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保险
护理保险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287篇,主要集中在财政、金融、社会学、中国政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68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140966篇;相关期刊174种,包括中国民政、老人天地、中国社会组织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中国康复医学会第七次全国老年医学与康复学术大会、中国社会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中国适度普惠福利社会与国际经验研究分论坛、全国农村老龄问题高峰论坛等;护理保险的相关文献由340位作者贡献,包括高春兰、田香兰、同春芬等。
护理保险—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40966篇
占比:99.81%
总计:141240篇
护理保险
-研究学者
- 高春兰
- 田香兰
- 同春芬
- 孙锐
- 崔同良
- 李立波
- 王小春
- 王志红
- 程楠
- 胡澎
- 金弘文
- 高佳伟
- 丁英顺
- 任旻旻
- 冯雪
- 刘建红
- 刘玮
- 刘铭钰
- 吴国玖
- 周大胜
- 季晓鹏
- 景雪岩
- 本刊编辑部
- 朱建平
- 朱秋莲
- 李元
- 李雪莉
- 杨锃
- 栾大龙
- 汤晋军
- 沈君彬
- 浙民
- 王语莫
- 王铮
- 缪卫洪
- 翟卫平
- 肖扬
- 胡玉霞
- 薛莲
- 许志伟
- 谢保群
- 谭睿
- 赵立新
- 邵辉
- 金以东
- 金岭
- 闫文晟
- 阳义南
- 陈志武
- 陈瑞霞
-
-
-
-
摘要:
泰康保险集团(以下简称“泰康”)创造性地将虚拟保险支付与实体医养服务相结合,打造长寿、健康、富足三个闭环,构建全生命周期的产品和服务,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核心需求,探索出应对长寿时代的企业方案。在支付端,泰康提供年金保险、重疾保险、医疗保险、护理保险、生前契约等商业保险产品;在服务端,形成医、养、康、宁相融合,以客户和患者为中心的一站式服务。
-
-
阳义南;
梁上聪
-
-
摘要:
快速老龄化、失能化将给中国医疗保险制度带来巨大挑战。在梳理中国医疗保险制度“为老”政策的基础上,指明中国医疗保险制度在保障水平、报销目录、筹资机制、保障形式、长期护理保险缺位等方面存在“不适老”症结。通过分析和借鉴美国、日本、德国、新加坡的独立型、板块型、联保型、储蓄型等四种典型的老年人医疗保险模式,提出中国医疗保险制度应从更新老龄健康理念,建立相对独立或专门的老年人医保政策建立多元筹资机制,推广长期护理保险等方面进行“适老化”升维,以促进其发挥健康保障、预防引导、健康管理等积极作用。
-
-
彭万鹏
-
-
摘要:
根据我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老龄人口已达到2.64亿人,占我国人口总数的18.70%,其中失能、半失能老人已达4000万人。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进一步加深,失能老年的人口规模也在迅速扩大,致使老年护理需求快速增长,进而衍生出一系列社会问题。长期护理保险作为缓解失能老人家庭照护经济压力、分担个人与社会长期护理重大风险的重要工具因此应运而生。本文运用文献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试点地区长期护理保险的发展现状和发展困境进行了研究,对促进我国长期护理保险的发展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
-
杨政怡;
殷俊;
邢博文
-
-
摘要:
德国现代养老服务制度已有130余年的历史,其养老服务的良性运行与管理机制密不可分.本文从文化视角出发,探讨集体主义文化和天主教教义对德国养老服务制度形成的影响.从养老服务的演进来看,德国养老服务管理机制经历了从地方政府和自由福利协会共同管理的"双重体系"到"地方福利"模式,再到以自由福利协会为主导,最后非营利组织和营利性组织成为养老服务的重要主体、政府在养老服务领域所占份额越来越小这样一个发展过程.德国养老服务管理机制的发展对我国具有一定启示:一是要建立全国统一的、覆盖全体老年人的养老服务制度,二是要充分发挥非营利组织在养老服务管理中的监督与评估作用.
