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肛裂
慢性肛裂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331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中国医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16篇、会议论文15篇、专利文献13183篇;相关期刊155种,包括中国社区医师、中国肛肠病杂志、结直肠肛门外科等;
相关会议14种,包括第十八届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大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暨甘肃省第五届结直肠肛门外科学术年会、第十七届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大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暨第三届全国结直肠肛门外科微创学术交流会、2013年中医肛肠学术年会等;慢性肛裂的相关文献由583位作者贡献,包括赵义瑞、陈朝文、于曦等。
慢性肛裂—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3183篇
占比:97.55%
总计:13514篇
慢性肛裂
-研究学者
- 赵义瑞
- 陈朝文
- 于曦
- 喻登明
- 彭洪
- 李志军
- 林中超
- 牛立军
- 赵宝明
- 陈景星
- 丁燕平
- 于涛德
- 付贵珍
- 倪建军
- 傅跃权
- 刘俊峰
- 刘君德
- 史路路
- 喻德洪
- 孙勤丰
- 孟强
- 崔麦茂
- 廖行忠
- 曹厢嵛
- 曾碧娟
- 李强
- 李艳丽
- 李阳
- 李静巧
- 杜天聪
- 杜继明
- 杨晓宁
- 林学梅
- 梁君林
- 牛志宝
- 王霄
- 田强
- 田新利
- 祁卫华
- 祝秀华
- 葛海涵
- 许建勇
- 赵锦祥
- 邓建军
- 邵旷
- 郝现军
- 钟雄东
- 钱崇宽
- 陈利生
- 陈铮
-
-
周永新
-
-
摘要:
目的探究邓氏改良纵切横缝术治疗慢性肛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福州市第一医院肛肠科收治的60例慢性肛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实行肛门内括约肌后位切断术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将实行邓氏改良纵切横缝术的患者作为治疗组,每组30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创面愈合时间、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炎症指标[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7%,略高于对照组的90.0%,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治疗组IL-6、IL-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邓氏改良纵切横缝术治疗慢性肛裂疗效显著,可缩短创面愈合时间,降低患者疼痛程度,改善炎症因子水平,促进患者康复。
-
-
陈景星;
唐凯;
喻登明;
张禄芳
-
-
摘要:
目的 探讨改良式侧方纵切横缝术联合后位切扩引流术对慢性肛裂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2020年7月~2021年9月我院收治的慢性肛裂患者104例以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2例采用后位开放式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研究组52例采用改良式侧方纵切横缝术联合后位切扩引流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疼痛评分、切口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8.46%,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天研究组患者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改良式侧方纵切横缝术联合后位切扩引流术治疗慢性肛裂患者具有显著效果,能减少患者术后痛苦,促进创面愈合,减少并发症,临床可作进一步推广研究。
-
-
李耀宗
-
-
摘要:
目的分析改良纵切横缝术对慢性肛裂的治疗效果及切口水肿、感染情况。方法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选择本院接收的122例慢性肛裂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n=61)实施改良纵切横缝术治疗;对照组(n=61)实施常规手术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VAS评分、肛管直径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与对照组(77.05%,47/61)对比,研究组(95.08%,58/61)的治疗效果显著增长(P<0.05),而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肛管直径也显著改善(P<0.05),出现并发症的概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改良纵切横缝术对慢性肛裂的治疗效果显著,可缩短手术、住院时间,减少出血量,减轻疼痛,改善切口水肿、感染情况,具有临床应用意义。
-
-
胡建文;
杜光信;
冯群虎
-
-
摘要:
目的:观察改良纵切横缝术联合耳穴压豆治疗慢性肛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12月宝安中医院肛肠科所经治具备手术指征的80例慢性肛裂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试验组(40例,改良纵切横缝术后采用耳穴压豆进行辅助治疗)及对照组(40例,改良纵切横缝术后行常规治疗)。对比两组术后1、3、5 d的疼痛程度[视觉模拟量表(VAS)],肛裂愈合时间,手术前后肛管静息压、肛管直径、炎症指标以及康复情况。结果:两组术前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5 d试验组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试验组肛管直径较对照组长,CRP水平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并发症发病率、预后1年疾病复发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慢性肛裂患者采用改良纵切横缝术联合耳穴压豆治疗较改良纵切横缝术后进行常规治疗处理效果明显。改良纵切横缝术后联合耳穴压豆可缩短镇痛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显著缓解患者的疼痛感,促进其术后恢复,改善患者的机体健康水平,防控术后疾病复发,对患者疾病康复具有正向的影响。
-
-
刘丹璐;
张东辉;
李恒
-
-
摘要:
慢性肛裂是一种高发于20~40岁中青年人群的常见肛肠科疾病,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为肛门疼痛以及便鲜血等[1],病情迁延不愈、反复发作且病变位于患者的隐私部位,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并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的日常生活[2]。
-
-
韩王云;
杨德群
-
-
摘要:
