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提锂

提锂

提锂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3年内共计552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轻工业、手工业、冶金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1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74930篇;相关期刊53种,包括膜科学与技术、中国有色冶金、新疆有色金属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五届全国稀有金属学术交流会等;提锂的相关文献由1361位作者贡献,包括何利华、赵中伟、旷戈等。

提锂—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1 占比:0.11%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74930 占比:99.89%

总计:75012篇

提锂—发文趋势图

提锂

-研究学者

  • 何利华
  • 赵中伟
  • 旷戈
  • 张治奎
  • 张凯
  • 李亦然
  • 李长东
  • 邓天龙
  • 马君耀
  • 吴进方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熊福军; 陈星宇; 张许; 王肖虎; 顾俊杰; 项娟
    • 摘要: 利用钛系锂离子筛用于沉锂母液的吸附法提锂。针对青海蓝科锂业沉锂母液体系,开发了连续离子交换吸附提锂工艺,研究了操作参数对连续离子交换系统提锂性能的影响,并在优化的工艺条件下进行了长周期的稳定性评价。结果表明,在转动步进周期为10 min、卤水进料量为16.7 BV/h、淋洗水量为6 BV/h、解吸水量为12~13 BV/h,酸浓度为0.3 mol/L时,连续离子交换系统可以稳定获得钠锂质量浓度比(简称钠锂比)在0.6左右、锂质量浓度接近1.3 g/L的合格液,锂回收率为94.5%以上。
    • 杨佩东; 董树豪; 郭慧; 韩桂洪; 曹亦俊
    • 摘要: 锂云母是我国重要的锂矿资源,开发高效的提锂工艺对于保障锂行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氟具有极强的电负性,可以取代表界面羟基,从而进入锂云母晶格,在锂云母中含量可达5%~10%,如何实现提锂过程中氟的深度脱除对于锂云母的清洁、高效提取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典型的硫酸法、石灰石法、硫酸盐法、氯化焙烧法、压煮法和氟化学法等锂云母提锂工艺研究现状进行阐述,充分探讨各主流提锂工艺的反应原理、工艺条件等,客观分析总结工艺的优缺点,并对目前脱氟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总结现有脱氟工艺的反应机理及脱氟装置改进方向。最后,对锂云母整体提锂工艺的深度脱氟,凝练出液相氟脱除的新思路,旨在为锂云母清洁、高效提取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 王勇; 曹建勇; 曹晗宸
    • 摘要: 主要探究纳滤膜法除硼工艺在青海盐湖卤水提锂项目中的应用情况,结合实际的工程项目应用状况,探究纳滤除硼技术在盐湖卤水除硼中的效果,验证纳滤除硼工艺各关键工艺控制要点对硼去除率的影响,以更好地推广纳滤除硼工艺.
    • 程鹏高; 李园园; 龚经款; 唐娜; 项军
    • 摘要: 以氯化锂、氯化铝为原料,采用"一步法"制备LiC1?2A1(OH)3?nH2O型铝基锂吸附剂.将LiCl?2Al(OH)3 ?nH2O与聚偏氟乙烯(PVDF)混合,采用相转化法成功制备了具有锂吸附性能的杂化膜.探究了吸附剂负载量、膜厚对杂化膜特性以及吸附性能的影响,并探究了杂化膜的循环使用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当LiCl?2Al(OH)3?nH2O质量分数为12%时,膜孔中出现团聚现象,同时吸附剂的增多提升了杂化膜的亲水性,水通过膜的阻力增大,使杂化膜通量降低;当杂化膜组成为质量分数16%PVDF-10%LiC1?2Al(OH)3?nH2()时,杂化膜在动态循环吸附2h后,吸附容量达280 mg/m2,基本达到饱和,当脱附时长为120 min时,脱附量基本达到平衡;同时,增加刮膜厚度有利于提高铝基锂吸附剂杂化膜吸附/脱附容量;铝基锂吸附剂杂化膜10次连续吸附解吸后,其吸附容量仍能保持第一次的85.3%,说明制备的杂化膜具有一定的循环耐用性.
    • 柳林; 刘磊; 张亮; 王威; 刘红召; 曹耀华
