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园经济
庭园经济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16年内共计107篇,主要集中在农业经济、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林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9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12294篇;相关期刊60种,包括农村经济、四川财政、科技与企业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2008年中国水土保持学会小流域综合治理与新农村建设研讨会、全国立体农业、庭院经济与乡村循环经济研讨会等;庭园经济的相关文献由120位作者贡献,包括万福军、余养仕、邱益三等。
庭园经济—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2294篇
占比:99.14%
总计:12401篇
庭园经济
-研究学者
- 万福军
- 余养仕
- 邱益三
- 陈栋贤
- GUO Zhongsheng
- 万智山
- 于建安
- 于树璋
- 余永华
- 余金宝
- 兰远祥
- 冯世民
- 况文军
- 刘东飚
- 刘华兰
- 刘玉英
- 吴传一
- 周述康
- 周重光
- 周铎
- 唐光旭
- 唐志军
- 姚明才
- 姚桂林
- 姜金余
- 孙广军
- 孙红珍
- 孟天友
- 安韶山
- 岳中键
- 张世余
- 张庭魁
- 张德明
- 张思竹
- 张文山
- 张晓明
- 张法中
- 惠志勇
- 施桂弟
- 易明瑞
- 曹世雄
- 本刊编辑部
- 朱文良
- 朱逢海
- 李仕雄
- 李俊颖
- 李其江
- 李壁成
- 李宏来
- 李忠国
-
-
-
李新江;
赵力毅;
梁其春;
谢登举;
韩玉峰
-
-
摘要:
依托东山村农户庭园经济开发实体,针对水土流失与干旱制约经济发展的客观问题,研究总结了东山村水土保持生态型农户庭园经济开发模式,即水土流失治理子系统是模式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种养殖生产子系统是模式获得经济效益的关键、生态能源利用子系统是模式实现循环经济本质的途径和纽带.1998-2009年该模式在东山村实施后,农户庭园经济开发人均纯收入从130.0元增加到2 808.5元,平均每年增加243.5元,收到了较好的生态和社会效益.
-
-
肖冬梅;
陈婷;
肖静;
陈华春
-
-
摘要:
春季花香、秋季果韵,发展庭园果树,既可绿化美化村庄,又能给农户带来经济效益.文章浅析庭园果树发展前景及发展潜力,提出进一步发展庭院果树的5点建议.
-
-
陈振虎;
熊康宁
-
-
摘要:
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间内的热点问题,其进城务工行为,在给自身和家乡带来实惠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无法回避的弊端.鉴于此,本文探讨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的原因和利弊,并以庭园经济发展为例,说明了农村经济发展对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的积极作用.
-
-
-
-
-
-
-
-
范丽华;
余养仕;
王伴忠;
陈栋贤
- 《第十六届福建省科协年会农业分会》
| 2016年
-
摘要:
庭园(院)经济是指农户充分利用家庭院落的空间和承包地及各种资源,从事生产的一种家庭经营形式.本文分析指出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时期发展庭园经济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分析我省庭园经济主要类型及发展方向,提出开展可行的科学规划,建立良好的社会服务体系,加大政府对发展庭园经济的扶持力度,加快创断主体的经营理念的转变。
-
-
GUO Zhongsheng;
郭忠升
- 《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
| 2013年
-
摘要:
为了促进半干旱黄土丘陵区庭园经济产业化发展,在宁夏固原市河川乡上黄村,对制约庭园经济发展主要原因进行研究.结果发现,目前,人们对优良庭园经济树种红梅杏、早酥梨已经接受,但是良种化,修剪,雨水汇集,节水灌溉,地膜覆盖等技术普及率低,商品果率低,果品销路不畅.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红梅杏、早酥梨综合栽培管理技术体系,为加速以红梅杏、早酥梨中心的庭园经济产业化培育和生态文明建设服务.
-
-
-
-
-
陈栋贤;
黄金芳;
余养仕;
林国华
- 《第五届海峡两岸科技与经济论坛》
| 2006年
-
摘要:
福建山地多海洋阔,地形复杂生态多样,农业资源各有特色.各地劳作习俗不同,庭院生产历史悠久,庭院(园)经济类型多种,依靠科技改革创新,庭园经济发展较快.本文阐述福建庭院(园)经济发展现况、特点、作用和问题,进一步发展的思想和对策.通过发展庭园经济,促使"小庭院"成为"大产业",联成"大市场","小农民"造就"大企业家",在建设和谐美丽、文明富裕的现代新农村中做出新贡献.
-
-
郑健雄
- 《第五届海峡两岸科技与经济论坛》
| 2006年
-
摘要:
台湾岛内自1989年推展乡村旅游以来,走过萌芽、尝试错误、以及成长茁壮的历程,其中的发展模式与经验,值得祖国大陆推动乡村旅游时之参考,也许可以缩短「尝试错误」的摸索阶段,基于此,本文尝试从庭园经济的旅游吸引力观点进行乡村旅游发展策略之探讨,经由分析显示,台湾"农业主管部门"基于本位主义,仅将休闲农业定义在「农业」的初级产业范畴,未结合旅游业加以推动,政策焦点着重「体闲农业园区」硬件规划与建设:但政府其它部会基于施政表现、民间部门基于市场机制及生存法则,则采取「全面点火」推动模式,促使全台各地的乡村旅游发展空前热络,呈现「遍地开花」荣景!根据旅游吸引力观点,本文建议应针对目标市场进行设法提升庭园经济的旅游吸引力、重视旅游地庭园资源的挖掘与塑造、进行区域性「城乡互赖」庭园经济发展,谋求乡村旅游进一步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