cqvip:肛裂作为肛门直肠疾病中的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日益增高。患者若在肛裂急性期未及时就医,容易导致肛管皮肤反复损伤,累及全层,形成慢性溃疡。慢性肛裂患者排便时反复出现肛门疼痛和便血,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目前西医治疗慢性肛裂以手术治疗为主,术后不良反应较多,远期疗效欠佳。络病学说是中医学术体系的独特组成部分,对研究多种外感重症和内伤杂病具有重要意义。笔者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以中医络病学理论为切入点,探讨慢性肛裂与络病的相关性,并根据“络以通为用”的原则探析慢性肛裂的临床治疗,旨在为慢性肛裂的中医治疗开拓新思路。
-
-
马剑海
-
-
摘要:
目的:探讨用肛裂内括约肌切断扩肛术治疗慢性肛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期间秦皇岛市中医医院收治的80例慢性肛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80例患者分为甲组(n=40)和乙组(n=40).对甲组患者进行常规肛裂切除术,对乙组患者进行肛裂内括约肌切断扩肛术.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各项临床指标、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其病情的复发率.结果:与甲组患者相比,乙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更高,其肛门功能恢复的时间和切口愈合的时间均更短,其术后48 h疼痛度的评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情的复发率均更低,P<0.05.结论:用肛裂内括约肌切断扩肛术治疗慢性肛裂的效果显著,可有效地促进患者肛门功能的恢复,缩短其切口愈合的时间,减轻其术后疼痛度,降低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情的复发率.
-
-
王禹
-
-
摘要:
目的:探究改良纵切横缝术治疗慢性肛裂的临床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2016年1月-2020年6月收治慢性肛裂患者10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传统肛裂切除术治疗;试验组给予改良纵切横缝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手术出血量、便血次数、疼痛缓解时间、住院时间、炎性因子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肛裂患者接受改良纵切横缝术治疗,安全有效.
-
-
于涛德
-
-
摘要:
目的评估针对慢性肛裂患者实施肛门后正中切扩加肛窦切开引流术与内括约肌侧切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青岛市城阳区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慢性肛裂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参照组,各35例。参照组行内括约肌侧切术治疗,试验组行肛门后正中切扩加肛窦切开引流术治疗,比对两组手术前后炎性因子指标、手术相关指标、手术前后疼痛感得分及临床疗效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前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两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更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愈合时长、住院时长均短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3 d、7 d疼痛感得分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临床疗效(94.29%)高于参照组(7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肛裂患者行肛门后正中切扩加肛窦切开引流术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术后炎症反应较轻,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患者术后疼痛感水平相对较低。
-
-
傅跃权;
季英
-
-
摘要:
目的 探讨微创侧方内括约肌松解术联合中药坐浴在慢性肛裂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东莞市凤岗医院收治的60例慢性肛裂患者进行研究,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肛裂切除术联合中药坐浴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微创侧方内括约肌松解术联合中药坐浴治疗,两组患者术后连续中药坐浴治疗14 d.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4 d的临床疗效、围术期情况、术前及术后1 d、3 d、7 d、14 d时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术前及术后1个月时的简明健康状况量表(SF-36)变化,并比较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14 d,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2.18±0.51)mL、(14.74±2.50)d、(5.20±0.71)d,明显少(短)于对照组的(5.09±0.76)mL、(17.91±2.19)d、(7.16±1.08)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 d、3 d、7 d、14 d时的VAS评分分别为(4.45±0.56)分、(3.49±0.49)分、(2.64±0.36)分、(1.60±0.37)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81±0.50)分、(4.42±0.51)分、(3.22±0.57)分、(2.18±0.2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个月的SF-36评分为(89.40±5.7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53±6.0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创侧方内括约肌松解术联合中药坐浴治疗慢性肛裂可有效促进患者术后恢复、缓解疼痛、提高生活质量,临床治疗效果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
-
杨光;
杨勇;
张正国;
梁春晖;
李姗姗
- 《第十八届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大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暨甘肃省第五届结直肠肛门外科学术年会》
| 2015年
-
摘要:
目的:rn 探讨定量侧方内括约肌切开术(TLIS)与经典侧方内括约肌切开术(LIS)治疗慢性肛裂的临床疗效.rn 方法:rn 前瞻性观察徐州市中心医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143例慢性肛裂患者的临床手术资料,将患者随机分为TLIS组及LIS组,随访半年.rn 结果:rn TLIS组及LIS组患者术后完全治愈率分别为92%、96%;复发率分别为6%、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肛门功能评估,失禁率分别为4%、16%,肛管静息压分别为65.87±8.26、60.39±9.30(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对整体疗效的满意度,术后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6个月满意度无差异.rn 结论:rn TLIS术式依据不同患者肛裂溃疡面的大小,定量切断部分内括约肌,与经典LIS术式相比,在保护肛门功能保护方面具有优势.