    • 摘要: 采用氯化焙烧—水浸的方法从某Li2O品位为3.23%的锂云母浮选精矿中回收锂,考察了焙烧过程中氯化剂用量、焙烧温度、焙烧时间,浸出过程中液固比、浸出温度、浸出时间对Li2O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CaCl2用量为锂云母精矿质量的3/4,焙烧温度900°C,焙烧时间40 min,焙烧渣在液固比3∶1,室温浸出40 min的条件下,Li2O浸出率可达到95.36%,回收效果较好.
    • 熊增华; 王石军
    • 摘要: 察尔汗盐湖是我国目前探明储量最大的钾镁盐矿,是我国钾肥工业的“摇篮”,62年来为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目前正在建设国家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链。为了更加高效地开发利用察尔汗盐湖盐类资源,在简要回顾察尔汗盐湖资源开发历程的基础上,总结了盐湖低品位钾矿、尾矿综合利用和共伴生镁、锂资源开发的最新技术进展及产业成就,并提出了未来科技创新及产业发展的建议。
    • 王晓丽; 杨文胜
    • 摘要: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和电子类产品的快速发展,锂及其化合物得到广泛应用,使得全球对锂资源需求量剧增,锂资源的开发利用也越来越受重视.因盐湖卤水中含有大量锂资源,近年来盐湖卤水选择性提锂成为研究热点和主要途径.盐湖提锂的多种技术方法中,电化学提锂具有高效节能、安全环保等优势而备受关注.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电化学方法提锂的研究工作进行了综述,包括工作电极和对电极的研究进展以及不同电化学提锂体系的构建等.另外,还对电化学方法提锂未来的发展方向给出了建议和展望.
    • 李文轩; 吴鹏; 周桓
    • 摘要: 为进一步了解磷酸铁锂电极吸附提锂的特性和对复杂卤水中离子的分离特性,利用循环伏安法对氯化锂、氯化钠、氯化钾、氯化镁等二元体系和多组分体系扫描的热力学行为进行了研究,包括:离子嵌脱规律、副反应和伴随反应特征、多元体系的离子分离特性以及盐湖卤水恒电势提锂.研究确定了Li+、Na+、K+、Mg2+在磷酸铁锂电极的嵌入电势分别为-0.072、-0.294、-0.382、-0.738 V;研究表明在-1.2~1.2 V的循环伏安扫描,有水氧化产氧或水的还原产氢发生;对模拟卤水的CV扫描,出现Li+单独嵌入峰和Na+、K+、Mg2+的聚集嵌入峰,峰间波谷明显,具备电化学提锂条件;对一里坪卤水进行恒电势提锂,Mg/Li从原卤的56.84降到脱附溶液的0.19,锂离子嵌入量占阳离子嵌入总量的64%.
    • 钟静; 陆旗玮; 林森; 于建国
    • 摘要: 锂铝层状氢氧化物对Li+具有高吸附选择性,能够有效地从高镁锂比(质量比)盐湖卤水中进行锂资源提取,具有工艺简单、经济环保等特点.本文使用球形锂铝层状吸附剂GLDH作为吸附柱填充物,系统研究了流速、温度和Li+初始浓度对铝盐锂吸附剂盐湖提锂工艺中冲洗、解吸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低温快速冲洗能有效降低冲洗过程中的Li+损失率.当冲洗液中Li+的浓度为200mg/L,冲洗液以12.0BV/h的速度在0°C下通入吸附柱时,Li+损失率可降低到17.8%.在解吸过程中,高温、低速和低初始Li+浓度的条件有利于Li+从吸附剂中脱出.但鉴于吸附剂的循环稳定性,采用初始Li+浓度为300mg/L的解吸液以2BV/h的流速在40°C下对吸附柱进行解吸,3BV时停止解吸,此时锂解吸量可达3.76mg/g,解吸液中Li+的平均浓度为590.83mg/L,Mg/Li比仅为0.13,可有效实现镁锂分离和锂元素集浓.循环30个周期后吸附剂的吸附容量没有明显下降,表明锂铝层状吸附剂GLDH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
    • 马超群; 黄海港; 何利华
    • 摘要: 随着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锂的需求量激增,由此盐湖提锂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论文基于WOS数据库和文献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对1999-2020年盐湖提锂领域文献进行系统地分析,结果表明:该领域经过数十年的积累,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我国在该领域的研发实力处于领先地位,拥有强劲的研究机构,但跨机构的合作较少.目前,盐湖卤水提锂方法主要有:离子交换吸附法、膜分离法、溶剂萃取法和电化学法等,其中电化学法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受到了广泛关注,是未来极具发展潜力的提锂方法之一.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