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散热结构

散热结构

散热结构的相关文献在1995年到2023年内共计18007篇,主要集中在电工技术、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6篇、会议论文32篇、专利文献1948246篇;相关期刊93种,包括技术与市场、设计、机械设计与制造等; 相关会议31种,包括2016年中国照明论坛——半导体照明创新应用暨智慧照明发展论坛、中国电子学会2013年电子机械与微特结构工艺学术会议、2013年中国客车学术年会暨中国客车行业发展论坛等;散热结构的相关文献由27988位作者贡献,包括不公告发明人、巫俊铭、张磊等。

散热结构—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6 占比:0.01%

会议论文>

论文:3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948246 占比:99.99%

总计:1948394篇

散热结构—发文趋势图

散热结构

-研究学者

  • 不公告发明人
  • 巫俊铭
  • 张磊
  • 周明杰
  • 张伟
  • 张超
  • 侯峰泽
  • 王超
  • 李勇
  • 陈玲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王银彬
    • 摘要: 本文研究的机顶盒散热结构包括机壳、散热口和连接杆等内容。在机壳顶部安装固定住,机壳内侧设置第一滑槽,外侧设置第二滑槽,第一滑槽与第二滑槽保持良好的连接关系。机壳顶部位置还设有夹持块,夹持块与第一和第二滑槽紧密相连,增强了滑动效果。夹持块临近机壳中轴线内侧位置安装风扇,以螺栓固定,并与夹持块连接在一起,借助风扇的带动作用,满足散热要求。另外,在机壳本体内部构建一个腔室结构,该结构能够实现热能的有效传递,将机顶盒内部产生的热量快速通过相关孔洞传输出去,实现与散热装置间的隔离处理,保证机顶盒的安全高效运转。
    • 郭金童
    • 摘要: 伴随着改革开放,我国的经济实力得到了全方位的提升,大众的生活水平迈入了小康社会。同样的电力行业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电力系统升级换代过程中各种电子器件的原理及设计工艺逐渐复杂化,同时电子器件必须具备较高的散热性能,因为电子器件元件的工作温度需处于正常的温度范围之内,进而保证电力装置能够稳定、正常的运转。
    • 闫云敬
    • 摘要: 动力电池是纯电动汽车重要的储能元件,在电动汽车日常运行中,锂离子电池工作性能与工作温度密切相关,由于充放电时,电池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而这些热量的积聚直接导致了电池温度的升高,极大影响了电池性能,因此,锂离子动力电池组散热结构优化十分必要。基于此,本文首先介绍了纯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组热管理系统,对锂离子动力电池组热特性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动力电池组散热结构进行了设计和优化。
    • 廖中文; 王海林
    • 摘要: 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面临核心技术创新能力不强等诸多问题,其中动力电池的安全性就是阻滞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考虑到锂离子动力电池仍然是新能源汽车装车的首选,本文以某国产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组为例,为解决锂离子动力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由于热效应带来温度上升、温度不均,甚至温度失控的问题,通过一定的假设与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在ANSYS软件中构建三维热模型,通过对比分析自然冷却、强制冷却和交替进风散热三种状态下的冷却效果,在风速2.5 m/s时,4次交替进风的温差比强制风冷散热的温差降低了2.4°C,证明交替进风散热在改善电池组风冷散热的均匀性,降低电池组温度积聚方面有一定的作用,为动力电池组散热结构优化设计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 檀贵友
