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抢救药品

抢救药品

抢救药品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98篇,主要集中在预防医学、卫生学、临床医学、药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3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20528篇;相关期刊60种,包括护士进修杂志、中国民康医学、中国临床护理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第三届世界灾害护理大会、2013全国医院药学(药学服务与实践)学术会议、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第一届航天医院管理论坛等;抢救药品的相关文献由168位作者贡献,包括张颖、侯翠萍、张敏等。

抢救药品—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3 占比:0.40%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20528 占比:99.58%

总计:20614篇

抢救药品—发文趋势图

抢救药品

-研究学者

  • 张颖
  • 侯翠萍
  • 张敏
  • 李洪
  • 肖冬梅
  • 丁霞芬
  • 万雄飞
  • 于秉丽
  • 任顶会
  • 何淑英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马曾庆; 林玉; 吴连平; 史红军; 王东明
    • 摘要: 目的:优化医院抢救药品的质量管理,提高抢救药品的质量,保障患者安全用药。方法:应用PDCA循环法对我院抢救药品管理的各方面进行优化,比较应用前后的药品储存合格率、基数合格率和标签标识合格率等,进行评分并总结。结果:应用PDCA循环法后,药品储存合格率、基数合格率和标签标识合格率和药品质量管理评分均显著提高(P 0.001)。结论:实施PDCA循环法能够有效地优化抢救药品管理的工作流程、提高抢救药品的质量。
    • 王树平
    • 摘要: 药物过敏性休克常常在不可预知的情况下发生,因此基层医疗机构应建立规范化的处置流程。如注射室必须常备抢救药品和抢救设备,并随时处于备用状态,做到临危不乱,规范有序。一旦发生药物过敏性休克,医师应保持冷静,在联系120急救中心或上级医院的同时,就地展开抢救,争分夺秒,切忌坐等转诊。
    • 张颖
    • 摘要: 目的 探讨"120"急救车内的抢救药品、物品管理中的问题和对策.方法 将2018年8月~2019年7月急救中心吉林大路急救站急救车参加的100次急救任务作为研究对象.将实施综合管理前后各50次任务分别作为对比组和研究组.对120急救车内的抢救药品、物品管理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两组管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两组120急救车上药品和物品管理情况比较,探讨组急救药品过期率、急救药品摆放不合格率和急救设备故障率均比对比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120"急救车内的抢救药品、物品管理进行综合管理,可以增加抢救药品和物品的摆放合格率,提高抢救质量.
    • 摘要: 2月21日,湖南省卫健委发布通知,要求做好医疗机构临床短缺药品供应保障有关工作。根据原省卫生计生委等九部门《关于印发的通知》(湘卫药政发[2017]4号)和2048年度湖南省短缺药品监测哨点上报数据,省短缺药品监测预警中心(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形成了以急抢救药品为主的《湖南省2018年医疗机构短缺药品清单》,共42个品规。
    • 罗秋林; 魏竹君
    • 摘要: 目的:探讨前瞻性护理管理模式在急救药品管理中的应用观察.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7年9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急诊外科治疗患者60例,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前瞻性护理管理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对比两种管理模式后患者急救时间及患者对急救药品管理的满意度.结果:前瞻性护理管理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管理,并且观察组急救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瞻性护理模式有效缩短急救过程所花费的时间,有效提高护理急救药品的质量,该护理管理模式值得用于临床实践.
    • 齐芳
    • 摘要: 抢救药品和器材管理工作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将会对其质量与危重患者的抢救质量产生直接影响,护理人员集中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赢得最佳的抢救时间,便于在抢救过程中安全、迅速、及时且准确的提供药物,以此有助于促进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的提高,最大限度的避免医患纠纷.但是,基于护理人员在各方面存在诸多的不足,如年龄、知识结构与能力等,再加上日常工作繁忙,导致在管理中存在诸多问题,为保证良好的应急状态与用药安全,减少医疗纠纷需要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
    • 钱思兰
