征,利用逆向工程技术将东方蝼蛄前足爪趾1、2、3、4的轮廓曲线依次排列于IT245国标旋耕刀的正切刃与回转半径末端边缘,设计了仿生旋耕刀.建立南方粘湿土壤-旋耕刀相互作用仿真模型,分析不同刀轴转速下国标旋耕刀、仿生旋耕刀扭矩和三向阻力的变化规律,结合室内土槽试验分析刀轴扭矩的变化趋势,验证离散元仿真模型的有效性.单刀受力仿真分析表明,仿生旋耕刀与国标旋耕刀的水平阻力、垂直阻力与侧向阻力均随着刀轴转速的增加而逐渐增大.在3种刀轴转速下,除侧向阻力以外,仿生旋耕刀受到的水平阻力与垂直阻力的最大值均比国标旋耕刀小.在刀轴转速150 r/min时,仿生旋耕刀较国标旋耕刀水平阻力与垂直阻力的最大值分别降低了9.91%与9.09%;在转速200r/min时,分别降低了5.78%与9.74%;在转速250 r/min时,分别降低了4.95%与6.38%.土槽扭矩试验表明,仿生旋耕刀与国标旋耕刀的仿真值与试验值变化趋势相同,且随着刀轴转速的增加扭矩逐渐增大,最大相对误差为13.23%.在3种刀轴转速下,仿生旋耕刀较国标旋耕刀平均扭矩分别降低了10.53%、4.46%、3.49%.本研究可为旋耕刀减阻降耗和耕作能耗分析提供借鉴.
    • 陈新予; 史宇亮; 陈明东
    • 摘要: 为了验证甘薯起垄机上IT260型旋耕刀的抛土性能,在EDEM离散元软件中进行了仿真试验,将仿真数据与理论数据进行对比.结果 表明,在IT260型旋耕刀前行速度1.54 m/s、转速330 r/min、耕深0.12m的工况下,平均抛土量153.37 kg,满足起垄所需的土壤量需求.建立的三维模型可为今后甘薯起垄机旋耕刀的研究设计提供参考.
    • 莫兰清; 曾德惠; 彭翰林; 杨伟; 蒲昌华; 沈则睿
    • 摘要: 为了提高旋耕机的切削效率和使用性能,以R245弯形旋耕刀为主要研究对象,介绍了旋耕刀的结构和工作原理,阐述了建模、有限元分析及优化的方法步骤.首先运用NX软件基于表达式对刀片进行三维建模,然后通过NX NASTRAN模块建立有限元模型并求解,最后进行了应力仿真和尺寸优化.结果表明:最大应力和变形位于旋耕刀与刀锟连接孔附近处;相同载荷作用下,优化旋耕刀主要参数尺寸,能够有效地减轻质量及降低应力和变形大小,为旋耕刀设计提供了有效的参考.
    • 姚祖玉
    • 摘要: 研究了一款便携可拆式小型旋耕机挡泥板结构,将之前整体固定式结构改成可拆式.当土壤黏度高时,高黏度土壤堆积于挡泥板处,由于输出额定转矩一定,高黏度的泥土阻碍旋耕刀旋转,直至其停机,该机能快速将挡泥板拆卸并及时清除在挡泥板上的高黏度土壤,有效改善挡泥板堵泥问题,提高除泥效果和整机的工作性能,广泛适用于高黏度土壤耕地作业.
    • 张晋; 陈伟; 朱继平; 袁栋; 夏敏; 丁艳
    • 摘要: 旋耕机在我国应用广泛,其应用与推广对我国农业机械化进程具有重大推动作用。但也出现数量大精品少等现象,平均单位功耗高出国外30%,严重制约了农业的机械化进程。因此节能是该领域研究的重点方向。本文采用文献综述与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法,介绍了国内外关于旋耕机节能技术研究的发展历程,简述了针对旋耕节能技术不同研究方式方法,主要包括:正反转耕作模式的研究、旋耕刀片形式与参数、刀片排列方式的研究等,同时,对我国学者关于旋耕机节能技术的研究进行归纳总结,分析比较我国在旋耕机节能技术领域与国际领先国家的不足。得出在旋耕机节能技术中正反转耕作模式、旋耕刀片设计与排列、耕深及其稳定性与功耗降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旋耕机节能技术要加强大耕深领域的研究,注重新材料的应用于研发,科研人员应利用计算机技术对旋耕机作业进行仿真分析,提高设计水平与能力。
    • 郝建军; 占志国; 侯俊英; 赵建国; 刘敬春; 殷常峰
    • 摘要: 针对农业触土部件因耐磨性能差、冲击韧性低而导致刀具寿命短、失效频繁等问题,采用等离子堆焊技术在Q235钢基材上成功制备了Fe/WC/CeO_(2)金属陶瓷复合涂层,分析了CeO_(2)对Fe/WC/CeO_(2)金属陶瓷复合涂层性能的影响及其对涂层的作用机理。以堆焊电流、堆焊速度、送粉速率、堆焊距离为试验因素,磨损量为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了Fe/WC/CeO_(2)等离子堆焊层制备工艺参数:堆焊电流50 A,堆焊距离5 mm,堆焊速度15 cm/min,送粉速率25 g/min。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能谱仪分析了堆焊层显微组织、物相组成,采用维氏显微硬度计、摩擦磨损试验机、冲击试验机、土槽试验台等测试了堆焊层显微硬度、耐磨性和冲击韧性,利用电化学工作站分析了堆焊层的耐蚀性。结果表明,堆焊层与基体呈良好的冶金结合,涂层主要有鱼骨状、长杆状、球状、六方形状等组织构成,堆焊层主要由γ-Fe、Fe-Cr-Ni固溶体、WC、M_(7)C_(3)、Cr_(7)C_(3)、Cr_(23)C_(6)、W_(2)C等物相组成。与Fe/WC堆焊层相比,Fe/WC/CeO_(2)堆焊层平均显微硬度提高22%,冲击韧性提高29%。土槽试验与田间试验表明,与65Mn旋耕刀相比,Fe/WC/CeO_(2)堆焊层旋耕刀的磨损量分别降低71%和65%;与Fe/WC堆焊层旋耕刀相比,Fe/WC/CeO_(2)堆焊层旋耕刀的磨损量分别降低17%和15%。Fe/WC/CeO_(2)堆焊层具有较好的耐磨、耐蚀和耐冲击综合性能,研究结果可为犁铧、深松铲等农业触土部件强化提供参考。
    • 何晓宁; 张学军; 赵壮; 尚书旗; 王东伟; 袁小伟
    • 摘要: 目前油莎豆机械化收获方式以正旋旋耕挖掘为主,但工作过程中存在工作阻力大、碎土率低、埋果率高等问题,本文针对油莎豆旋耕挖掘方式进行反旋运动学分析,建立了旋耕刀与油莎豆团聚体离散元模型,结合EDEM进行挖掘过程离散元仿真试验,确定影响旋耕刀工作阻力和刀轴扭矩的结构参数和取值范围,利用Design-Expert进行试验优化与回归分析,确定旋耕刀的最佳结构参数为:弯折角130°、工作幅宽45 mm,在相同参数设置下与正旋旋耕方式进行对比试验,工作阻力降低了8.6%,刀轴扭矩降低了5.9%,证明反旋挖掘具有降阻作用。为检验优化设计的旋耕刀作业性能,以埋果率和土壤破碎率作为试验指标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反旋作业方式埋果率1.07%,土壤破碎率93.48%,与标准旋耕刀相比,新型旋耕刀油莎豆块茎埋果率减低了1.2个百分点,土壤破碎率提高了1.3个百分点。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