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铅蓄电池
废铅蓄电池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234篇,主要集中在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电工技术、冶金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7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615356篇;相关期刊71种,包括大众科技、资源再生、中国金属通报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2016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环境安全与生态学基准/标准国际研讨会、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标准与基准专业委员会2013年学术研讨会、中国毒理学会环境与生态毒理学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研讨会、中国颗粒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等;废铅蓄电池的相关文献由397位作者贡献,包括张正洁、朱保义、王武钧等。
废铅蓄电池—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615356篇
占比:99.98%
总计:615498篇
废铅蓄电池
-研究学者
- 张正洁
- 朱保义
- 王武钧
- 马永刚
- 王雅琼
- 许文林
- 何艺
- 尹从友
- 胡磊
- 张俊丰
- 曹靖
- 王洪磊
- 范春红
- 许雷平
- 陈华勇
- 于少明
- 何德树
- 何思颖
- 何星锦
- 卢山龙
- 吕佳乐
- 孙燕子
- 廖继宝
- 张小兴
- 曹国庆
- 李献生
- 王玉
- 臧浩斌
- 赵玉富
- 赵玉才
- 郑洋
- 郭阳
- 陈扬
- 马光甲
- 马成兵
- 黄宪法
- 丘克强
- 刘俐媛
- 娄可柏
- 张海东
- 李富元
- 李忠河
- 祁国恕
- 葛飞
- 贾哲华
- 贾磊
- 陈彪
- 陈曦
- 黄妍
- 丁建础
-
-
董庆银;
郝硕硕;
谭全银;
李金惠;
刘敏;
陈凌宇
-
-
摘要:
基于电网企业的废铅蓄电池产生和处置现状,结合我国废铅蓄电池回收工作进展,以华北地区为重点研究区域,提出委托回收、联合回收和自主回收3种废铅蓄电池回收利用模式.对于具有废铅蓄电池资质单位较多的地区,优先考虑全部委托回收模式,有助于降低法律风险,并节约人力、物力.对于环保管理相对创新和管理理念先进的地区,考虑依托地市公司建设收集网点,由省公司统一管理和转移,并联合有资质的回收企业开展回收.对于以营利为目的,期望扩大回收业务的地区,建议考虑自主回收模式.无论采用何种模式,国家电网及其电网企业应建立和完善废铅蓄电池的信息化系统,将电池采购、维护及产废信息、台账记录、管理计划、转移联单等信息纳入系统进行管理,并实现与政府部门危险废物信息系统的数据对接.
-
-
-
张海东;
王修保;
李静
-
-
摘要:
为推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防治铅污染,国家有关部门正组织开展废铅蓄电池集中收集和转运试点。本文基于山东省开展的废铅蓄电池集中收集和转运试点工作,结合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所处背景和山东省废铅蓄电池回收体系建设进展,指出了地方层面在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建设规范的废铅蓄电池回收体系中亟待解决的试点目标、重点管理服务对象、打击对象与重点不准确和缺少激励和约束机制等问题,以期为环境管理部门在制定政策提供参考。
-
-
李雪;
郭春霞;
刘德杰;
王战喜;
龙建国;
赵永军;
王红霞
-
-
摘要:
我国铅蓄电池产销量约占全球市场比例40%以上,废铅蓄电池产生量大,但废铅蓄电池无序回收、非法拆解和冶炼,引发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在我国“双碳”目标背景下,根据生态环境部开展废铅蓄电池集中收集和跨区域转运试点工作的通知,河南省先行先试,率先在四个省辖市建设废铅蓄电池逆向物流回收体系,探索实践溯源管理模式,应用“物联网+溯源管理”信息化赋能,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河南省废铅蓄电池处理产能大,通过试点工作,探索建立和完善了废铅蓄电池回收处理管理政策,初步构建了逆向物流体系和溯源管理机制,规范回收环境效果明显,环境污染风险大大降低。实践证明试点技术可行、管理模式可行,形成了可借鉴、可复制的模式和经验。
-
-
单欢乐;
张淑贞;
王觉群;
王振云
-
-
摘要:
废铅蓄电池通过拆解和筛分后可得到大量的废铅膏和电解液,通常采用絮凝沉降的方法对它们进行分离和收集.但是,传统的PAM(聚丙烯酰胺)絮凝剂对用水条件较为苛刻,需要使用水质较好的自来水,直接限制了拆解分选系统所产生的电解酸液循环回收再利用的目的.本文结合分选拆解设备实际运行状况进行分析研究,提出直接用废电解酸液替代自来水的思路和方案,并相应创新改进与调整优化,生产出铅膏沉降用新型阳离子型PAM絮凝剂.
