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世界
数字世界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562篇,主要集中在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工业经济、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60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14936篇;相关期刊330种,包括中国广告、数字世界、电子产品世界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2018中国区块链技术大会等;数字世界的相关文献由391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勃宏、本刊编辑部、代君利等。
数字世界—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14936篇
占比:99.51%
总计:115497篇
数字世界
-研究学者
- 刘勃宏
- 本刊编辑部
- 代君利
- 冯华
- 张艺
- 李艺明
- 陈旭
- 魏武挥
- Joachim Ritter
- 丛秋波
- 代永华
- 何钰
- 冯利芳
- 刘以慧
- 刘晓坤
- 周瑞华
- 姚春鸽
- 张斌
- 方有昆
- 曹小林
- 李德仁
- 李想
- 王馨博
- 缘远
- 迎九
- 邵杰
- 郭晶
- 马荟
- 马费成1
- Adila Ferreira Lopes de Faria
- Benjamin Braun
- Benjamin Joffe
- Bettie Parsons1
- COCO
- Chaudhuri
- Commvault1
- Diego Mauricio Torres Arias1
- Donna Quigley
- Duncan Furness
- Elliot Garbus
- Faten Medini
- Helmuth Trefftz2
- Kevin Frayer(图)2
- Kunur Patel
- Lee
- Leila Menif
- Lu Xu
- Manfred Aben7
- Marc Sachon
- Maria Altina Silva Ramos
-
-
张清华;
高渝;
申秋萍
-
-
摘要:
随着大数据的持续发展,数据已经成为国家的重大战略资源,对社会影响日益明显。为了更深入地挖掘和研究大数据背后所蕴藏的基本科学问题,新的研究领域——数据科学被提出。本文从大数据的发展历程出发,介绍了数据科学的兴起和内涵;分析了大数据和数据科学的研究现状,以及数据在各行业中的应用;简述了为探索数据科学本身的内涵和规律而建设的大数据试验场;讨论了数据科学的关键问题,以及在研究数据时应具有的新思维和新观念,以推动数据科学的发展,促进现实世界向数字世界的转型,最终实现社会生活的真正智能化。
-
-
吕建强;
许艳丽
-
-
摘要:
发展终身学习是应对数字化转型的政策核心.OECD发布的《技能展望2019:在数字世界中蓬勃发展》报告,对数字世界的技能需求、终身学习体系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举措进行了分析和探索.数字化工作世界和生活世界的变革与技能需求,可持续发展议程全纳与公平对终身学习体系提出了新的诉求;学习主体覆盖范围相对狭窄,学习供给与劳动力市场需求错配,数字技术未有效融入学习过程,学习成效评估与认证难度增加,未形成学习治理合力是当前终身学习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建议通过吸纳更广泛的学习主体,有效回应劳动力市场需求,创设智慧学习空间,改进学习成果评价与认证,构建多元治理框架等举措,助力全体社会成员掌握可持续发展技能,有效应对数字世界的持续变化.
-
-
王国豫;
梅宏
-
-
摘要:
伴随着数字化转型和数字中国的建设,一个与现实世界平行的数字世界正在诞生.历史地看,数字塑造了我们对世界和人类自己的认知.数字化转型将进一步拓展人类的认知空间和认知手段,释放生产力,改变人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然而,数字化世界中的人和物的虚拟性与"脱域"特征,引发了数字世界的伦理问题,因此亟待建构和完善数字世界的伦理秩序.文章总结了现有的科技伦理学介入数字化进程的3条路径:对"数据主义"的批判、伦理嵌入算法和道德物化,以及通过法律和政策调控的负责任创新;提出塑造数字化世界的伦理秩序必须提高数字化时代民众参与数字化转型和治理的能力;建议要像花大力气建设数字化基础设施那样,提升数字化时代公众的数字能力.
-
-
-
-
白浩;
周长城;
袁智勇;
雷金勇
-
-
摘要:
数字技术正在引领第四次工业革命发展与演进,促进工业经济逐步转型为数字经济.在数字经济时代,数字电网是技术演进与需求升级双重驱动下智能电网建设发展的一种新理念、新途径、新思路.本文阐述了数字孪生的定义、组成以及特性,首次提出了基于数字孪生的数字电网内涵.具体分析了数字电网的概念、特征以及与智能电网的衍生关系,构建了包含物理电网、感知层、传输层、数据层、平台层和应用层的数字电网架构,梳理了数字电网的关键技术.数字电网通过构建电网数据闭环赋能体系,实现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孪生互动、数字化运营电网和构建数字能源生态.
-
-
王国成
-
-
摘要:
新一轮科技革命强有力地推动着科技进步及其产业化应用,并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与此同时这些先进的技术手段也深刻影响了人们的思维认知、科学研究尤其是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观念和方法.数字化新阶段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需转变和更新思维认知,提升和转换研究方法及手段,探寻数字化建模和数字实证等方法的创新及应用,加快科学化进程,深入揭示人类决策行为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人文复杂本质.
-
-
张立新;
姚婧娴
-
-
摘要:
人类正生活在"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相融合的环境中,数字化生存已经成为当代人的一种重要生存方式.在面对虚拟世界所带来的巨大便利和严峻挑战时,社会公民只有尽快学会数字化生存,形成并发展数字化生存能力,成长为合格的数字公民,才能更好地享受数字社会的便利、应对数字社会的挑战.从当前数字化生存存在的问题入手,结合数字化生存的内涵,论证了在数字化社会中"学会数字化生存"的必要性,探讨了教育在培养青少年学生的数字化生存能力中的责任以及数字化生存教育的目标、内容和实践路径.
-
-
赛迪智库1
-
-
摘要:
2018年11月7日,以“创造互信共治的数字世界——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的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正式开幕,“大数据时代的个人信息保护”作为论坛之一,获得了广泛关注。当前,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改变着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带来全球数据的爆发式增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