    • 摘要: 在全球能源紧缺、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今天,太阳能等新能源日益受到重视。新能源的发展成为人们的全新选择,不仅可以有效减少能源资源的消耗,还能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减少环境污染。文章分析了逆变器的工作原理与散热需求,提出了光伏逆变器散热结构与性能的最优化控制策略,以期提高光伏逆变器的整体运行质量。
    • 王晗; 袁礼; 王超; 王如志
    • 摘要: 微通道散热器在集成电路中具有重要应用,但目前传统的长直微通道散热过程导致温度不均匀,散热效率较低.本文设计了一种周期性分流微结构并与传统微通道进行集成,实现了一种高效率的周期性分流微通道散热器.基于以上周期性分流微通道,系统研究了单根微通道内微结构数目、微结构的排布方式及结构参数对其散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引入的分流微结构可增大换热面积、打破原有层流边界层、促进冷/热冷却液混合、显著改善微通道散热性能.在100 W/cm2的热流密度下,入口端冷却液流速为1.18 m/s时,单根微通道内引入9组微结构后,其最高温度下降约24 K,热阻下降约44%,努塞尔数增大约124%,整体传热性能(PEC)达1.465.进一步地,微结构采用交错渐变的周期排布方式,沿流动方向逐渐变宽的扰流元使得冷却液被充分利用,减少了高/低温区的存在且缓解了散热面沿流动方向存在的温度梯度,压降损失相较于均匀排布也有一定程度的降低,有效提升了散热效率.本文提出的周期性分流微通道将在大功率集成电路及电子冷却领域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郑亚微; 周瑾; 高天宇; 金超武; 徐园平
    • 摘要: 与常规电机使用风冷或水冷不同,有机朗肯循环磁悬浮透平膨胀发电机可采用有机工质直接进行冷却.有机工质冷媒和散热结构对发电机温升特性影响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以一台磁悬浮透平膨胀发电机为例,从雷诺数、散热系数等方面比较有机工质R245fa、空气和纯水三种冷却媒介散热性能的差异.建立先考虑机壳-定子-绕组的热仿真模型,分析不同散热结构下发电机的温升以选取最佳散热方式.再基于流固耦合建立磁悬浮透平膨胀发电机的有限元模型,进行冷媒及电机散热结构的优化设计分析.
    • 葛研军; 李佩聪; 张剑; 杨小聪
    • 摘要: 给出了绕线式磁力耦合器(Winding Type Magnetic Coupler,WMC)调速及热损耗原理,分析并证明了额定状态下绕线式转子感生电流及发热量为最大;设计出可满足额定状态下WMC散热要求的风路结构,并基于有限元方法对所设计的风路结构进行流场及温度场仿真计算,结果表明:(1)WMC主要在气隙宽度的轴向长度方向进行对流换热;(2)流体温度沿永磁体轴向方向逐渐积累,导致永磁体在风路出口端的温度为最大;(3)绕线式转子轴向长度的中部存在环状高温区,此高温区中还存在4个距铁幅轴较远的更高温度区;(4)磁体的平均温度为65.51°C,最高温度为70.33°C,小于稀土永磁N35H的许用温度(80°C);绕线式转子的平均温度为117.69°C,最高温度为133.25°C,小于F级绝缘许用温度(155°C),表明所设计的风路结构合理,可实现大功率WMC的散热要求.
    • 班国邦; 杨文勇; 邹雕; 杨旗; 牛唯; 李欣; 陈竹
    • 摘要: 直流融冰技术因其效率高、覆盖面广等优点已成为我国电网抵御大规模冰冻灾害使用最为频繁和有效的手段。随着技术的进步,直流融冰装置也从传统的晶闸管融冰装置向功能复用的MMC直流融冰装置方向发展。但与此同时由于已有变电站本身剩余空间的局限和MMC直流融冰装置占地较大,存在制约装置的现场安装布置。为此本文围绕MMC型直流融冰装置小型化开展研究工作。论文首先从功率模块结构优化设计入手,基于ANSYS Icepak平台对所选型的散热器进行热分析,得到了功率模块的结构温度场分布并实现了模块相比于传统结构的减小30%的设计。在此基础上,针对融冰装置经常移动需求,提出了采用强迫风冷作为设备散热方式。此外,结合装置日常作为无功补偿长期运行的特征,提出了下进风和侧进风两种方式,为工程实际应用提供了依据。
    • 吕旭旭; 邵天章; 孟勇; 赵锦成
    • 摘要: 针对新型半导体技术推动下的电力电子装置集成度高和热对流情况复杂而造成的散热困难等问题,此处提出了一种对于整机热设计的方法,并利用其对某型3 kW逆变电源的两种散热结构进行热仿真,通过对热流通道的多层次分析得出最优方案,并最终通过实验测试了实际装置的热辐射,结果表明其热设计良好,验证了此方法对于装置的散热结构设计具有较高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