-
-
王铭
-
-
摘要:
以交城县一废旧物资回收有限公司为研究区,应用MODFLOW软件建立了地下水水流模型和溶质运移模型,模拟了废铅蓄电池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在人工防渗层破损非正常情况下的运移情况。数值模拟预测了污染物的影响范围、超标范围和最大运移距离。由预测结果可知,污染物主要沿水流方向运移,对水环境的影响随时间逐渐增大,硫酸盐对水环境的影响较大。
-
-
陈彪;
张俊丰;
黄妍;
曹靖;
葛飞;
吴光辉
-
-
摘要:
废铅蓄电池的回收一直是社会关注的重点,针对我国废铅蓄电池资源循环行业的进步需求,研究团队开展了研究和创新,历经四次创新,形成了“废铅蓄电池机械破碎分选-铅膏规范高温熔炼”“废铅蓄电池自动破碎分选-铅膏预脱硫-低温熔炼”“废铅蓄电池智能破碎分选-铅膏免冶炼低碳转化”“废铅蓄电池原位修复”四代技术和装备系统,实现由自动化向智能化、由粗犷加工向绿色技术的跨越,逐步缩短产业技术流程,提高资源利用率,从源头削减污染物并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推动行业的进步.
-
-
陈彪;
张俊丰;
黄妍;
曹靖;
葛飞;
吴光辉
-
-
摘要:
废铅蓄电池的回收一直是社会关注的重点,针对我国废铅蓄电池资源循环行业的进步需求,研究团队开展了研究和创新,历经四次创新,形成了"废铅蓄电池机械破碎分选-铅膏规范高温熔炼""废铅蓄电池自动破碎分选-铅膏预脱硫-低温熔炼""废铅蓄电池智能破碎分选-铅膏免冶炼低碳转化""废铅蓄电池原位修复"四代技术和装备系统,实现由自动化向智能化、由粗犷加工向绿色技术的跨越,逐步缩短产业技术流程,提高资源利用率,从源头削减污染物并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推动行业的进步.
-
-
蔡洪英;
张曼丽;
张益鑫
-
-
摘要:
2019年4月29日,国家公布重庆市(主城区)等"11+5"个城市(地区)作为国家"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城市.重庆将建立废铅蓄电池回收体系作为"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内容之一.本文通过梳理国家废铅蓄电池管理政策体系,结合重庆市废铅蓄电池管理现状和存在问题,从完善相关法律制度、落实生产者延伸责任、加强业务培训和专业指导、开展联合惩戒严厉打击非法收集、完善信息系统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研究指出,重庆应以"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为契机,从顶层设计制度体系、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机制体制联防联控、业务培训指导、完善信息统计系统等方面,进一步建立完善废铅蓄电池污染防治体系.
-
-
王铭
-
-
摘要:
以交城县一废旧物资回收有限公司为研究区,应用MODFLOW软件建立了地下水水流模型和溶质运移模型,模拟了废铅蓄电池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在人工防渗层破损非正常情况下的运移情况.数值模拟预测了污染物的影响范围、超标范围和最大运移距离.由预测结果可知,污染物主要沿水流方向运移,对水环境的影响随时间逐渐增大,硫酸盐对水环境的影响较大.
-
-
-
-
-
-
祁国恕;
张正洁;
陈扬
-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2学术年会》
| 2012年
-
摘要:
本研究对废铅膏固相电还原电化学机理进行研究,首次分别作出了Pb-SO42- -H2O体系的E-pH图和Pb-CO32-H2O系E-pH图;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对酸性/碱性电解介质的固相电还原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旨在为固相电解工艺的工业化推进及铅回收的清洁生产提供理论基础.
-
-
祁国恕;
张正洁;
陈扬
-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2学术年会》
| 2012年
-
摘要:
本研究对废铅膏固相电还原电化学机理进行研究,首次分别作出了Pb-SO42- -H2O体系的E-pH图和Pb-CO32-H2O系E-pH图;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对酸性/碱性电解介质的固相电还原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旨在为固相电解工艺的工业化推进及铅回收的清洁生产提供理论基础.
-
-
祁国恕;
张正洁;
陈扬
-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2学术年会》
| 2012年
-
摘要:
本研究对废铅膏固相电还原电化学机理进行研究,首次分别作出了Pb-SO42- -H2O体系的E-pH图和Pb-CO32-H2O系E-pH图;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对酸性/碱性电解介质的固相电还原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旨在为固相电解工艺的工业化推进及铅回收的清洁生产提供理论基础.
-
-
祁国恕;
张正洁;
陈扬
-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2学术年会》
| 2012年
-
摘要:
本研究对废铅膏固相电还原电化学机理进行研究,首次分别作出了Pb-SO42- -H2O体系的E-pH图和Pb-CO32-H2O系E-pH图;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对酸性/碱性电解介质的固相电还原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旨在为固相电解工艺的工业化推进及铅回收的清洁生产提供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