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异常体

异常体

异常体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37篇,主要集中在矿业工程、石油、天然气工业、公路运输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6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563327篇;相关期刊61种,包括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民营科技、企业技术开发(下半月)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第5届废物地下处置学术研讨会、吉林省地球物理学会2008年学术交流会、2017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CGU2017)等;异常体的相关文献由438位作者贡献,包括周官群、陈光明、刘磊等。

异常体—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6 占比:0.01%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563327 占比:99.99%

总计:563397篇

异常体—发文趋势图

异常体

-研究学者

  • 周官群
  • 陈光明
  • 刘磊
  • 崔晓芹
  • 彭苏萍
  • 范涛
  • 赵睿
  • 黄真萍
  • 任云
  • 刘家莲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饶丽婷; 武欣; 党博; 党瑞荣; 李勇
    • 摘要: 起伏地形为中国矿产资源的发现和勘查造成了极大困难,为了避免复杂的地形效应,在地面瞬变电磁勘探中尽量将发射源与接收点布置在地形平缓处,但源外起伏地形的影响仍然存在。目前,对地形影响的分析大多从测道曲线图或者视电阻率断面图进行定性判断,较少从整个观测时间段内量化评估地形影响的程度。基于有限元法实现了带地形条件下矩形回线源的瞬变电磁三维正演,在源外构造了山脊、山谷地形,将地形与发射源的距离、大地电导率、异常体电导率作为变化参数,给出了整个观测时间段内在不同接收点处地形造成的相对误差分布,从而分析了源外地形对电磁响应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源外地形对电磁响应的影响主要集中在某个时间段内,随着与发射源距离增大,地形作用减弱,受影响区域也推移到较晚期时间段上;随着大地电导率增大,地形主要影响区域会推移到较晚期时间上,但受影响程度基本一致;相同几何尺寸的山谷地形比山脊地形对电磁响应的影响更大;地形、异常体对电磁响应的影响可以分离,如果异常体产生的二次场比较强,地形效应的影响相对较小,可以忽略地形影响。研究结果为地面瞬变电磁勘探中地形效应的识别与后期处理解释提供了理论依据。
    • 皮海康
    • 摘要: 探地雷达图像的准确识别直接影响探测结果的精度,通过分析地下隐伏异常的典型图像,总结异常体的典型特征,为探测资料的解译提供借鉴,对提高探测解译结果的精度具有重要意义.
    • 赵彬
    • 摘要: 为了研究基于诱导极化(IP)方法的断层地质结构的先进检测技术和敏感性,并分析煤矿巷道开挖面前方断层地质结构的危害性.本文建立结构的简化物理模型,并将模型转换为等效电路以方便研究,然后构造断层地质结构的IP模型.将IP模型与地质异常质量模拟检测模型相连接,得到IP模式下视电阻率和视频率的变化曲线.所得曲线表明,模拟检测结果与IP模型规定的电学参数吻合.因此,验证了电学方法检测的基本思想,这将为基于IP的煤(岩)IP效应的发展提供可行的前提.
    • 崔叶南
    • 摘要: 目前瞬变电磁法勘探广泛运用在煤矿系统,主要解决地下水的问题.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瞬变电磁法勘探仪器大致分2类,国外仪器一般采用大功率、大线框的大定源框内回装置;国内仪器一般采用小功率小线圈、低电压、高电流的重叠回线装置.在作业过程中,瞬变电磁法发射线框与接收设备受电磁干扰较为严重,不同的工作装置优势不同,抗干扰能力不同.通过对山西潞安集团李村矿的工作研究,证明了采用不同工作装置在高压线附近进行勘探,可起到互补的作用,达到勘探的目的 .
    • 王敏; 刘玉; 牟义; 高卫富; 翟培合
    • 摘要: 为了提高矿井直流电法在掘进巷道超前探测精度,通过分析不同观测装置类型下的超前探测效果,优化数据采集装置,建立一套适用于掘进工作面超前探测施工方式及数据处理体系。首先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建立4个全空间地电模型,分别对直流电法二极装置“U”型观测方式与三极AMN,MNB装置进行数值模拟,然后进行反演计算,综合分析2种装置超前探测效果,并将优化后的装置应用到现场探测中去。结果表明:无巷道与有巷道含异常体模型相比,视电阻率形态特征均相似,有巷道模型比无巷道模型的整体视电阻率增大,影响三极AMN装置探测结果中异常体的圈定与识别;有巷道含异常体模型与现场实际情况最为相似,AMN装置整体阻值较大,异常反映不明显,难以响应掌子面前方低阻体,MNB装置可以响应该低阻体,但响应范围和位置误差较大,并随低阻体远离掌子面,异常信号反映越来越不明显,异常强度及异常中心越来越弱化,异常体难以圈定,且与异常体实际位置及大小偏差越来越大;二极装置“U”型观测方式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响应掌子面前方低阻体及其位置,响应信号反映较强,异常幅值强度和中心较明显,低阻体远离掌子面达到50 m时,仍可以识别低阻异常体。采用直流电法二极“U”型装置对某矿掘进巷道前方断层富水性进行探测,探测结果表明该断层呈低阻异常,后经钻孔揭露其为泥质充填的弱富水性断层,从而验证了二极装置“U”型观测方式在巷道超前探测中的应用效果。
    • 姚国峰
    • 摘要: 为了实现对井下地质构造异常体的精准探测,确保掘进巷道安全,提出采用超声波探测与直流电探测相结合的物探技术,并在11131采面回风巷掘进工作面进行现场应用.结果表明:采用超声波探测方法可以较好地对掘进工作面迎头前方地质构造形态、位置以及分布范围等进行探测;采用直流电法可以有效对地质构造异常体富水性进行探测.综合两种物探技术的优点,并对探测结果进行对比验证,可以显著提升探测结果精准度,服务于矿井生产.
    • 高成军
    • 摘要: 当前我国许多煤矿出现了防治水问题,煤矿水害问题极易造成严重的生产事故,所以煤矿在开采前就要利用瞬变电磁探测技术来防治煤矿水害.本文针对如何在煤矿防治水中利用井下瞬变电磁技术进行论述.
    • 庄志刚
    • 摘要: 在地铁施工前期,对地下病害体的探测尤为重要,文章从简要介绍地质雷达法的工作原理出发,通过结合工程实例,分析了不同地下介质异常体所产生的地质雷达图像特征,并对其中的探测剖面进行钻探验证,说明地质雷达在地铁施工前期在地下病害体探测中的效果.最后根据工程实践,给出地质雷达在地下病害体探测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为类似工程施工提供借鉴和参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