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文化开放

文化开放

文化开放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1年内共计122篇,主要集中在世界各国文化与文化事业、中国政治、经济计划与管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1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5578篇;相关期刊108种,包括佛学研究、广东行政学院学报、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等;文化开放的相关文献由121位作者贡献,包括李资源、关文婷、别祖云等。

文化开放—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1 占比:0.77%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5578 占比:99.22%

总计:15700篇

文化开放—发文趋势图

文化开放

-研究学者

  • 李资源
  • 关文婷
  • 别祖云
  • 张洁
  • 杨利英
  • 雷实
  • 丁卒
  • 丁启阵
  • 万钰莹
  • 严星柔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伟; 李资源
    • 摘要: 我国少数民族文化开放有益于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和构建新发展格局,"脱域"和"嵌入"能够为理解我国少数民族文化开放提供新的认知维度.现代社会的脱域机制使得少数民族文化开放机遇与风险并存,而嵌入策略则要求理顺少数民族文化开放过程中多重文化形式在时间、空间和层次上的逻辑关系.在少数民族文化开放过程中必须增强文化自觉和树立文化自信,正确处理文化开放和文化安全的关系,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拓宽少数民族文化开放路径.
    • 万钰莹
    • 摘要: 习近平新时代文化安全观是基于当前文化安全面临的新挑战、新时代赋予的新使命而提出的文化安全战略新论断.该论述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总体国家安全观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文化安全治理的具体实践,不断深化、完善和成熟的理论成果,显现出继承性、系统性和创新性的特征.在文化多元开放的新时代,推进我国文化安全,必须筑牢文化发展的安全屏障,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心共筑人类共同的文化安全战略,更好地发挥文化安全战略思想的治理效能.
    • 李资源
    • 摘要: 文化开放是文化进步发展的动力, 是文化安全的坚实基础;但文化开放又必须以文化安全为前提.通过阐释我国少数民族文化开放的理论基础, 系统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少数民族文化开放的历程和成就, 认为改革开放40年我国少数民族文化开放向世界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增强了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 对抵御外来思想文化渗透及维护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和边疆稳固发挥了重要作用, 并且对各民族文化和谐发展及构建全球共同文化价值理念具有积极意义.
    • 邢云文1
    • 摘要: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安全关乎国家稳定、民族团结、精神传承,是国家总体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中华文化走出去步伐加快,中国文化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我们需要把握当前经济全球化复杂变化的新趋势,正确处理好文化开放与文化安全的辩证关系,在文化开放中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 李资源; 李倩岚
    • 摘要: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文化开放与文化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开放是文化发展的必然途径,也是推动文化进步的重要动力.但文化开放不是无条件的盲目开放,文化安全是文化开放的前提和保障.在全面深化改革,扩大文化领域对外开放的新形势下,正确认识少数民族文化开放与文化安全的辩证关系,客观分析少数民族文化开放与文化安全成就与问题,切实把维护好少数民族文化安全落到实处,从而加强新时代我国少数民族文化建设.
    • 张军锋1
    • 摘要: “法士特企业文化源于历史沿革,是发展之魂;法士特企业文化源于创新实践,是发展之根;法士特企业文化源于沉淀积累,是发展之道。”陕西法士特汽车传动集团公司(下称“法士特”)党委书记、董事长严鉴铂在2018全国企业文化现场会上强调:面向新时代,法士特将继续以文化为根、以创新为本,向着企业百年征程扬帆再启航,向着新时代“汽车强国梦”奋勇前行!
    • 刘林鹏
    • 摘要: 辽宁是满族的发源地,其长期的历史融合形成了对满汉两族文化整体诠释的文化形式,在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之后,清式文化甚至成为整个中国文化的代表。在这一文化群体中,满族建筑在融合汉族传统中式建筑形式之后,对建筑文化进行了新一轮的整理,成为独具特色的清式建筑。本文将对满族建筑文化建设的研究工作意义和方法展开研究,发掘其文化产业价值。
    • 蒙莉
    • 摘要: 在国家形象构建中,文化贸易不仅仅作为贸易环节对其产生影响,而且在全产业链上通过产品、服务等蕴含的文化内涵构建国家形象.当前,我国文化贸易在贸易层面、内涵层面、目标层面存在困境,导致其在国家形象构建上难以发挥作用.对此,应坚定文化开放,尊重市场规律;积极打造品牌,推动结构优化;把握需求动向,深化文化内涵;整合要素碎片,引导形象切片;提升叙事活性,克服内涵惰性,从而提升文化贸易水平,推动国家形象的构建.
    • 傅才武; 严星柔
    • 摘要: 全球化浪潮以及从近代以来形成的中西之间文化势差,导致了非西方世界中的一些后发现代化国家的文化安全问题.在应对西方发达国家文化霸权的过程中,后发现代化国家由于存在民族生存危机和政治经济社会危机的巨大压力,极易走向两个极端,即要么走向全盘西化,民族文化自信丧失;要么走向文化保守主义,意识形态保护泛滥.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华民族的生存危机逐步弱化,由于儒家文化共同体与西方基督教文化共同体的性质差异,以及中西方关于国家现代化道路在理解上的巨大差异,中西文化价值观的冲突逐步走到了国家战略的前台,并内化为国家意识形态管理的现实基础.在21世纪全球化日益深入、文化与经济一体化的宏观视野下,后发现代化国家与西方文化强国在文化上相互借鉴,交融互补,以利用西方科学技术的“溢出效应”实现后发优势,其正在取代文化保守主义和文化孤立主义,成为民族国家的文化战略的立足点,也由此构成全球化背景下保障国家文化安全的根本措施.如果不严格区别作为学术概念的文化安全与作为国家战略概念的文化安全,一旦将仍然处于学术讨论中的国家文化安全概念上升为国家战略性概念,就可能因为其政策指向不明确和政策边界不明晰而极易受到民族主义和文化保守主义的牵引,进而陷入泛意识形态保护的陷阱.因此,有必要深入讨论文化安全作为国家战略性概念的内涵与局限,借鉴中外历史上“文化开放则兴,文化封闭则衰”的文明兴替镜鉴,科学理性讨论新时代国家文化政策的目标和原则,建立有助于推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提升我国文化开放水平的国家文化政策框架,以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