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三尖瓣置换术

三尖瓣置换术

三尖瓣置换术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1年内共计95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内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4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507423篇;相关期刊55种,包括护理学杂志、岭南心血管病杂志、心肺血管病杂志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全国心脏瓣膜外科学术会议等;三尖瓣置换术的相关文献由323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健群、孔晴宇、张卫等。

三尖瓣置换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4 占比:0.02%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507423 占比:99.98%

总计:507518篇

三尖瓣置换术—发文趋势图

三尖瓣置换术

-研究学者

  • 张健群
  • 孔晴宇
  • 张卫
  • 甘辉立
  • 肖明第
  • 袁忠祥
  • 郑斯宏
  • 伯平
  • 周其文
  • 常青

三尖瓣置换术

-相关会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冯磊; 甘辉立; 李洪利; 李杨; 丁瑞田
    • 摘要: 目的 分析14例三尖瓣机械瓣置换术的临床效果和患者生存情况,以提高三尖瓣疾病手术疗效.方法 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5月期间于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外科十病房接受三尖瓣位机械瓣置换外科手术的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女性9例(64.3%),男性5例(35.7%),平均年龄(51.2±8.3)岁;术前心功能(NYHA分级):Ⅱ级2例,Ⅲ级10例,Ⅳ级2例;术前经胸超声心动图显示,风湿性病变(8例),发育不全(3例),Ebstein畸形(2例),法洛四联症术后(1例).患者均接受三尖瓣机械瓣置换术,并对术后患者住院期间及远期情况进行随访总结.结果 14例患者住院期间2例死亡(住院死亡率14.2%),1例术后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术后97 d出院.随访11例,随访率91.7%,平均随访时间(54.3±15.2)月;随访患者术后心功能(NYHA分级)Ⅰ级1例(9.1%),Ⅱ级8例(72.7%),Ⅲ级2例(18.2%);1例术后3个月发生三尖瓣瓣周漏,再次行三尖瓣生物瓣置换;其余患者随访期间无死亡及瓣膜相关心血管事件.结论 尽管三尖瓣机械瓣置换手术适应症要求严格,手术风险高,但手术方式可行,术后效果理想;对于无法行三尖瓣修复或修复效果不理想的患者,三尖瓣机械瓣置换是可行的.
    • 华琨; 杨秀滨; 周明阳; 张良; 周元; 李英建; 彭战; 毛斌
    • 摘要: 目的 探讨应用生物瓣和机械瓣行三尖瓣置换术患者的短期和长期生存率之间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连续入选北京安贞医院1993年11月至2018年8月期间273例接受三尖瓣置换术治疗的患者.比较置换机械瓣与生物瓣患者的短期和长期生存率.结果 应用机械瓣行三尖瓣置换术的患者106例,应用生物瓣的患者167例,术后随访1~ 22年,随访(8.2±5.6)年.机械瓣组短期死亡16例(15.1%),生物瓣组短期死亡22例(13.2%),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633).机械瓣组1、5、10年生存率分别为81.9%、77.9%、75.5%,生物瓣组1、5、10年生存率分别为78.0%、73.1%、65.9%.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两组长期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234).结论 三尖瓣置换术的短期和长期病死率依然较高,但无论采用机械瓣还是生物瓣,两者的短期和长期生存率无显著差异.
    • 陈晓华; 杨晓娜
    • 摘要: 目的 探讨重症心脏瓣膜病三尖瓣置换术患者的术后护理.方法 选取2017年3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36例,均采用三尖瓣置换术治疗,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护理,研究组加强术后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变化.结果 研究组治疗后的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症心脏瓣膜病三尖瓣置换术患者在术后加强护理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应推广应用.
    • 朱喜亮; 有远兵; 张杰
    • 摘要: 目的:了解三尖瓣置换术后早期与远期效果,并分析瓣膜置换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并总结我院2007年1月至2015年12月96例成人(≥18岁)患者三尖瓣置换术后临床资料,平均年龄(46.5±9.3)岁,其中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66例(68.8%).分析患者三尖瓣置换术后早期(≤30天)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进一步应用Logistic回归方程探索与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延长(≥48 h)的相关危险因素.应用Kaplan-Meier方法估算远期生存率.结果:96例三尖瓣置换患者术后早期死亡7例(7.3%),其中死于低心排综合征4例,肺部感染导致的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心室颤动1例;29例(30.2%)患者发生围术期机械通气时间延长.术前存在腹水、二次手术、体外循环时间≥120 min是三尖瓣置换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延长的相关危险因素(P均<0.05).术后随访成功64例(71.9%),平均随访(45.3±27.1)个月期间,5例(7.8%)患者死亡,包括反复发生的心力衰竭3例,二次手术后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脑出血1例.Kaplan-Meier方法估算术后2年、4年及8年患者生存率分别为(90.5±3.0)%、(87.4±3.7)%及(81.5±6.7)%.结论:三尖瓣置换术后早期死亡率为7.3%,相对满意.术前存在腹水、二次手术和体外循环时间≥120 min,增加术后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延长风险.
