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三维试验

三维试验

三维试验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77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基础医学、药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6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623707篇;相关期刊44种,包括检验医学教育、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国际检验医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第十二届全国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大会、第五届全国感染性疾病及抗微生物化疗学术会议等;三维试验的相关文献由276位作者贡献,包括张益新、蒋燕群、侯伟伟等。

三维试验—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6 占比:0.01%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623707 占比:99.99%

总计:623775篇

三维试验—发文趋势图

三维试验

-研究学者

  • 张益新
  • 蒋燕群
  • 侯伟伟
  • 俞云松
  • 刘少华
  • 刘新杰
  • 刘金波
  • 吴健宁
  • 吴湜
  • 周俊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陈勇战; 仝飞; 刘婵
    • 摘要: 为研究山西地区黄土蠕变特性,采用一维压缩仪器与Geocomp全自动三轴仪对山西省太原市某地重塑黄土进行了一系列为期72d的一维压缩蠕变试验、室内三轴固结排水蠕变试验,研究了重塑黄土在循环加卸载条件下的一维蠕变特性与不同围压下的三轴蠕变特性。结果表明重塑黄土试样在循环加卸载过程中,试样主要变形以瞬时变形为主,在施加荷载100~200min后,试样的变形趋于稳定,并呈现衰减蠕变的特征。在三轴蠕变条件下,其固结蠕变曲线呈现与一维条件下较为相似的结果。在剪切蠕变阶段,其应力应变曲线呈现明显的硬化特征。孔隙水压力先增加后减小,在长期试验中,其超孔压消散较为完全均超过60%。
    • 朱建峰; 张雪松
    • 摘要: 目的:以三维实验结果为标准,比较表型筛选法和双抑制剂扩散协同法试验检测产AmpC酶阴沟肠杆菌的可靠性.方法:收集2011年2月-2012年12月我院临床分离的阴沟肠杆菌39例,分别用三维实验、表型筛选法、双抑制剂扩散协同法试验检测产AmpC酶阴沟肠杆菌.结果:39株阴沟肠杆菌经三维试验检测出高产AmpC酶的阴沟肠杆菌10株,检出率为25.6%.表型筛选法特异性为69.0%,灵敏度为90.0%,检出效率为76.9%.双纸片协同试验特异性为93.1%,灵敏度为80.0%,检出效率为89.7%.结论:双抑制剂扩散协同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且与三维试验阳性检出率相当,是一种可靠的方法.
    • 谷存国; 曹兴华; 李惠清
    • 摘要: 目的 对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产β-内酰胺酶进行检测,分析其耐药表型与耐药性.方法 收集2010年6月~2011年12月临床分离的PAE,采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筛选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再应用改良三维试验对菌株所产β-内酰胺酶分析.结果 临床分离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50株中,单产超光谱β-内酰胺酶(ESBLs)3株(6.0%),单产高产AmpC14株(28.0%),同时产ESBLs和AmpC酶13株(26.0%),产MBL酶4株(8.0%),10株产酶量过高或其他原因(20.0%),6株酶型不明(12%).结论 多药耐药PAE产β-内酰胺酶原因复杂,临床应根据药敏结果及产酶情况,综合考虑合理选用抗菌药物,以减少耐药菌株产生和控制医院感染.
    • 谷存国; 曹兴华; 李惠清
    • 摘要: 目的 对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产β-内酰胺酶进行检测,分析其耐药表型与耐药性.方法 收集2010年6月~2011年12月临床分离的PAE,采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筛选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再应用改良三维试验对菌株所产β-内酰胺酶分析.结果 临床分离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50株中,单产超光谱β-内酰胺酶(ESBLs)3株(6.0%),单产高产AmpC14株(28.0%),同时产ESBLs和AmpC酶13株(26.0%),产MBL酶4株(8.0%),10株产酶量过高或其他原因(20.0%),6株酶型不明(12%).结论 多药耐药PAE产β-内酰胺酶原因复杂,临床应根据药敏结果及产酶情况,综合考虑合理选用抗菌药物,以减少耐药菌株产生和控制医院感染.
    • 张丽梅; 苏丹虹; 徐韫健