    • 摘要: 目的 调查护理实习生对抢救药品知识的认知情况.方法 采用自制问卷对132名护理实习生进行抢救药品知识的认知情况调查.结果 各学历护理实习生对抢救药品知识认知均不理想,本科及高中起点大专学历的护理实习生抢救药品知识知晓状况优于5年一贯制大专学历及中专护理实习生(P<0.01).对抢救药品给药途径、种类、抢救车内药品基数得分较高,而对基本药理、用药观察、影响药效的因素、不良反应及处理得分较低;对抢救药品的认知态度积极,获取知识的最主要渠道是带教老师传授,其次为个人自学;影响知识获得的主要因素是学习主动性不强、临床遇到的抢救情况、带教老师讲解、学校相关课程较少.结论 护理实习生对抢救药品知识认知均不理想,学历越低的护理实习生对抢救药品知识认知状况越差,医院和学校应重视护理实习生的抢救药品相关知识的培训教育,提高对抢救药品的认知.
    • 夏恪迪; 王莉梅; 宋相梅; 吴胜红
    • 摘要: OBJECTIVE:To standardize the ward rescue and essential drugs quality management in wards,and reduce the med-ication risk of patients. METHODS: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FMEA)was used to analyze the inspection items and failure modes of quality management of ward rescue and essential drugs. According to scoring the possibility,severity and detectability de-gree of the failure modes and calculating the risk priority number(RPN),failure modes that should be given priority improvement were quantified and determined,improvement measures were developed and conducted,and management effects were evaluated af-ter 6 months. RESULTS:12 failure modes were determined,including the residue treatment of narcotic and the first-class psycho-tropic drugs was not recorded,drug storage temperature was not up to standard and drug expired,etc. Improving related systems, enhancing the inspection management,cold chain management,daily management and other measures were implemented and con-ducted. After 6 months,the top 3 items with the highest RPNs were dropped from 320,240,216 score to 16,16,27 scores,re-spectively,all in a relatively low risk area. Numbers of failure mode event were dropped from 1869 to 218,dropping by 88.3%. CONCLUSIONS:According to qualifying the failure modes in ward rescue and essential drugs quality management by using FMEA in our hospital,the management items with the highest risk has determined and improved,the medication risk of patients has significantly reduced.%目的:规范病区抢救及常备药品质量管理,降低患者的用药风险.方法:应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方法对病区抢救及常备药品质量管理检查项目和失效模式进行分析,通过对失效模式发生的可能性、严重性和可侦测程度进行评分及风险优先值(RPN)计算,量化并确定应优先改善的失效模式,制订改善措施并实施,并评价实施6个月后的管理效果.结果:确定了包括麻醉及一类精神药品残液处理情况未记录、药品储存温度不达标、药品过期等12项失效模式,制定并实施了相关制度、加强检查管理、冷链管理及日常管理等措施;6个月后,RPN值最高的3项由管理前的320、240、216分分别降至16、16、27分,均处于相对低风险区域中;失效模式事件发生次数由1869次降为218次,下降了88.3%.结论:我院病区通过应用FMEA方法将抢救及常备药品质量管理过程中失效模式加以量化,确定了风险最高的管理项目并进行改进,显著降低了患者用药风险.
    • 王旭容
    • 摘要: 目的 探究一次性锁扣在院前急救抢救药品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本院8台救护车上的抢救药箱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管理模式)和观察组(一次性锁扣封闭式管理模式),对比2组管理模式中护士清查抢救药品的时间、查车交接班时间、过期及标识不清导致药品损耗的支数及护士的满意率.结果 观察组在清查抢救药品的时间、查车交接班时间、过期及标识不清导致药品损耗的支数少于对照组(P<0.05),医务人员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一次性锁扣用于院前急救药品的管理,能大大节约护士的查车时间,减少无效的重复劳动和药品浪费,提高工作效率和满意率.可在院前急救及门诊、医技等配备抢救药品的科室推广应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