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旋前方肌

旋前方肌

旋前方肌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88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8篇、专利文献73701篇;相关期刊73种,包括体育师友、体育科技、实用骨科杂志等; 旋前方肌的相关文献由247位作者贡献,包括余得水、凌华军、吴增志等。

旋前方肌—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8 占比:0.12%

专利文献>

论文:73701 占比:99.88%

总计:73789篇

旋前方肌—发文趋势图

旋前方肌

-研究学者

  • 余得水
  • 凌华军
  • 吴增志
  • 夏雄超
  • 姜长明
  • 张海峰
  • 张玉明
  • 曹智强
  • 李祯华
  • 林伟文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吴斌; 康正阳; 魏世坤; 熊廷亮
    • 摘要: 目的:探讨桡骨远端骨折改良Henry入路手术治疗中是否缝合旋前方肌对术后前臂功能的影响。方法:自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采用改良Henry入路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患者220例,按照缝合方法不同分为两组,术中缝合组112例,男35例,女77例;年龄37~65(48.5±7.4)岁;骨折AO分型,B型46例,C型66例;骨折复位锁定钢板固定后将切开旋前方肌予以缝合。不缝合组108例,男32例,女76例;年龄34~67(47.6±7.8)岁;骨折AO分型B型41例,C型67例;骨折复位锁定钢板固定后对切开旋前方肌不予缝合,原位铺于钢板表面。分别于术后6周、6个月比较两组腕关节活动范围(旋前、旋后、掌倾、背伸),肩臂手功能障碍评分量表(disability of arm shoulder and hand,DASH)评分和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结果:220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6~18(8.5±1.3)个月。术后6周,两组腕关节活动范围、DASH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周术中缝合组VAS评分(2.6±1.2)分,与不缝合组(5.8±2.3)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Henry入路缝合旋前方肌在术后腕关节活动范围、上肢功能近期无明显优势,但术中缝合旋前方肌能减少早期术后疼痛,建议术中应缝合旋前方肌
    • 庄林鑫; 邓颂波; 曾日祥
    • 摘要: 目的探讨掌侧接骨板内固定术中旋前方肌切开与否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1月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均给予掌侧接骨板内固定治疗,A组不切开旋前方肌,B组切开旋前方肌,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手术前后腕关节活动度、术后腕关节功能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较B组降低(P0.05),治疗后A组均高于B组(P<0.05);术后3个月A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Gartland-Werley评分较B组均下降,握力较B组提高(P<0.05);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17%,较B组(17.39%)降低(P<0.05)。结论不切开旋前方肌掌侧接骨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可缩短手术、住院及骨折愈合时间,减少出血量,减轻手术对于患者的创伤,缓解患者的疼痛,促进腕关节功能及活动度的恢复,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 赵新国; 刘思杰; 蔡金峰
    • 摘要: 目的探讨保留旋前方肌掌侧微创入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对机体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在太和县人民医院进行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的8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分为掌侧入路组(采用保留旋前方肌掌侧入路治疗,n=38)与Henry入路组(采用传统Henry入路手术,n=42)。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前及术后第7天和术后第1个月的炎症因子改变情况,术后第3天及术后第1年腕关节解剖与功能的临床疗效。结果80例患者均顺利获得随访,随访12~16个月,平均随访14.6个月。掌侧入路组患者手术时间为(69.83±4.32)min,长于Henry入路组;术中出血量为(31.56±2.97)mL、住院时间为(13.63±1.28)d,小于Henry入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7天的C反应蛋白、白介素-1β、白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均较术前明显下降,且掌侧入路组较传统Henry入路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个月和1年时,掌侧入路组患者腕关节活动度、相对健侧握力均大于Henry组,Gartland-Werley评分、VAS评分均小于Henry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掌侧入路保留旋前方肌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时对组织的破坏性较小,术后炎症反应较低,患者术后腕关节早期功能锻炼效果更佳。
    • 吴靖宇; 周占锋; 苗建华; 李凤新
    • 摘要: 目的探讨Henry入路保留旋前方肌掌侧锁定加压钢板(LCP)内固定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中心医院骨科于2018-03—2020-09行Henry入路掌侧LCP内固定术的62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切开旋前方肌组(A组,32例)和不切开旋前方肌组(B组,30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以及术后4周、3个月、6个月时的腕关节活动度、前臂旋转范围、握力。术后6个月按照Gartland-Werlery评分标准评价腕关节功能。结果B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均少(短)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enry入路保留旋前方肌掌侧LCP内固定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可保留旋前方肌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术后骨折愈合时间,有利于腕关节功能早期恢复。
    • 汪志中; 周冠和; 麦彩园; 王斌; 李新旭
    • 摘要: 目的:比较微创掌侧入路保留旋前方肌与切开旋前方肌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分析。方法:选取就诊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60例,随即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予以微创切口保留旋前方肌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予以切开旋前方肌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标准正侧位片术前、术后两组掌倾角、尺偏角、桡骨短缩程度;两组术后2 w、6 w、12 w、24 w的视觉疼痛模拟量表(VAS)评分;两组术后第1个月、第3个月前臂旋转、腕关节功能活动度数;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骨筋膜室综合征,血管、神经损伤,感染情况。结果:两组年龄、性别、患肢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折分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口长度明显小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大于对照组,但都在一个止血带时程之内;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小于对照组,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VAS评分术后2 w、6 w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个月、第3个月,观察组前臂旋前角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未出现血管、神经损伤、骨筋膜室综合征、切口感染、骨不连情况并发症。结论:微创掌侧入路保留旋前方肌与切开旋前方肌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都能获得很好的骨折临床愈合及较好的腕关节功能,但在切口及损伤、前臂旋前功能方面,保留旋前方肌的更有优势,而且保留旋前方肌的早期疼痛程度更低,骨折临床愈合更快,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王明利; 刘学谦