-
-
屈燕
-
-
摘要:
推动护理保险与医养服务良性有序融合发展,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战略价值,政府及监管部门应在政策支持、有效引导方面构建完善的制度和政策体系,形成支持合力,才能更好满足我国老龄人口持续增长、日益增多的健康、医疗和护理需求。
-
-
高春兰;
刘铭钰
-
-
摘要:
护理组织服务质量是选择机构养老的老年人越来越关注的问题,而评估是约束机构运营者、提升服务质量的重要手段.日本委托第三方开展评估事业,而韩国是由准政府机构的健康保险公团组建评估团队每两年进行一次定期评估,由此两国形成独特的评估制度.中国也同样关注护理机构的评估事业,也已经做出很多努力,但尚未形成专业化、制度化的评估体系.日本和韩国的护理机构评估体系中的评估主体、评估指标、评估过程以及评估结果的应用,对我们构建独立的护理保险定点机构评估体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
-
高春兰;
刘铭钰
-
-
摘要:
护理组织服务质量是选择机构养老的老年人越来越关注的问题,而评估是约束机构运营者、提升服务质量的重要手段。日本委托第三方开展评估事业,而韩国是由准政府机构的健康保险公团组建评估团队每两年进行一次定期评估,由此两国形成独特的评估制度。中国也同样关注护理机构的评估事业,也已经做出很多努力,但尚未形成专业化、制度化的评估体系。日本和韩国的护理机构评估体系中的评估主体、评估指标、评估过程以及评估结果的应用,对我们构建独立的护理保险定点机构评估体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
-
蒋道霞
-
-
摘要:
人口老龄化和低出生率是德国政府出台老年护理服务政策的主要原因.为解决越来越多老年人护理需要的资金与护理问题,德国政府采取的主要措施:推行护理保险制度;实行机构护理和居家护理以及加强老年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等.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日趋加重,老年人问题,特别是老年护理服务已经引起了德国政府和全社会的重视.德国老年护理服务呈现老年护理员专业化和完备的老年护理服务法律制度等特点.当前,我国人口正在经历重要的老龄化阶段,怎样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德国政府应对人口老龄化实施的专业化培训、法制化保障等做法给我们带来一些启示.
-
-
-
阳义南
-
-
摘要:
医养结合是我国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发展方向.作为其筹资来源的社会保障制度,基本养老金收入偏低且代际转移支出高,严重影响老年人的养老服务购买力;医养结合机构的医保定点率低,"家庭病床""养老病床"等服务未纳入医保报销范围;长期护理保险未全面铺开;社会福利和救助范围窄、种类少;智慧养老平台也暂未能与社保对接等.这些"梗阻"目前已成为严重制约我国机构型医养结合服务发展的主要障碍.本文建议稳步提高养老金水平,出台医保政策精准对接医养结合服务,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拓宽社会福利和救助范围,针对智慧养老平台制定对接政策.
-
-
陈瑞霞
- 《中国康复医学会第七次全国老年医学与康复学术大会》
| 2012年
-
摘要:
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经济社会的变迁使老年人在失去生活自理能力时的护理日渐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各有关专家都在呼吁建立相关护理保险制度以解决困境.本文通过对中国护理保险制度建设存在的必要性与可能性的分析,强调该项制度的计划实施正符合中国当前保障制度改革的契机,同时提出未来制度建设中可能面对的民间经价者的价值观念和护理理念参差不齐,护理保险费用,护理标准不能明确等难题,并就这些问题提出可供商榷的建议.
-
-
-
-
包敏
- 《第五届社会保障国际论坛》
| 2009年
-
摘要:
自二○世纪八十年代,中国的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社会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城市人口数量增加,核心家庭化的速度也加快了。原本由政府·企业解决的问题转由社会承担。为了配合国家经济体制改革以及社会保障制度的确立,1987年初,民政部提出了社区服务的概念,并且提倡在城市基层开展社区服务,同年九月民政部在武汉召开了全国社区服务工作座谈会,社区服务在全国范围展开了。本报告以中国社区实施的老龄服务内容为基础,在指出其不足之处的同时,介绍日本护理保险中的居家服务项目,显示可以在国内城市社区中可以借鉴的项目。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