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底线道德

底线道德

底线道德的相关文献在1997年到2022年内共计67篇,主要集中在教育、伦理学(道德哲学)、中国政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6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037篇;相关期刊61种,包括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时代法学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教育基本理论专业委员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等;底线道德的相关文献由60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博识、隋立双、黎卫金等。

底线道德—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6 占比:5.98%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9%

专利文献>

论文:1037 占比:93.93%

总计:1104篇

底线道德—发文趋势图

底线道德

-研究学者

  • 刘博识
  • 隋立双
  • 黎卫金
  • 何怀宏
  • 张智勇
  • 张鹏
  • 徐飞
  • 李建德
  • 罗小松
  • 许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卢雪瑞
    • 摘要: 处于公共危机四伏与新型突发事件频发的当下社会,加强社会公德培育以促进社会整体公德水平的提升是回应公共危机治理现实诉求的重要途径。底线道德契合道德培育的规律和道德实践的本质,是公民道德建设的基点,也是破解公共危机治理中社会公德培育面临的困境与现实难题的切入口。从底线道德视角出发,立足公共危机治理情境,通过机制建设和法律调节等途径提升社会公德培育实效从而提高公共危机治理效率是可行且必要的。
    • 李昆泽
    • 摘要: 作为市民社会的基本法,《民法典》的出台必然会给其所在的法律系统及受法律规制的社会带来全方位的影响,包括民法调整领域的基本确定、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的调和以及私人权利对政府权力的约束等。这对以市场经济为规制对象、以政府为规制主体、坚持社会本位的经济法规制提出了新的理论要求。《民法典》形塑的“民法国家“”社会本位”和“市场主体”观念,蕴含着协同规制、服务规制和有限规制的理念,这要求经济法规制应当以保障新型协同关系为价值准星,以服务社会契约法益为终极追求,以克制政府权力滥用为“底线道德”。为应对规制目标、价值取向和规制原则上的新要求,经济法规制首先要在规制理念上有所创新,树立起在风险社会中多元主体共担责任、共同治理,但又各负其责且有一套理性构建的法律制度为保证的规制理念。如此,经济法规制才能在民法典时代更好地促进经济法宗旨的实现,从而使社会契约法益最大化。
    • 罗小松
    • 摘要: 加强底线道德建设,夯实底线道德,是治理道德失范的内在要求。当前底线道德失守表现在部分公民最基本的自然道德义务缺失、社会道德义务履行消极等方面。为进一步治理道德失范问题,开展底线道德建设可从建设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建立并推进“德法并举”的制度体系、加强底线道德话语体系建设、培育公民道德敬畏感等方面着手。
    • 罗小松
    • 摘要: 加强底线道德建设,夯实底线道德,是治理道德失范的内在要求.当前底线道德失守表现在部分公民最基本的自然道德义务缺失、社会道德义务履行消极等方面.为进一步治理道德失范问题,开展底线道德建设可从建设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建立并推进“德法并举”的制度体系、加强底线道德话语体系建设、培育公民道德敬畏感等方面着手.
    • 邵健飞; 孙兴昌
    • 摘要: 目前国内对“学术道德”的研究多从高校现状、状况成因、治理举措等角度切入,而这一概念本身却常被认为是自明的,少有对其理论依据的考究和层级关系的厘清.严格的“学术道德”中的具体道德原则并不能来源于经验归纳和既成规范的罗列,但可以从“学术”领域的设立目的和学术共同体的运作方式之事实的结合中,以后果主义伦理学“由善推出正当”的道德处理方式得出.而推理过程中需要首先考虑到的,则是每一学术环节的“底线道德”(存在标准)和“最高道德”(发展标准).学术运作三环节中经分析所得的六条关键词,即构成“学术道德”的基本框架.
    • 高璐
    • 摘要: 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对于一个人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的、有道德的、高尚的人至关重要;一个正确的价值导向,对于一个社会的稳定发展、积极向上、可持续协调发展不可或缺.社会主义要健康发展,必须要有明确的价值观定位;社会主义要凝聚人心,必须要有立足于现实性和可能性的价值理想.本文通过对道德进行分类,探讨"道德人"与"道德模范"的不同,得出底线道德的认定标准:最基本要求的道德与能够保障个体权利的道德.将这些底线道德与全体国民的道德方向引向一致,使整个社会的发展与道德的发展呈现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真正让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与时俱进.
    • 刘晓希
    • 摘要: 当兼有"艺术"属性的"电影"与"作文"的"叙事"和"评论"产生关联,并沿继着中国"文以载道"的文化传统,"电影叙事"亦或"电影评论"将不可避免地于伦理实践的"真实"发生中溢满对"善"和"美"的追求与向往。此外,在区分了"伦理"和"道德"以及肯定了"共同伦理(全球伦理)"和"底线道德"的可能性之后,"电影叙事伦理"包括与之相关的电影评论的伦理性问题便理应内化成为中国电影创作情理结构的行动自觉。
    • 阮航
    • 摘要: 对于孔子“言必信,行必果”的一段相关论述,目前有多种不乏歧义的解读。通过结合原文语境的辨析,本文指出了产生歧义的原因;并认为,儒家所倡导的“信”德是分层次的,而“言必信,行必果”当定位为一种底线道德。基于这样的解读,儒家的“信”德就不仅可以为思考当代经济伦理学中的相关问题提供思路,而且可以就此提出一种富有儒家特色的企业底线道德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