    • 摘要: 目的:观察保留旋前方肌改良Henry入路掌侧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11月80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以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Henry入路掌侧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保留旋前方肌改良Henry入路掌侧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前臂旋转角度、骨折愈合评分、术后腕关节活动度、上肢功能[上肢功能障碍评定量表(DASH)]评分、日常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评分、治疗优良率和术后1个月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2、3周,观察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前臂旋转角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观察组骨折愈合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周,观察屈曲活动度、背伸活动度、尺偏活动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3周,观察组DASH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优良率为87.50%(35/40),高于对照组的62.50%(25/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50%(3/40),低于对照组的25.00%(1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旋前方肌改良Henry入路掌侧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可降低疼痛评分、DASH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治疗优良率、前臂旋转角度、骨折愈合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和术后腕关节活动度,效果优于常规Henry入路掌侧钢板内固定术治疗。
    • 林柳陆; 罗涛; 彭建; 张云航; 殷子敬; 黎成成
    • 摘要: 目的 比较掌侧入路下保留与不保留旋前方肌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42例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A组与B组,各21例.两组均选择掌侧入路,A组予以保留旋前方肌治疗,B组予以切开旋前方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术后第1、3个月前臂旋转及腕关节功能活动度.结果 A组骨折愈合时间为(11.40±0.25)周短于B组的(11.70±0.37)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1、3个月腕关节掌屈、背伸、桡偏、尺偏活动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掌侧入路下无论是否保留旋前方肌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若关节面复位理想,都能获得理想的骨愈合和良好的腕关节功能,但在早期前臂旋转功能康复方面,保留旋前方肌更有优势.
    • 乔卫兵
    • 摘要: 目的 观察掌侧微创内固定保留旋前方肌手术对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案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2例.均接受掌侧微创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不保留旋前方肌,观察组保留旋前方肌.比较两组疗效、术后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桡偏和尺偏角度、手掌背伸、掌屈、旋前及旋后角度,采用Gartland-Werley腕关节评分标准和上肢功能评定标准(DASH)分别评估患者腕关节功能和上肢功能.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23%(40/42)]较对照组[76.19%(32/42)]高(P<0.05).组内不同时间点比较,两组VAS评分呈下降趋势(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术后1、3个月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两组桡偏、尺偏角度均增大,观察组桡偏、尺偏角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手掌背伸、掌屈、旋前、旋后角度均大于对照组,Gartland-Werley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接受掌侧微创内固定术治疗时保留旋前方肌可进一步减轻术后疼痛,提高患者腕关节功能,疗效确切.
    • 朱奎
    • 摘要: 目的 探讨掌侧入路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采取微创小切口钢板技术与传统纵向切口相比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研究从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科对收治的30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进行掌侧入路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30例患者中,男性14例,女性16例;年龄22-75岁,平均57岁.随机分为观察组:15例患者采用MIPO切口;和对照组,15例患者采用传统纵向切口.所有手术均由同一组手术医师完成,记录两组手术时长,术中透视次数及术中出血量.术后随访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后2周,4周及12周的患侧DASH评分和VAS评分.记录末次随访Gartland-Werley评定结果.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长及术中出血量相比无显著差异,但观察组透视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术后所有患者获得6-15个月的随访,平均12个月,末次随访时,骨折均愈合.两组患者DASH评分在术后4周具有显著差异,在术后2周和12周无明显差异.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均无显著差.两组患者末次随访Gartland-Werley评定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 掌侧入路钢板采用MIPO切口治疗桡骨远端骨折能获得更美观的切口,但远期效果与传统切口无显著差异.
    • 杨顺; 李天喜; 王文峰
    • 摘要: 目的 探讨保留旋前方肌掌侧微创入路手术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有效性及其对腕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辉县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4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治疗组采用保留旋前方肌掌侧微创入路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Henry掌侧入路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情况、腕关节主动活动度及腕关节功能.结果 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骨折部位均完全愈合,治疗组患者腕关节主动活动度优者19例、良者7例、中者4例、差者2例,优良率为81.2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腕关节主动活动度优者8例、良者12例、中者9例、差者3例,优良率62.50%(Z=-2.548,P=0.011);治疗组患者Mayo评分为(74.25±6.47)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Mayo评分(65.82±6.57)分(t=5.254,P<0.001).结论 保留旋前方肌掌侧微创入路手术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腕关节主动活动度及腕关节功能恢复效果更佳,临床效果更显著.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