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力三轴度
应力三轴度的相关文献在1993年到2023年内共计130篇,主要集中在力学、金属学与金属工艺、一般工业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3篇、会议论文12篇、专利文献732908篇;相关期刊70种,包括西北工业大学学报、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焊接学报等;
相关会议12种,包括第23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塑性工程学术年会暨第五届全球华人塑性技术研讨会、第八届全国工程结构安全防护学术会议等;应力三轴度的相关文献由382位作者贡献,包括黄西成、陈刚、李营等。
应力三轴度—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732908篇
占比:99.98%
总计:733033篇
应力三轴度
-研究学者
- 黄西成
- 陈刚
- 李营
- 张建强
- 张玮
- 徐伟芳
- 赵震
- 伍星星
- 刘建湖
- 刘福广
- 吴卫国
- 姚兵印
- 孟利平
- 庄新村
- 张国栋
- 张磊
- 李太江
- 杜志鹏
- 王涛
- 虞松
- 姚迪
- 张伦平
- 张克实
- 张方举
- 徐艾民
- 曹宇光
- 杨凤鹏
- 杨锋平
- 甄莹
- 蔡力勋
- 衣海娇
- 邵珠山
- 丁浩敏
- 冯维明
- 刘建生
- 包陈
- 史永晋
- 向华
- 周勐弢
- 孙秦
- 师俊平
- 张伟
- 张士华
- 张必良
- 张毅
- 朱海清
- 杨晨
- 杨波
- 樊黎霞
- 段兴旺
-
-
吴少洋;
张建伟;
卢凤强;
李元鑫;
秦瑾鸿
-
-
摘要:
针对高速冲击、机械成型加工等数值模拟中广泛应用的Johnson-Cook(J-C)损伤模型失效参数求取问题,对18CrNiMo7-6合金钢材料开展了3个系列的力学实验。通过缺口试样准静态拉伸实验和有限元模拟,确定了既考虑空间分布效应,又考虑应变累积效应的应力三轴度的计算方法。结果表明:失效应变随应力三轴度的增大而减小;通过10^(-3)、10、10^(3)s^(-1)应变率下的拉伸实验与霍普金森拉杆(SHTB)冲击实验,发现随着应变率的增大,材料屈服强度有所增加,表明了材料有明显的应变率强化效应,并且失效应变随着应变率的增大而增大;在25、200、300、400°C的拉伸实验中发现随着温度的升高,材料屈服强度逐渐降低,但材料的抗拉强度在300°C时要高于200°C下的结果,并且随着温度的升高失效应变逐渐减小。根据上述实验结果拟合得到了J-C损伤模型失效参数,从拟合优度可以看出拟合所得参数的可靠性。最后通过Taylor冲击实验与有限元模拟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当冲击速度为430 m/s时,实验与仿真得到的冲击试样均发生了破坏,并且有限元模拟得到的试样破坏形态与实验结果最大误差为6.3%,结果吻合良好,验证了所选用的J-C损伤模型的合理性以及实验所得参数的有效性。
-
-
刘素贞;
崔子妍;
张闯;
金亮
-
-
摘要:
针对电磁超声信号信噪比低这一问题,在利用相对非线性系数预测抗拉强度的同时引入应力三轴度来提升塑性损伤试件抗拉强度预测的准确性。建立了电磁超声非线性检测塑性损伤试件的有限元三维仿真模型,计算两个特征参量:应力三轴度和相对非线性系数,研究试件的内部应力状态特征和电磁超声检测信号的频谱特征。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这两个特征参量敏感的损伤阶段不同,应力三轴度对塑性损伤中后期较为敏感,而相对非线性系数对前期损伤较为敏感。建立了电磁超声非线性检测塑性损伤试件的实验平台,对不同塑性损伤试件进行电磁超声检测,测得其相对非线性系数;通过电子万能试验机测得抗拉强度,进一步对不同塑性损伤试件的相对非线性系数与抗拉强度的关系以及应力三轴度与抗拉强度的关系进行了量化分析,把两个特征参量结合进行抗拉强度的预测可以提高其预测的准确度。
-
-
吴浩;
韦凯;
郭恭兵;
薄栋乾;
王平
-
-
摘要:
