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电视
教育电视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2年内共计425篇,主要集中在教育、信息与知识传播、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16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73000篇;相关期刊224种,包括西部广播电视、新闻研究导刊、中国电化教育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广播电视史学:机遇与挑战”学术研讨会、2011全国教育技术博士生学术论坛、华东、华南港澳地区高校教育技术2010年学术年会暨东南地区教育技术系主任协作会议等;教育电视的相关文献由375位作者贡献,包括黄秀根、苏峰、徐明等。
教育电视—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73000篇
占比:99.43%
总计:73422篇
教育电视
-研究学者
- 黄秀根
- 苏峰
- 徐明
- 王哲平
- 刘春来
- 抗文生
- 张菲菲
- 覃川
- 陈瑜林
- 黄慕雄
- 刘美凤
- 徐福荫
- 王卫军
- 蓝兵
- 乌美娜
- 付道明
- 何进
- 余金昌
- 俞文钊
- 关玲
- 刘卫平
- 刘少利
- 初广志
- 劳光辉
- 华露
- 吴雪菲
- 周晓萌
- 孙祯祥
- 安玉明
- 安琪
- 寇健勇
- 尹开源
- 张骏德
- 彭汝平
- 徐春玲
- 徐虹
- 时统宇
- 朱纯
- 李克东
- 李冉
- 李鸿科
- 杨丹
- 杨仲子
- 杨光明
- 林饶
- 梅吉超
- 王宏
- 王希顺
- 王文君
- 王越
-
-
闫琪;
李亚铭
-
-
摘要:
地方教育电视台作为行业类主流媒体,在我国教育基础事业的发展历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当下,地方教育电视台受困于传统媒体的发展惯性带来的传播困境,在“众声喧哗”时代其影响力日渐消弭。地方教育电视台应在遵循互联网媒体平等、开放、互动的传播规律前提下,坚持自身教育属性的基础,以转变传播观念、搭建对话平台、重新定义用户、创新话语体系、优化对话机制五个方面为抓手,促使其实现从“宣传”到“对话”的融合转型。进一步增强地方教育电视台的传播效果,拓宽传播深度,提高“续航”能力,更好地服务新时代地方教育的创新发展。
-
-
-
-
-
-
郑萌;
朱福军
-
-
摘要:
工业时代后出现的教育传播模式一定程度上已经不能适应今天的教育需求,教育电视传播存在传播单一、传播信息封闭、交互反馈不强等问题。面对“互联网+”时代网络传播的挑战,教育电视传播不能孤立进行。在对“互联网+教育电视”融合分析之后,构建出基于“互联网+”的教育电视传播新模式(Educational TV Communication Mode based on the“Internet+”),简称ETCMI模式。
-
-
-
杨丹;
吴雪菲
-
-
摘要: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无论是新闻的采集方式、传播形态,还是用户的信息需求、接受场景,都不同程度地发生了变化.本文以武汉教育电视台为例,探讨疫情时期教育电视媒体的新媒体传播情况及未来发展方向.
-
-
黄秀根
-
-
摘要:
在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基础上,本文就如何深刻理解、准确把握我国乃至世界经济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如何直面危机、精准把握传媒影视行业面临的风险与挑战,如何立足教育、守正创新,寻求教育台的改革发展应对策略进行了分析,并从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如何正确处理好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个人与集体三个关系的策略层面展开论述.
-
-
-
陈卫东
- 《第16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暨首届智慧教育国际研讨会》
| 2017年
-
摘要:
教育电视是教育技术学重要研究领域之一,在数字技术飞速发展及智慧教育兴起的背景下,高校教育电视实践课程体系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人才的培养质量.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思路有多种维度,在分析了教育电视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思路后,对专业实践能力进行了层级分类,并尝试着对实践课程体系的构架给出了一个方案.
-
-
王启禅
- 《“广播电视史学:机遇与挑战”学术研讨会》
| 2014年
-
摘要:
美国学者尼尔·波兹曼认为:"像字母和印刷机一样,电视通过控制人们的时间、注意力和认知习惯获得了控制人们教育的权力."从文化发展的意义上来说,电视传播是文化传播的革命性变化,电视文化对人们的影响已经远远超过了其他文化形态.教育电视作为兼具教育和电视双重属性的传播媒体,既有教育的功能也有电视的功能,是两种功能的融合,从根本上来说主要表现为传播知识和教育理念,由此展开,教育电视还具备了传递教育信息、传承先进文化以及教化育人的多种功能.中国教育电视由于受历史条件的限制,在不同的时期呈现出不同的传播形态,展现出既相互联系又有所不同的传播功能.
-
-
-
-
周妍
- 《第五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
| 2006年
-
摘要:
教育电视发展到今天,随着网络对广播电视的冲击,如何将教育电视从专业特点、技术优势、信息来源、受众特点等方面进行优化和强化,并与网络进行结合,利用和移植网络的优点发展教育电视是一个新的课题.同时,数字化所引起的技术上的更新和改变必然促使教育电视的制作手段及传播方式的改变和提高,教育电视如何应对这些变化并充分体现教育电视的教育特点,既是挑战,恰好也正是教育电视发展的机遇.该文从发展网络教育电视、推进教育电视数字化、引入互动电视等几个方面阐述了教育电视根据自身特点在数字化时代的应对措施和发展方向.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