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站
技术站的相关文献在1959年到2022年内共计191篇,主要集中在铁路运输、园艺、经济计划与管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5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209969篇;相关期刊80种,包括西北园艺(蔬菜)、河北渔业、河北农业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十二届铁路站场枢纽学术研讨会等;技术站的相关文献由316位作者贡献,包括彭其渊、赵军、薛锋等。
技术站—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09969篇
占比:99.92%
总计:210145篇
技术站
-研究学者
- 彭其渊
- 赵军
- 薛锋
- 陈崇双
- 韩雪松
- 黄民
- A·彼得罗夫斯基
- C·法伊弗
- H·谭
- J·芬纳蒂
- J·陈
- K·索斯尼亚克
- M·爱品斯
- R·沃莱克
- 冷旭东
- 吕刚
- 宋元胜
- 张金娥
- 李夏苗
- 王慈光
- 王智业
- 罗德胜
- 闫景芝
- 陶弘
- 付振强
- 侯明辰
- 卜大鹏
- 周明月
- 唐优华
- 姚鼎
- 孙建彬
- 宿奎东
- 张华明
- 张博
- 张思宇
- 张瑶
- 张连贵
- 徐进
- 文超
- 李映红
- 李松涛
- 李永辉
- 李海
- 杜文
- 杨宗琴
- 杨晓明
- 杨运贵
- 林柏梁
- 梁鞍
- 王妍
-
-
梁紫玥;
俞花珍;
邰国璇;
黄友能;
余立伟;
李凯
-
-
摘要:
重载铁路始端技术站在重载铁路线网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针对列车站内组合策略优化问题,通过分析重载列车技术站内作业特点,引入出站列车追踪策略变量,考虑到发线选择、到发线内接发车进路冲突和列车出发时间动态调整等约束的基础上,以单位时间内从技术站发出的货物列车净载重最大为目标,结合列车站内整体作业流程,构建混合整数规划模型,采用混合细菌觅食-离散粒子群算法,并对具体列车站内组合策略进行优化求解。最后,以某技术站为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4 h内,列车站内组合策略优化后发出货运量为18.5万t,与经验方式发出16.5万t相比多2.0万t,技术站输送能力提升12.12%,验证了模型和算法对列车站内组合策略优化的可行性。
-
-
薛锋;
范千里;
周琳;
陈崇双
-
-
摘要:
随着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普速铁路能力逐渐得到释放。为了提高货车周转效率,避免技术站出现拥堵的问题,本文从技术站角度出发,考虑在加开列车的基础上进行车流接续优化。本文以推拉理论为基础,分析得到列车加开的判定条件,在满足加开列车条件的前提下分别就以下两个冲突进行分析:一是列车加开作业与技术站内现有列车技术作业之间的冲突;二是列车加开作业与运行图之间的冲突。经分析得到列车加开的基本时间窗及基本条件,在此基础上,建立考虑列车加开的技术站车流接续模型。以货车在站停留时间最短为目标函数,将该模型分解为两个子问题,一是技术站股道运用子问题,二是车流接续子问题,并运用遗传算法对两个子问题分别进行求解。为证明模型的适用性,结合算例,将考虑列车加开的技术站车流接续模型与原技术站车流接续模型进行求解对比,结果表明:相较于原方案,考虑列车加开的技术站车流接续方案使货车的平均在站停留时间缩短了14.1 min,减幅达7.4%,在技术站内拥堵的情况时具有更高的适用性。
-
-
韩冷
-
-
摘要:
当前阶段,随着运输市场的大力发展及重载铁路运输技术的不断改进,对其技术站的通过能力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因为重载铁路技术站通过能力受各类因素的影响干扰,特别是其计算时很难全方面考虑到影响因素,故而其通过能力与实际不符.因此,本文主要研究了重载铁路技术站的通过能力,以期提升铁路运输的效率.