    • 摘要: 目的 检测临床分离的45株鲍曼不动杆菌的AmpC酶和AmpC耐药基因,并探讨产AmpC酶菌株的耐药情况.方法 采用超声破碎法提取45株细菌的β-内酰胺酶粗提物,进行三维试验,提取45株细菌的总DNA,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AmpC结构基因和ACT-1、CMY-G1、CMY-G2、DHA、FOX耐药基因,最低抑菌浓度药物敏感试验分析菌株的耐药性.结果 45株鲍曼不动杆菌中三维试验和PCR检测AmpC基因同时阳性的有11株,确认产AmpC酶菌株为11株.三维试验方法和PCR基因检测方法比较对AmpC酶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500,P>0.05).ACT-1的检出率为4.4%,未检出FOX 、DHA、CMY-G1、CMY-G2.产AmpC酶菌株的药物敏感度最高是丁胺卡那霉素(90.9%),其次是亚胺培南(54.5%),产AmpC酶菌株耐药率高,对氨苄西林、氨曲南、头孢曲松、头孢替坦、头孢唑啉、呋喃妥因、头孢他啶达到100.0%,产AmpC酶菌株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显著高于不产AmpC酶菌株.结论 三维试验方法和PCR基因检测方法对AmpC酶的检出率无明显差别,但仍存在假阳性与假阴性.产AmpC酶菌株耐药情况严重,提示临床应慎重用药.
    • 朱向阳
    • 摘要: 目的 分析比较氯唑西林(CLO)、三维试验、改良Hodge试验三种AmpC酶表型的检测方法,总结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08年12月~2010年12月筛选的198株革兰阴性杆菌,以AmpC基因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结果作为金标准,设为对照组,分别采取氯唑西林(CLO)、三维试验、改良Hodge试验,分别设为观察组A、B、C,观察对比其检测结果.结果 三组检出阳性率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以观察组C参照对照组的符合率最高,明显高于其它两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LO对于AmpC酶表型的检测的敏感度与符合率均较低,采取改良Hodge试验的敏感度与特异性均良好,符合率最高,属于AmpC酶表型的检测中较为简便、快速、有效的手段,具有重要的临床实用意义.
    • 柯三林; 王乐
    • 摘要: 目的 分析我院新生儿科病区产ESBLs、AmpC酶的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按CLSI 推荐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确证试验,对肺炎克雷伯菌进行ESBLs检测,并用三维试验法、三维试验抑制试验进行AmpC酶检测.结果 150株肺炎克雷伯菌中,检到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76株,阳性率高达50.67%.69株耐头孢西丁菌株检到21株产AmpC酶,其中单产AmpC酶4株,产Ampc+ESBLs菌株17株.AmpC酶阳性率为14.0%(21/150).结论 分离自我院新生儿科的肺炎克雷伯菌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严重,主要以产ESBLs和(或)AmpC酶为主.给临床抗感染治疗带来很大困难,是院内感染的一大隐患.
    • 李静; 胡志东; 田彬; 徐海茹; 李金
    • 摘要: 目的 建立并评价一种检测肺炎克雷伯菌高产AmpC酶的新方法.方法 用3-氨基苯硼酸(APB)双纸片协同法、三维试验和PCR法,对临床分离的头孢西丁耐药的87株肺炎克雷伯菌进行AmpC酶检测,将APB双纸片协同试验检测的结果分别与三维试验和PCR法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87株肺炎克雷伯菌中,APB双纸片协同法、三维试验、PCR法对AmpC酶的检出率分别为48.3%、39.1%、41.4%.APB双纸片协同法与三维试验和PCR法结果的总符合率均为77.0%,Kappa值均为0.54,方法间的一致性较好.如以PCR结果为标准,APB双纸片协同法的敏感性为80.6%,特异性为74.5%,阳性预测值为69.0%,阴性预测值为84.5%.结论 APB双纸片协同试验具有操作简便、结果可靠、无需特殊仪器等优点,可用于AmpC酶常规检测.
    • 傅蕾蕾
    • 摘要: [目的]对近年耐三代头孢的阴沟肠杆菌进行β-内酰酶(主要是ESBLs与AmpC酶)监测以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同时作相关统计以指导实验室检测及临床用药。[方法]收集来自各种标本对三代头孢耐药的阴沟肠杆菌45例,三维试验检测Es-BLs与AmpC酶。[结果]产ESBLs42株,占93.33%,产AmpC酶8株,占17.78%,两种酶均产的有8株。[结论]对三代头孢耐药的阴沟肠杆菌主要产ESBLs,体外实验对亚胺培南敏感率为97.66%,对其它抗菌药物敏感性差。
    • 徐洪伟; 何欣; 多丽波
    • 摘要: 目的寻找一种快速,简便,灵敏,准确的方法检测肠杆菌细菌高产AmpC酶的方法。方法用从临床菌株中筛选出头孢西丁耐药的肠杆菌科细菌,应用EDTA纸片法和头孢西丁三维试验和多重PCR方法分别对头孢西丁耐药肠杆菌科细菌是否高产AmpC酶进行检测,并进行方法学比较。结果 40株头孢西丁耐药的细菌中,头孢西丁三维试验、EDTA纸片法阳性菌株分别为36、37株,EDTA法与三维试验的符合率为97.3%,阴性符合率100%,统计结果显示EDTA纸片法与三维试验法检测AmpC酶无差异。结论 EDTA纸片法用于这两种临床菌株中持续高产AmpC酶的检测,方法简便,结果可靠,无需特殊仪器支持,可在临床实验室推广使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