-
-
鞠应东;
李强;
宋伟
- 《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2015年学术年会暨全国流调行业发布会》
| 2015年
-
摘要:
目的:介绍一种治疗慢性肛裂的微创方法-指扩加保持器治疗法.方法:肛门周围局部浸润麻醉,行指扩至肛管可容纳4指,然后肛管内放入保持器5~8 min后取出.结果:用指扩加保持器治疗慢性肛裂163例,治愈161例(98.78%),括约肌扩张术147例,治愈138例(93.88%).对术后症状缓解时间、疼痛消失时间、肛裂存在率、失禁或肿胀率两组比较,指扩加保持器治疗效明显优于括约肌扩张术.结论:用指扩加保持器治疗肛裂,操作简便,患者痛苦小,愈合时间短,治愈率高.
-
-
JIA Li;
贾莉;
WANG Xiao-pei;
王晓培
- 《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2015年学术年会暨全国流调行业发布会》
| 2015年
-
摘要:
为观察无痛综合疗法治疗慢性肛裂的疗效,回顾性分析126例慢性肛裂患者临床资料,均采用无痛综合疗法.即一般治疗+手术+长效止痛术+术后中药熏洗坐浴,该治疗必须得到患者的合作与遵循。结果显示:治愈117例,好转9例,未愈0例;无痛84例,轻度疼痛31例,中度疼痛10例,重度疼痛1例.结果表明,无痛综合疗法是治疗慢性肛裂极为有效的方法,其疼痛率低,治愈率高.治疗过程中认识慢性肛裂的成因,又正确配合中医药治疗,全程遵循无痛理念是治疗成功的核心。
-
-
-
黄卫平;
肖秋平;
郭毅;
林金荣;
李庚
- 《第十六届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大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
| 2013年
-
摘要:
目前对慢性肛裂的手术治疗,内括约肌部分切断以缓解痉挛,同时原发肛裂病灶必须切除扩创以使引流通畅仍为基本原则,而具体切断内括约肌的位置以侧位和原位居多.本文采用自行设计的次侧方内括约肌切开加双缘结扎术(侧切术)治疗150名Ⅲ期肛裂患者,结果所有患者均痊愈后出院,创面愈合时间12~25d,住院期间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创面感染,出院6个月随访无复发病例,表明次侧方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术治疗慢性肛裂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解除内括约肌痉挛,降低肛管直肠高压状态,同时创口愈合快、并发症少,临床应用广泛。
-
-
刘君德
- 《2013年中医肛肠学术年会》
| 2013年
-
摘要:
目的:探讨Y-V肛管成形复方亚甲兰封闭术治疗慢性肛裂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慢性肛裂14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74例采用Y-V肛管成形复方亚甲兰封闭术治疗;对照组72例采用纵切横缝术治疗.结果:本组146例,实验组病员治愈率为96.5%,术后仅1例患者出现轻微疼痛,创面愈合时间平均7.5天;而对照组病员治愈率为80.8%(p<0.05),创面愈合时间平均18.5天(p<0.05),术后53例患者切口或排便疼痛(p<0.05).结论:Y-V肛管成形复方亚甲兰封闭术疗效肯定,术后痛苦少,切口愈合快,可作为治疗慢性肛裂的常规术式.
-
-
-
-
-
邓志灏;
赵宝明
- 《2015中西医结合北京论坛》
| 2015年
-
摘要:
慢性肛裂是一种常见的肛门直肠疾病,可以引起令人不快的疼痛.对于肛裂的治疗,人们经过长期的研究,建立了许多治疗肛裂的方法.随着对肛裂病理生理的研究不断深入,手术治疗在逐渐减少,而更倾向于应用药物保守治疗.内括约肌侧切术(Lateral internal sphincterotomy LIS)被认为是治疗肛裂的"金标准",但是术后可能导致肛门失禁;化学性内括约肌切开(Chemical sphincterotomy CS)可以较快的缓解疼痛,没有手术和麻醉的危险,但是有效率不及LIS.近年来肛裂切除术联合术后化学性内括约肌切开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方式正在逐渐被人们所接受,若药物治疗失败后,其可以作为LIS的一种代替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