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开放式吸痰

开放式吸痰

开放式吸痰的相关文献在2005年到2021年内共计119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内科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5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2470224篇;相关期刊76种,包括母婴世界、黑龙江中医药、基层医学论坛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河南省护理学会2015重症监护新进展学术会议等;开放式吸痰的相关文献由259位作者贡献,包括张玉侠、胡晓静、顾莺等。

开放式吸痰—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5 占比:0.00%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2470224 占比:100.00%

总计:2470340篇

开放式吸痰—发文趋势图

开放式吸痰

-研究学者

  • 张玉侠
  • 胡晓静
  • 顾莺
  • 刘娟
  • 刘子娜
  • 刘桂香
  • 刘爱丽
  • 刘琼
  • 卢月珍
  • 卢瑞存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振玲; 赖晓全; 徐敏; 熊薇; 魏诗晴
    • 摘要: 目的 比较不同吸痰方式对行机械通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肺部感染的影响.方法 将80例行机械通气的COP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密闭式气管内吸痰,对照组采用开放式气管内吸痰,比较两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以及插管后24 h、48 h、72 h及拔管时的细菌检出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VAP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插管后第3、5、7天观察组患者CPI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插管后48 h、72 h及拔管时细菌检出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COPD患者机械通气过程中,采用密闭式吸痰法能有效降低VAP的发生率,减少了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
    • 娄廓
    • 摘要: 目的:分析密闭式吸痰与开放式吸痰在机械通气患者中应用的效果.方法:纳入2017年1月~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机械通气患者为观察对象,总例数(选取对象)200例,采取抽签分组方法分为观察组100例以及对照组100例,分别采取两种不同的方式,密闭式吸痰方式与开放式吸痰方式,分析并且对比两组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症状改善时间和住院时间与对照组具有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FVC(2.65±0.26)L、FEV1指标(55.15±3.01)%与对照组FVC(2.40±0.21)L、FEV1指标(52.15±3.11)%具有差异(P<0.05).结论:将密闭式吸痰与开放式吸痰在机械通气患者中应用效果进行对比,密闭式吸痰具有多种优势.
    • 黄蕾
    • 摘要: 文章从密闭式吸痰的概述及使用方法、对患者及医院感染的影响,以及具体使用中存在的问题等方面总结了密闭式吸痰的临床应用进展,以期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
    • 温娜
    • 摘要: 目的 探讨开放式吸痰在重型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新余市人民医院2017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行机械通气辅助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开放式吸痰干预,比较2组血气指标及颅内压.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aO2)均高于对照组,二氧化碳分压(PaCO2)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 d、7 d后,观察组颅内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开放式吸痰在重型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以改善患者的血气指标,降低颅内压.
    • 林东彩; 陈春平; 李雨萍
    • 摘要: 目的研究比较密闭式吸痰与开放式吸痰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择取博罗县人民医院80例吸痰治疗患者,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予以分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实施开放式吸痰,研究组实施密闭式吸痰,对比分析两组临床效果。结果从痰菌培养阳性率分析,吸痰前及吸痰2天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吸痰4天、6天研究组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从心率变化分析,吸痰前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吸痰后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从血氧饱和度变化分析,吸痰前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吸痰后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从呼吸频率变化分析,吸痰前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吸痰后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从血性痰、肺部感染情况分析,吸痰前组间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吸痰后研究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从肺部感染发生时间分析,研究组比对照组晚,P<0.05;从吸痰操作时间分析,研究组比对照组短,P<0.05;从住院时间分析,研究组比对照组短,P<0.05。结论对于吸痰患者来说,相比于开放式吸痰,密闭式吸痰可以降低痰菌培养阳性率,使患者血流动力学保持稳定状态,避免交叉感染,减少肺部感染。
    • 林东彩; 陈春平; 李雨萍
    • 摘要: 目的 研究比较密闭式吸痰与开放式吸痰的临床效果.方法 从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择取博罗县人民医院80例吸痰治疗患者,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予以分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实施开放式吸痰,研究组实施密闭式吸痰,对比分析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从痰菌培养阳性率分析,吸痰前及吸痰2天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吸痰4天、6天研究组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从心率变化分析,吸痰前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吸痰后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从血氧饱和度变化分析,吸痰前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吸痰后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从呼吸频率变化分析,吸痰前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吸痰后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从血性痰、肺部感染情况分析,吸痰前组间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吸痰后研究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从肺部感染发生时间分析,研究组比对照组晚,P<0.05;从吸痰操作时间分析,研究组比对照组短,P<0.05;从住院时间分析,研究组比对照组短,P<0.05.结论 对于吸痰患者来说,相比于开放式吸痰,密闭式吸痰可以降低痰菌培养阳性率,使患者血流动力学保持稳定状态,避免交叉感染,减少肺部感染.
    • 吴银霞; 蓝远妮
    • 摘要: 目的:探究给予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患者密闭式吸痰对其动脉血气的影响与护理干预.方法:选择2016.01~2018.12间我院接收的NRDS患儿共60例,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分成两组各有30例,对照组予以开放式吸痰,观察组予以密闭式吸痰,两组均采取护理干预,对两组吸痰前后血氧饱和度与吸痰时间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吸痰后的动脉血气有关指标和吸痰前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吸痰后的动脉血气有关指标和吸痰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吸痰所用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短,差异显著,P<0.05.结论:密闭式吸痰下对NRDS患儿动脉血气的影响较小,在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下,安全性较高,能缩短其吸痰所用时间,值得广泛采用.
    • 张宁
    • 摘要: 目的:探讨密闭式吸痰与开放式吸痰在脑出血昏迷呼吸机辅助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17年2月—2018年12月在我院行呼吸机辅助通气的90例脑出血昏迷患者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开放式吸痰,研究组实施密闭式吸痰.比较两组脑血管收缩压(SYS)、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颅内压(ICP)、排痰量及肺部感染的发生率.结果:与吸痰前相比,对照组吸痰后SYS升高、SpO2下降,而研究组SYS、SpO2无明显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吸痰后ICP水平均有所提高,且对照组高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排痰量较高、肺部感染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开放式吸痰相比,密闭式吸痰对脑出血昏迷呼吸机辅助通气患者SYS、SpO2、ICP影响较小,且排痰量较高,利于降低患者肺部感染率,对患者预后有积极作用.
    • 陈玥
    • 摘要: 目的:探讨密闭吸痰管在新生儿肺出血的应用效果与护理体会.方法:选择2015年10月至2019年10月期间新生儿肺出血患者32例作为该次研究对象,利用电脑抽签方式将其均分为两组,各16例,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开放式吸痰(OSS),观察组则采用密闭式吸痰(CSS).观察两组新生儿患者在每次吸痰后血氧饱和度变化.结果:经过观察后,观察组新生儿血氧饱和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新生儿肺出血患者实行密闭吸痰管吸痰可明显提高血氧饱和度,建议在临床上推广.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