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折
抗折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3年内共计1184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公路运输、化学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4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90416篇;相关期刊53种,包括华章、福建质量管理、电大理工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2007'中国商品混凝土可持续发展论坛暨第四届全国商品混凝土信息技术交流大会等;抗折的相关文献由2768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延年、秦晓鹏、汪青杰等。
抗折—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90416篇
占比:99.97%
总计:190481篇
抗折
-研究学者
- 张延年
- 秦晓鹏
- 汪青杰
- 翟华
- 魏先锋
- 孟建平
- 杨勇
- 李强
- 王欢
- 过嘉
- 冉千平
- 刘凯
- 刘加平
- 刘楚
- 刘浩
- 吕忠
- 吕贇
- 张今阳
- 张灿
- 李丰
- 李保阳
- 李天豪
- 杨旭
- 杨红伟
- 杨蝉聪
- 沈德建
- 王强
- 王澎
- 王芳
- 石小强
- 章雅萍
- 舒鑫
- 蔡海峰
- 蔡金方
- 詹忠
- 贺行洋
- 赵伟
- 赵泽宇
- 邓利军
- 郭建洲
- 钟森煜
- 陈立成
- 颜麟欣
- 黄少平
- 丁剑蓉
- 丁娟
- 任飞宇
- 何立峰
- 何萍
- 傅国兴
-
-
李喜喜;
杨传馨;
郑洪楼;
刘凤玲;
张伦馨;
薛玉鑫;
崔玉理
-
-
摘要:
文章研究不同粒径的砂子和掺入尾矿渣对水泥砂浆强度的影响以及掺入不同比例的矿渣对水泥砂浆的和易性与强度的影响。研究表明,尾矿渣配置的水泥砂浆的强度要高于纯水泥砂浆强度;随着尾矿渣代砂率的增加,相同水灰比条件下,水泥砂浆的流动性逐渐降低;随着尾矿渣掺量的增大,3 d、7 d的抗折、抗压强度减小,28 d的抗折强度变化幅度不大。但在28 d的抗压强度下,随尾矿渣掺量的增大呈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
-
-
陈志立;
边会婷;
赵军
-
-
摘要:
为了研究阻燃剂对PVA纤维增强水泥基材料高温后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甲基磷酸二甲酯(DMMP)对PVA纤维进行了表面涂覆,将处理前后的PVA纤维分别制成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FRCC)进行高温试验,测试了高温后试件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结合热重分析试验和扫描电镜结果,对FRCC高温后的强度退化规律及微观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DMMP降低了常温下FRCC的抗压和抗折强度,但对PVA纤维热分解起到了一定抑制作用,在400°C时对基体产生了增强效果。
-
-
苏炜炜;
陈宗平;
廖浩宇;
周星宇
-
-
摘要:
为了研究聚丙烯纤维全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的力学性能,以聚丙烯纤维体积掺量为变化参数,设计制作了36个试件进行立方体与圆柱体单轴抗压及棱柱体抗折试验。观察了试件的破坏过程及形态,获取了圆柱体单轴受压的应力-应变全曲线,分析了聚丙烯纤维掺量对全再生粗骨料混凝土抗压及抗折的力学性能影响。结果表明:掺聚丙烯纤维受压试件破坏时其整体性更好,不掺纤维与掺聚丙烯纤维抗折破坏均为峰值后的脆性破坏;随着聚丙烯纤维掺量的增大,坍落度呈下降趋势,立方体抗压强度持续增大,圆柱体抗压强度先减小后增大;随着聚丙烯纤维掺量的增加,静压弹性模量整体上呈增大趋势,抗折强度持续增大。
-
-
-
-
-
郑景浩;
陈佳楠
-
-
摘要: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与自然资源的逐渐短缺,可持续发展道路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课题,世界各国将绿色低碳节能的社会形态作为国家发展目标.为减少废旧轮胎所造成的“黑色污染”,各研究学者将废旧轮胎以变废为宝的方式加入混凝土中,使其成为可利用的绿色资源.本文从破坏形态、脆性、抗压、抗折、抗疲劳性、减噪、耐久性和耐高温性等方面介绍橡胶混凝土,并浅略的提出橡胶混凝土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研究方向.
-
-
-
李悦;
白伟亮
-
-
摘要:
为了解决传统有机胶黏结纤维布(fibre reinforced polymer/plastic,FRP)加固存在耐久性和耐火性不佳等问题,采用新型黏结材料磷酸镁水泥(magnesium phosphate cement,MPC)和环氧胶(epoxy adhesive,EP)分别黏结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plastic,CFRP)加固的混凝土试件并进行了抗折性能研究,分析了各类试件断裂类型、抗折强度等性能,得到了荷载-位移曲线、荷载-应变曲线,通过黏结界面破坏时形态机理的比较研究发现:MPC与CFRP复合加固混凝土抗弯试件能达到EP加固的效果,界面能发挥较好的抗剪黏结效果.%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s such as poor durability and fire resistance of traditional organic adhesive in bonding FRP ( fibre reinforced polymer/plastic) reinforcement, concrete specimens bonding 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plastic ( CFRP ) with MPC ( Magnesium phosphate cement ) and EP ( Epoxy adhesive) specially were tested for bending. Through the test, fracture type and bending strength were analyzed, and the law of load-displacement curve and load-strain curve were summarized. Through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morphological mechanism of interfacial failur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bending test specimens of concrete composite reinforced with MPC and CFRP produce the same effect as using EP. The interface can exert better shear bond effec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