为了科学探究地铁扣件e型弹条真实受载情况下的受载特征,基于DTⅢ型扣件系统建立e型弹条精细化三维有限元模型,结合金属材料塑性变形和断裂机理研究中的应力状态参数概念,计算分析正常安装状态与共振状态下弹条的断裂危险位置和断裂类型。研究结果表明:弹条现场断裂位置普遍出现在小圆弧与中肢连接处,弹条在正常安装状态下其等效应力最大值出现在小圆弧与跟段连接处,与弹条现场断裂位置不一致,而最大应力三轴度以及最小应力软性系数与现场断裂位置高度吻合,表明应力状态参数可以更好地描述弹条的断裂危险点。在钢轨波磨引发的共振条件下,弹条最大应力三轴度以及最小应力软性系数同样出现在小圆弧与中肢连接处,并且弹条最大应力三轴度增大60.3%,最小应力软性系数减少5.4%,弹条更易于发生脆性断裂。弹条小圆弧与中肢连接处横断面的罗德系数显示,小圆弧内侧约等于1,外侧约等于-1,这表明此处横断面受弯曲应力作用。e型弹条在钢轨波磨引起的共振条件下,弹条小圆弧与中肢连接处易于产生微裂纹,同时小圆弧内侧拉应力场会加速裂纹扩展,从而导致弹条瞬间脆断。
-
-
伍星星;
孟利平;
刘建湖;
王海坤;
张伦平
-
-
摘要:
应力三轴度对船用钢的断裂损伤具有很强的影响。本文通过对典型船用钢Q345B、921A等两种金属材料开展不同应力三轴度下的力学性能试验,利用电镜扫描技术对各试件断裂后的破口进行观察,采用数值仿真手段对试件断裂过程进行模拟,揭示了应力三轴度对船用钢断裂破坏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1)试件断裂过程中应力三轴度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剪切试件除外),断裂时刻试件断口位置应力状态分布不一致,结合电镜扫描结果确定了各类试件起始破坏位置;(2)不同应力三轴度下试件断口形态存在较大区别,剪切试件主要形成剪切带而引起破坏,拉伸试件主要由孔洞成长形成韧窝破坏;(3)应力三轴度“断崖现象”与试件类型存在较大关系。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为后续断裂准则的拟合及材料断裂力学性能试验的开展提供指导。
-
-
马铭辉;
余毅磊;
蒋招绣;
王晓东;
王江波;
高光发
-
-
摘要:
为研究675高强装甲钢在受到弹丸冲击后的动态响应问题,需要确定一套适用于侵彻仿真计算的675装甲钢的材料模型.通过开展675装甲钢的动静态力学性能试验和材料断裂实验,并且根据实验结果对675装甲钢材料的Johnson-Cook本构模型和失效模型参数进行了拟合.同时,根据弹道试验建立了仿真侵彻模型,将数值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通过材料性能实验得到的675装甲钢的Johnson-Cook本构和失效模型应用于弹靶侵彻的数值仿真时,得到的仿真结果与弹道试验结果的平均误差为6.5%,最大误差不超过10%,拟合得到的Johnson-Cook本构模型和失效模型参数的可靠性较高,对675装甲钢在冲击载荷下的仿真计算具有重要意义.
-
-
杨刚;
张冲;
娄燕山
-
-
摘要:
目的结合复杂加载状态试验、塑性和损伤断裂本构模型及有限元应用,实现AA5182-O铝合金在复杂加载状态下塑性变形和损伤断裂行为的精确表征。方法通过拉伸、剪切等试验,研究5182-O在剪切、单向拉伸、平面应变拉伸等复杂应力状态下的力学性能,应用pDrucker方程来表征其复杂加载状态下的塑性变形和损伤断裂特性。采用逆向工程方法实现pDrucker屈服方程和pDrucker断裂准则的精确标定。将标定后的塑性本构模型和损伤断裂准则应用到ABAQUS/Explicit中,预测不同试件的塑性变形和损伤断裂情况。结果通过有限元模拟与试验结果的对比,发现有限元仿真准确预测了5182-O在复杂加载状态下的力-位移曲线和损伤断裂情况。结论有限元模拟与试验结果的对比表明,pDrucker方程可以实现5182-O铝合金在复杂加载状态下塑性成形性能的精确表征。标定的pDrucker方程可应用于5182-O冲压成形过程的有限元分析、模具设计和工艺优化中。
-
-
袁良柱;
苗春贺;
单俊芳;
王鹏飞;
徐松林
-
-
摘要:
结合混凝土试件的真三轴静载冲击实验结果,分别运用考虑应变率效应的Holmquist-Johnson-Cook(HJC)模型和考虑静水压效应的Drucker-Prager(DP)模型进行数值分析,以探讨研究混凝土试样应变率效应和惯性效应的方法。在探究混凝土的应变率效应和横向惯性效应的关系时,使用HJC模型的数值模拟结果来拟合DP准则的各个参数。结果表明:随着应变率的升高,混凝土的强度会提高,并且这种强度的提高,也有一部分原因是第一应力不变量I_(1)的增大所导致的。因此,混凝土试件的应变率效应和横向惯性约束具有较强的耦合作用。理论和数值分析了冲击下试样内部的横向应力分布特征与应变率、静水压和试样尺寸的关系,结果发现:试样内部横向应力的幅值随着应变率、静水压的升高而增大,但随着试样尺寸的增大而减小。为了探讨横向惯性带来的强度提升效果,提出了一个有关冲击方向最大应力σ_(x)和等效应力σ_(e)的参数ξ,且ξ=(σ_(x)−σ_(e))/σ_(x)。此参数具有尺寸效应、应变率效应和静水压效应,但是此参数与应力三轴度的关系表现出应变率无关特性,可为应变率效应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