-
-
薛锋;
范千里;
陈崇双
-
-
摘要:
为提高技术站货车周转效率,在放宽条件下基于定点集结模式研究技术站车流接续问题。分析技术站开行欠轴列车的损耗及收益,引入修复因子,将下游技术站的到达列车视为一次维修,并根据下游技术站的车流接续情况确定欠轴列车发车必要条件;以车辆在站停留时间最短为目标,建立技术站车流接续优化模型,同时将该问题分解为列车解体编组顺序和车流来源推算2个子问题,采用遗传算法与拉格朗日松弛算法分别求解。算例结果表明:放宽条件下基于定点集结模式适用于到达车流不足的情况,相比于定编集结模式,货车平均在站停留时间缩短27.7 min,减少约15%,且本技术站丢线减少,下游技术站未出现车流接续不足的情况。
-
-
武旭;
杨义静
-
-
摘要:
技术站间货物列车协同作业组织模式,可实现各站获益,整体加强,对提升铁路运输生产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建立技术站间货物列车协同配流模型.模型以最大化两技术站的正点出发列车数作为目标函数,采用启发式遗传算法进行寻优,得到货物列车解编顺序和配流方案.最后,通过对算例进行实验分析,验证协同配流模型的实用性.结果表明,技术站间协同配流作业明显压缩车辆在站总停留时间,增加了阶段计划内正点出发列车数,进而提高了技术站内线路使用能力.
-
-
赵军;
向江海;
彭其渊
-
-
摘要:
进路调度是铁路技术站阶段计划编制的关键问题之一,在于同时指派并调度到发车场中各技术作业的进路及其开始时刻.引入工作和活动描述调度对象,并定义进路模式,同时囊括进路和时刻选项,将包含进路指派和时刻调度决策的进路调度问题转换为只需指派进路模式给活动的约束指派问题.构建最小化总加权偏移和走行时间,且满足唯一性、时空一致性和资源占用约束的0-1线性规划模型,提出极大关联技术建模复杂的时间一致性和轨道区段占用约束.通过调整调度对象和进路模式的生成规则,拓展标准模型描述更多的运营和安全要求,并设计迭代算法通过求解一系列辅助模型应对标准模型的不可行问题.以某编组站到达场为例,验证所提出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
-
赵军;
张思宇;
彭其渊
-
-
摘要:
研究铁路技术站的调车线灵活运用问题,给定计划时段内的车流推算方案、列车解编方案和车流去向-调车线固定使用方案,该问题在于为车组指派无时空冲突的调车线.根据调车作业过程,对由调车线运用产生的解体溜放成本和编组连挂成本进行度量.以总加权解编调车成本最小为目标,将原问题先构建为0-1非线性规划模型,再进一步转化为0-1线性模型.该模型考虑车组溜放和连挂、出发列车编组顺序和调车线能力等要求,并采用基于图的极大团技术对溜放约束和能力约束的既有建模方法进行改进.最后,以切实算例验证极大团技术的有效性和模型的可行性,并分析最大连挂次数等参数对计算结果的影响.
-
-
赵军;
张煜婷;
张思宇
-
-
摘要:
本文探讨铁路技术站作业计划中三个重要子计划,即车流推算、调机运用和调车线运用计划的综合编制问题.首先,以给定的时间精度将计划时段离散化为有限个时刻,并采用累积流思想刻画车辆占用调车线的情况.进而,以车辆在站总停留时间和对调车线占用总惩罚最小为目标,将该综合问题建立为整数非线性规划模型.根据模型特点,利用既有线性化技术,将该模型转换为整数线性规划模型.最后,计算分析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线性模型可正确刻画技术站作业计划综合编制的特点和要求,采用合理的时间精度设置,该模型可在合理时间内找到高质量的解.
-
-
-
-
王智业
- 《第十二届铁路站场枢纽学术研讨会》
| 2005年
-
摘要:
大秦线是我国第一条重载运煤专线,年设计能力为1亿t,为实现年运量2亿t的发展目标,根据湖东技术站的运输组织方案,对重载列车开行方案、牵引质量、机车连挂方式、作业流程及时分、到发线有效长度等进行探讨,提出湖东站采用新建重空列车到发场的改造方案最为有利.
-
-
-
-
-
-
-
-
- 西门子公司
- 公开公告日期:2013-02-06
-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控制具有投影图像拍摄设备(4)的医疗技术设备(2)的方法,其中使用事先在计划步骤(PLS)中选择的计划图像(PB1,…,PB9),所述计划图像从事先产生的体积数据(VD)生成,其中向计划图像分配对准数据(OD1,…,OD9)。为此首先在显示装置(20b)上输出(AUG)所述计划图像(PB1,…,PB9)。然后采集(ERF)选择信号(AS)以用于选择计划图像,并且通过使用所选择的计划图像的对准数据来确定(BAP)拍摄参数(AP)。最后基于所述拍摄参数控制(AAP)医疗技术设备(2)以用于拍摄当前计划图像(PB),以及在显示装置(20a)上显示当前投影图像(PB)。此外描述了医疗技术设备(2)、用于执行本发明方法的图像数据处理站(40)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