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管理职能
政府管理职能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245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政治、经济计划与管理、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43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286269篇;相关期刊215种,包括前线、政府法制、领导决策信息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第三届中国标准化论坛、第二届软科学国际研讨会等;政府管理职能的相关文献由258位作者贡献,包括丁士松、刘光溪、周吉冈等。
政府管理职能—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86269篇
占比:99.91%
总计:286514篇
政府管理职能
-研究学者
- 丁士松
- 刘光溪
- 周吉冈
- 曹树林
- 李伟
- 李恩贤
- 李文政
- 王成保
- 课题组
- 陈亮
- 青山
- 靳希斌
- 丁彩虹
- 丁朵
- 丁肇勇
- 上官炜星
- 严伟兴
- 严序渊
- 严波
- 于海莲
- 于玲霞
- 于立华
- 京晓
- 代齐
- 任红权
- 伍军
- 何文彪
- 何海燕
- 何相宇
- 何英
- 余建平
- 余悦
- 俞杰
- 倪生唐
- 全宝
- 关业文
- 关少锋
- 冯艳
- 凌春杰
- 刘刚
- 刘德莲
- 刘志军
- 刘扣林
- 刘振标
- 刘敬怀
- 刘永杰
- 刘洋
- 刘渊
- 刘玉亭
- 刘玉红
-
-
王钱
-
-
摘要:
绩效管理具有系统性、目标性、沟通性、重视过程等特征,有利于优化管理效果以及依托快速反馈应对出现的问题与不足。地方政府引入绩效管理既是政府管理职能不断扩大下采取的应对之策,也是政府职能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由张岩、孙洪敏联合编写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推进地方政府绩效管理研究》一书分成三个部分对推进地方政府绩效管理重要价值、科学内涵、实证研究与实现途径进行研究阐述,既能深入传达地方政府绩效管理意义所在,也能为实现途径构建提供参考和借鉴。
-
-
袁卫星
-
-
摘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校治理正朝着现代、法治、科学的方向前进。但不能回避的问题是,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尚待加强,体制机制建设任重道远。一方面,我们呼吁办学体制机制的创新。比如,转变政府管理职能,提升管理的专业化和服务性;完善、健全资源配置和分配机制;把学校还给学校,释放校长、教师的能量与潜力,推动学校创造、分享改革探索成果;培育教育中介组织,为学校改进提供有效的服务配送,学校与家庭、社会可以积极互动。通过价值引领、项目引领.
-
-
闫俊
-
-
摘要:
大遗址是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资源,属社会公共资源,纳入公共管理范畴.通过对西安市政府在大明宫遗址基础性保护工作中的职能实践分析,进一步思考政府在遗址保护工作中有效行使和发挥相关职能的途径,切实做好基础性保护工作.
-
-
-
张悦;
李燕凌
-
-
摘要:
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导向,提出"形成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的重大任务,为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能、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指明了方向.在新时期背景下,对政府管理职能进行优化创新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应有之义,也是构建服务型政府的必然选择.本文从公共管理视角,对政府管理职能优化创新进行了探究,力求加快实现政府职能深刻转变,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深入贯彻落实为人民服务的工作宗旨.
-
-
张锐1
-
-
摘要:
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人表示,加强创新能力建设,继续实施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打破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到产业化的“死亡之谷”,促进科研成果产业化。这一表述,预示了未来我国科技研发的主要方向。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科研人员应当站在产业化、商用化的高度来审视与设定技术路线,并推出有助于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特别是重大瓶颈问题的应用技术。同时,在与科研院所和高校互联互通过程中,企业理应表现出更多的主动。此外,实现科技与经济的对接还离不开政府管理职能的高效配合。
-
-
丁朵
-
-
摘要: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是对当前我国发展实际的深刻总结,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的实践要求。为适应社会发展和满足人民需求,加快全面改革步伐,激发市场活力,政府管理职能要进一步向服务职能转变,形成经济发展决策权由市场掌握,政府提供各类市场主体自由竞争、公平交易的市场环境和营造人民安居乐业、享有获得感的社会环境,这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核心和战略制高点。
-
-
-
-
熊春林;
李卉;
彭杰;
谢佳;
马腾洲
-
-
摘要:
农机社会化服务是满足农户从事农业生产需求的服务,依据湖南省381户农户的样本数据,采用二元Logistic模型,对农机社会化服务农户接受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机社会化服务农户总体接受意愿较高,农民年龄、家庭非农收入、家庭人均收入、服务质量感知、性价比感知、支付能力等与农机社会化服务农户接受意愿呈显著正相关,农民文化程度、耕种面积、是否拥有农机、服务价格感知、服务费用等与农机社会化服务农户接受意愿呈显著负相关,户主性别、家庭劳动人数等对农户接受农机社会化服务意愿没有显著影响.因此,以农民实际需求为导向,积极引入市场机制,完善政府管理职能,有效创新服务模式,促进农机社会化服务健康可持续发展,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