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历程
心理历程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1年内共计241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心理学、教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41篇、专利文献5856篇;相关期刊213种,包括大众心理学、民主与法制、父母必读等;
心理历程的相关文献由274位作者贡献,包括任洪舜、刘世哲、吴丽等。
心理历程
-研究学者
- 任洪舜
- 刘世哲
- 吴丽
- 吴圣刚
- 吴未央
- 吴琳娜
- 宋宁宁
- 宋谁
- 岑溪
- 张徐健
- 张敏
- 张景焕
- 毕世响
- 申燕
- 秦霞
- 舒召龙
- 薛冉冉
- 贾秀清
- FANG Yini
- 东子
- 严军
- 严永东
- 习晓明
- 伍志刚
- 伍星
- 伍瑛
- 何元媛
- 何建明
- 余彩芝
- 余忠淑
- 余热
- 侯君枝
- 侯宝坤
- 倪笑玲
- 农清芳
- 冯文娜
- 刘伟彪
- 刘国英
- 刘媛媛
- 刘建玲
- 刘捷
- 刘树胜
- 刘殿臣
- 刘永存
- 刘福勤
- 刘秀芬
- 刘金玲
- 单辉文
- 厉平
- 叶文进
-
-
司茜
-
-
摘要:
鲁迅的《故乡》和王十月的《寻根团》两篇文章都描写了同一个归乡模式:离去—归来—离去模式,在这个模式下,由于时间、地点、寻求关系的不一样,面临的社会问题也不一样,因此虽然经历了同样的怀乡—寻乡—失乡的心理历程,但是他们最后的探寻结果却是不一致的,即相同归乡模式下暗含着归乡模式下的知识分子精神上的变迁。反抗绝望和随波逐流展现出了知识分子在面对“乡村现代性转型”的问题时,他们的精神发生的巨大改变,即从独语变成了失语,由反抗变成了妥协。
-
-
-
宋谁;
刘世哲;
宋宁宁
-
-
摘要:
目的探讨恶性血液病病人的心理历程和信息需求。方法研究以接受治疗的26例恶性血液病病人为主,收治时间为2018年12月-2019年10月,患者需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进行治疗,自制调查表,在对患者访谈过程中,完成患者心理状态的评估,在现象学分析方法的应用下,对患者内心真实的感受与想法进行了解,根据患者的身体以及心理情况,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结果通过对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的心理体验进行分析,主要涵盖于正向体验、负向体验两个方面,其中,感恩、舒适、满足为正向体验内容,自卑、不适、疲乏为负面体验。结论恶性血液病病人在临床治疗中,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患者会出现多种心理变化,医护人员应提高重视,针对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具有针对性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应对,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
-
宋谁;
刘世哲;
宋宁宁
-
-
摘要:
目的 探讨恶性血液病病人的心理历程和信息需求.方法 研究以接受治疗的26例恶性血液病病人为主,收治时间为2018年12月-2019年10月,患者需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进行治疗,自制调查表,在对患者访谈过程中,完成患者心理状态的评估,在现象学分析方法的应用下,对患者内心真实的感受与想法进行了解,根据患者的身体以及心理情况,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结果 通过对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的心理体验进行分析,主要涵盖于正向体验、负向体验两个方面,其中,感恩、舒适、满足为正向体验内容,自卑、不适、疲乏为负面体验.结论 恶性血液病病人在临床治疗中,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患者会出现多种心理变化,医护人员应提高重视,针对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具有针对性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应对,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
高益荣
-
-
摘要:
元杂剧里描写历史上的不得志文人的剧目,都深深地打上了元代文人不幸的印记,寄托着他们坎坷不遇的愤激之情,巧妙地使历史人物命运与现实文人遭遇达到了为一的境界.这类剧作,可谓文人心灵历程的艺术展示,形象地展示了元代文人困顿的人生,表现出文人对沉浮宦海的理性思考与对内在独立人格的追求.
-
-
FANG Yini
-
-
摘要:
:By using the method of purposeful random sampling ,the focus group interviews and reflection notes of 7 student teachers in Grade 2013 and 30 student teachers in Grade 2014 majoring in pre-school education are analyzed .It is found that the psychological process of student teachers in the period of resident probation generally can be divided into the following phases :expectation period (with the sense of mission ,disturbance ,and slight confusion) ,contradiction period (a dilemma of double identities ,namely ,"students" and "trainee teachers") and exploration period (reflection on their career planning ).Acceptance of self-identity and the support of "significant others" are the main influencing factors .Ac-cordingly ,related strategies are proposed :the community of internship in kindergartens should exert its function to support the psychological growth of student teachers during the whole process of internship ,and the qualifications of student teachers’ supervisors in kindergartens should be strictly examined and give full play to the positive influence of student teachers’ supervisors in kindergartens .%[摘要]采用目的性随机抽样法,对7名2013级、30名2014级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的焦点团体访谈结果和反思笔记进行分析,发现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驻园见习期间经历了"使命与不安并存且略显迷茫的期待期.尴尬于自身*见习学生’与*见习教师’双重身份的矛盾期.反思自身未来职业规划的探索期"等阶段的心理变化.自我身份的认同和重要他人的支持是主要影响因素.据此,提出了相关支持策略:借助驻园见习实践共同体,支持师范生见习全程的心理成长;严格审查幼儿园指导教师资质,发挥幼儿园指导教师的积极影响.
-
-
吴宪
-
-
摘要:
《赫索格》是贝娄的代表作品之一,作品的独特之处在于运用了空间叙事手法,这与之前小说使用的传统叙事方式有很大区别.文章通过对作品空间叙事技巧的分析,解读主人公赫索格的心理转变历程,探寻现代人精神流浪的轨迹,希望可以对美国现代人的思想转变有更深刻的认识.
-
-
高益荣1
-
-
摘要:
元杂剧里描写历史上的不得志文人的剧目,都深深地打上了元代文人不幸的印记,寄托着他们坎坷不遇的愤激之情,巧妙地使历史人物命运与现实文人遭遇达到了为一的境界。这类剧作,可谓文人心灵历程的艺术展示,形象地展示了元代文人困顿的人生,表现出文人对沉浮宦海的理性思考与对内在独立人格的追求。
-
-
王紫璇
-
-
摘要:
老舍塑造"月牙儿"作为线索意象,既是女主人公悲剧命运的见证,也是女主人公在黑暗环境中的心灵依托.小说从女性视角出发,完整地展示了女主人公"我"自小到大所面临的重重困境,也展示了"我"在将女性价值商品化的黑暗社会中,为求"吃饱肚子"而一步步滑向深渊的过程.其间"我"的心理历程复杂却清晰,最终"入狱"的结局折射出的社会现实状况引人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