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康复期精神分裂症

康复期精神分裂症

康复期精神分裂症的相关文献在1998年到2022年内共计116篇,主要集中在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临床医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6篇、专利文献79468篇;相关期刊65种,包括双足与保健、中国社区医师、当代护士(专科版)等; 康复期精神分裂症的相关文献由211位作者贡献,包括张程赪、纪红玉、乐季萍等。

康复期精神分裂症—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6 占比:0.15%

专利文献>

论文:79468 占比:99.85%

总计:79584篇

康复期精神分裂症—发文趋势图

康复期精神分裂症

-研究学者

  • 张程赪
  • 纪红玉
  • 乐季萍
  • 倪文博
  • 周锦
  • 张玉青
  • 张芬
  • 李亚男
  • 武丽
  • 焦淑芬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璇璇; 张李斌; 刘峥; 杨喆; 李丽娜
    • 摘要: 探究正念训练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正念觉知水平和抑制控制能力的影响。选取54名康复期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正念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康复治疗,正念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进行8周正念训练。结果发现:(1)在正念觉知方面,正念组后测得分显著高于前测,对照组前后测得分无显著差异;正念组后测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2)在抑制控制方面,正念组后测Stroop任务反应时显著低于前测,对照组前后测反应时无显著差异;正念组后测反应时显著低于对照组。结果表明,正念训练有助于提高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正念觉知水平和改善其抑制控制能力。
    • 胡颖萃
    • 摘要: 目的探讨综合心理治疗与干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50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综合心理治疗及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住院精神病人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评分。结果干预后,研究组抑郁自评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社会功能各项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综合心理治疗与干预可缓解康复期分裂症患者抑郁症状,改善其社会功能和生理功能。
    • 曲宁; 梁婷婷
    • 摘要: 目的探究再创造式音乐治疗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自尊感和康复疗效的影响。方法60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和工娱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再创造式音乐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罗森伯格自尊量表(SES)、住院精神病人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SE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SES评分(19.83±3.84)分高于对照组的(16.90±1.77)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工疗情况、生活能力、社交能力、关心兴趣评分及总分分别为(12.77±1.91)、(10.00±2.15)、(5.80±1.75)、(11.63±2.83)、(44.60±6.73)分,低于对照组的(16.00±2.20)、(11.93±2.12)、(6.90±1.13)、(14.57±2.13)、(55.20±7.87)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再创造式音乐治疗有利于提高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尊感及康复疗效。
    • 易文琳; 余雨枫; 陈绍传; 王影; 张夏梦; 童禹浩; 吕显贵
    • 摘要: 目的调查成都市社区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后续制订干预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随机结合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成都市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3例患者利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与自我感受负担量表进行调查。结果社区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感受负担量表总分为(32.19±9.48)分。病程、疾病平均月支出、费用支付方式、住院次数影响患者自我感受负担水平。结论社区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处于中等水平且受多种因素影响,应针对影响因素制订切实可行的心理干预方案,减轻患者自我感受负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患者融入社会。
    • 时慧萍; 祝梦瑶; 张艳
    • 摘要: 目的 探讨基于PERMA模式的积极心理干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自尊、病耻感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驻马店市第二人民医院2021年4月—2022年3月收治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基于PERMA模式的积极心理干预。采用自尊量表(SES)、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Link病耻感量表及生活质量量表(SQLS)评估患者干预前后自尊水平、病耻感及生活质量。结果 2组患者干预后SES、ITAQ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干预后Link病耻感量表贬低-歧视感知、保密、退缩、教育、挑战、分离、误解、不同/羞耻维度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干预后SQLS中心理社会、动力和精力、症状和副作用3个分量表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PERMA模式的积极心理干预能显著改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自尊、自知力和病耻感,提高其生活质量。
    • 董玉冰; 李晓燕; 宋盟
    • 摘要: 目的:探索回归家庭干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和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选用2020年9月至2021年11月84例我院康复期精神分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各42例,应用传统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和心理干预的患者为对照组,应用传统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和心理干预的基础上愿意参与回归家庭干预辅助治疗的患者为观察组。使用量表评估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病耻感水平和社会功能恢复状况,8w后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状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贬低-歧视感知、保密、退缩、教育、挑战、分离、误解以及羞耻分数均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工疗情况、生活能力、社交能力、讲究卫生能力以及关心和兴趣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心理社会、动力和精力以及症状和副作用分数明显降低(P<0.05)。结论:回归家庭干预能够明显改善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耻感,显著促进患者社会功能、家庭功能,从而提升其生活质量,帮助患者更好的回归家庭,回归社会,有助于全面康复的完成。
    • 张国庭
    • 摘要: 目的:探讨计算机认知矫正治疗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交焦虑造成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是60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2018.11-2019.12),随机分常规治疗对照组、联合计算机认知矫正治疗观察组,各30例.结果:在焦虑量表评定上,观察组得分明显更低,且观察组社会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方面评分较高,数据对比有着较大区别(p<0.05).结论:计算机认知矫正治疗在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对焦虑情绪改善以及日常生活能力与社会功能提高具有积极意义,价值显著.
    • 邱森新
    • 摘要: 目的 深入分析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护理方法.方法 择取时间段为2020年2月-2021年2月期间,研究对象为在我院治疗的50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照数字表达法分为2组,每组25例患者.对照组接受一般护理,观察组接受心理护理,将两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后的焦虑情绪、抑郁情绪评分进行对比.结果 经过不同护理后,观察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后的焦虑情绪、抑郁情绪评分均比对照组情绪评分低,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焦虑情绪、抑郁情绪通过心理护理能够有效缓解,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是一项值得广泛推荐的护理应用.
    • 沈菊芬
    • 摘要: 目的分析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循证护理的心理康复效果。方法随机将本院收治的80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分成两组,40例对照组、40例研究组。将普通护理措施用于对照组,在普通护理前提下,将循证护理干预用于研究组。护理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抑郁评分、焦虑评分、不良情绪评分。结果护理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孤独量表(UCLA)评分,研究组各项分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心理康复效果更好,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实施循证护理,可以提升心理康复效果,值得进行推广。
    • 王晓璐
    • 摘要: 目的探讨基于护士主导的电话随访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功能和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经治疗病情好转出院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出院指导,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实施基于护士主导的电话随访。随访6个月,采用家庭功能评价量表(FAD)评价两组患者的家庭功能,采用住院精神病患者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评价两组患者的社会功能。结果随访6个月,两组患者均实际完成随访41例。观察组问题解决、沟通、情感反应、行为控制评分分别为11.72±2.45、16.25±3.56、12.21±2.86、18.25±1.63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工疗情况、生活能力、关心和兴趣、社交能力评分分别为13.62±1.73、11.35±1.46、10.04±1.27、8.82±1.34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护士主导的电话随访有助于改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功能和社会功能,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