    • 聂燕华; 张锡栋; 张锐; 葛建军
    • 摘要: 目的 探讨三尖瓣成形术与置换术治疗重度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functional tricuspid regurgitation,FTR)合并右心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5年6月于本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住院手术治疗的76例重度FTR合并右心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手术方式将入选患者分为三尖瓣成形术组(42例)和三尖瓣置换术组(34例).比较两组患者术中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ICU停留时间、胸液引流量,术前和术后2周右心房内径、右心室内径、肺动脉收缩压、左室射血分数等心功能指标,随访期间并发症、三尖瓣反流复发和生存情况.结果 三尖瓣成形术组患者术中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及ICU停留时间均显著短于三尖瓣置换术组(P均0.05).术后2周,两组患者右心房内径、右心室内径、肺动脉收缩压均显著低于术前(P均0.05).两组患者术后1年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年和3年生存率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三尖瓣成形术组患者术后3年复发率显著高于三尖瓣置换术组(P0.05).结论 三尖瓣成形术与置换术治疗重度FTR合并右心衰竭均有一定风险,两种术式的近期疗效相近,但三尖瓣置换术的远期复发率相对较低.临床上应结合患者病情进行个体化治疗,以提高重度FTR合并右心衰竭的治疗效果.
    • 史博伦; 车成日
    • 摘要: 目的:分析用改良的三尖瓣置换术治疗三尖瓣下移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0年7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在延边大学附属医院心外科接受治疗的10例三尖瓣下移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在这10例患者入院后,均采用改良的三尖瓣置换术对其进行治疗.其中,有4例使用机械瓣的患者,有6例使用生物瓣的患者.治疗结束后,观察这10例患者手术的情况、临床治疗的效果、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远期的疗效.结果:这10例患者在术中、术后均未发生死亡及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其体外循环转机的时间平均为(95.26±36.88)min,其主动脉阻断的时间平均为(67.35±31.08)min.在手术结束后,这10例患者中有1例患者接受二次开胸止血,有2例患者发生低心排综合征,有1例患者发生肺部感染,这4例患者经治疗后均痊愈出院.在这10例患者中,有9例患者的心功能恢复至Ⅱ级,有1例患者的心功能恢复至Ⅲ级.在这10例患者出院后,均对其进行了为期6个月~5年的随访,除1例患者在随访1年后失联外,其余的9例患者均生存良好,也未出现房室传导阻滞、瓣周漏及与抗凝相关的并发症.结论:用改良的三尖瓣置换术对三尖瓣下移畸形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确切,可有效地避免其发生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最大限度地保留其右心室的功能,从而获得良好的远期疗效.
    • 赖轶权; 匡锋; 郭宏伟; 黄建; 单忠贵; 孔维生
    • 摘要: 目的 探讨三尖瓣置换术的手术效果,总结三尖瓣置换术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7年6月我院共施行三尖瓣置换术35例,其中风湿性心脏病23例,先天性心脏病6例,退行性病变4例,感染性心内膜炎2例.置换双叶机械瓣13例,生物瓣22例,全组在全麻体外循环下手术.结果 全组无住院死亡,术后早期并发症主要有术后胸腔活动性出血3例,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2例,右心功能不全2例,消化道出血1例.术后随访3个月~5年,心功能Ⅰ~Ⅱ级28例,Ⅲ级7例.结论 三尖瓣置换术是治疗严重器质性三尖瓣病变的有效手段,需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与手术时机,加强围术期管理,手术效果满意.
    • 何颂雄; 胡晓萍; 赵芬; 任本祖
    • 摘要: 目的:总结二次三尖瓣置换手术体外循环管理的经验.方法:对28例行二次三尖瓣置换术患者进行充分的术前评估,根据病情准备股动静脉插管、带气囊静脉插管,备血、白蛋白等,体外循环中维持灌注压60~85mmHg,使用超滤提高血红蛋白水平,调整电解质酸碱平衡.结果:行二次三尖瓣置换术患者28例全部顺利停机,术后治愈22例,好转出院5例,术后30天死亡1例.术中体外循环时间(110±35)min,阻断时间(82±20)min,自动复跳率68%,滤液量(1819±423)mL,输注红细胞量(2.5±0.7)U.结论:完善的术前准备、适当的插管位置选择、精确的体外循环管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 罗镇
    • 摘要: 目的 分析感染性心内膜炎三尖瓣置换术的围手术期护理要点.方法 抽取我院于2015年2月至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40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三尖瓣置换术进行治疗,根据其护理模式的差异性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护理模式分别选择围术期综合护理模式以及常规护理,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分别经护理后,其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住院用时少于对照组,数据之间经比对统计学意义产生.结论 感染性心内膜炎三尖瓣置换术患者在其围术期采用综合护理模式效果良好,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孙海宁
    • 摘要: 目的:对14岁以下儿童二次手术行三尖瓣瓣膜置换的原因,近远期结果和瓣膜种类选择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08至2017-07在阜外医院接受三尖瓣置换手术的14岁以下患者,通过病历分析和门诊随诊,记录分析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结果:共20例患儿,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9个月~14岁,平均(9.2±4.6)岁,体重7.9~65 kg,平均体重(34.5±19.1)kg。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