-
石哲任;
赵凌燕;
王正;
杨永杰
-
-
摘要:
为了研究裂纹长度对异种金属焊接接头裂纹扩展驱动力的影响,采用机械预压缩法在裂纹前端引入残余应力,模拟了残余应力与外加载荷共同作用下焊接接头紧凑拉伸试样裂纹端部应力应变的分布。结果表明:裂纹长度会引起裂纹前缘残余应力场的显著改变;由于材料力学性能不均匀导致的焊缝界面处的应力偏差,会引起裂纹扩展方向发生变化;低屈服强度材料对应着更高的应力三轴度,裂纹的萌生,起裂和扩展都容易出现在镍基合金焊缝中。与长裂纹相比,短裂纹更容易发生起裂和扩展。
-
-
秦彩芳;
许泽建;
窦旺;
杜雨田;
黄风雷
-
-
摘要:
工程应用中,金属材料和结构往往处于复杂应力状态。材料的塑性行为会受到应力状态的影响,要精确描述材料在复杂应力状态下的塑性流动行为,必须在本构模型中考虑应力状态效应的影响。然而,由于在动态加载下材料的应变率效应和应力状态效应相互耦合、难以分离,给应力状态效应的研究和模型的建立造成很大困难。通过对Ti-6Al-4V钛合金材料开展不同加载条件下的力学性能测试,提出了一个包含应力三轴度和罗德角参数影响的新型本构模型,并通过VUMAT用户子程序嵌入ABAQUS/Explicit软件。分别采用新提出的塑性模型和Johnson-Cook模型对压剪复合试样的动态实验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新模型不仅在对材料本构曲线的拟合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而且由该模型所得到的透射脉冲和载荷-位移曲线均更加准确。因此,该模型能够更精确地描述和预测金属材料在复杂应力状态下的塑性流变行为。
-
-
张博文;
万正权;
张爱锋;
于翔宇;
徐强
-
-
摘要:
TA31钛合金由于其塑韧性高、可焊性好等优点,已成为深海装备的优先选用材料之一。本文以TA31钛合金为研究对象,首先开展典型钛合金试件的断裂性能试验,分析应力三轴度等参量对TA31钛合金断裂性能的影响规律,借助扫描电镜对试件的断后形态进行断口分析,阐明TA31钛合金在复杂应力状态下的断裂失效机理。然后,在Johnson-Cook模型中引入平均应力三轴度参数的影响,形成计及应力状态参量影响的本构关系模型,通过试件试验数据进行模型参数校准,建立适用于复杂应力状态下的TA31钛合金塑性硬化模型,并将该模型扩展应用于深潜器耐压球壳结构极限承载能力的评估中。本研究可为深海装备钛合金结构设计与评估提供研究基础。
-
-
甄莹;
田宏军;
衣海娇;
曹宇光
- 《第六届中国油气管道完整性管理技术交流大会》
| 2018年
-
摘要:
本文为研究应力三轴度对金属材料延性断裂过程的影响,以三点弯试件为研究对象,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利用显示动力分析方法模拟了试件的延性断裂过程,分析了应力三轴度的应变路径和空间分布效应,结果表明:应力三轴度随等效塑性应变增加而增加;裂纹尖端处的应力三轴度在试件厚度方向对称分布,在中心处取得最大值,并对裂纹尖端塑性区面积具有显著影响;裂纹扩展方向的应力三轴度绝对值关于试件旋转中心对称分布.
-
-
-
QI Shuang;
祁爽;
CAI Li-xun;
蔡力勋;
BAO Chen;
包陈;
YAO Di;
姚迪
- 《第23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
| 2014年
-
摘要:
本文利用有限元辅助测试(Finite element Aided Testing,FAT)方法测得了四种工程材料的等效全程单轴本构关系,基于此全程本构关系对拉伸过程中漏斗试样的应力三轴度演化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并同基于Bridgman应力修正后的单轴本构关系得到的漏斗试样漏斗根部截面中心处应力三轴度计算公式结果进行了比较.得到了四种材料的等效全程单轴本构关系、破断应变、破断应力和漏斗根部截面上应力三轴度分布随截面中心Von-Mises等效应变的变化规律.同时基于三轴度理论还讨论了漏斗型试样的拉伸破断机理以及断口的形貌.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