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格重力异常
布格重力异常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178篇,主要集中在地球物理学、地质学、测绘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4篇、会议论文16篇、专利文献56805篇;相关期刊66种,包括地震学报、中国地震、河北地质等;
相关会议13种,包括2015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中国地质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全国测绘科技信息网中南分网第二十七次学术信息交流会等;布格重力异常的相关文献由484位作者贡献,包括申重阳、张景发、谈洪波等。
布格重力异常—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56805篇
占比:99.70%
总计:56975篇
布格重力异常
-研究学者
- 申重阳
- 张景发
- 谈洪波
- 杨光亮
- 付广裕
- 吴桂桔
- 佘雅文
- 王鑫
- 吴燕冈
- 姜磊
- 徐志萍
- 方盛明
- 玄松柏
- 王嘉沛
- 王谦身
- 高敏
- 付萍杰
- 傅容珊
- 姜文亮
- 孟令顺
- 张永奇
- 杨利普
- 滕吉文
- 王振宇
- 许萍
- 黄建平
- 孙厚武
- 孙艳云
- 宋学锋
- 屈进红
- 张展伟
- 张科
- 徐顺强
- 方剑
- 施兴
- 施凯威
- 李德庆
- 李行素
- 汪健
- 潘瑞林
- 王万银
- 王光杰
- 王延涛
- 王明
- 罗锋
- 郭志宏
- 陈石
- 骆遥
- 丁晓光
- 任飞龙
-
-
李祎昕;
蒋丽丽;
王超;
王营;
李伯男;
张媛;
赵晓恕;
张言珑;
刘茂川;
张勇
-
-
摘要:
利用沈阳北部地热田以往钻孔、重力、可控源大地电磁测深测量结果,建立沈北地热田热储概念模型和综合地球物理三维可视化模型,使用布格重力异常模拟沈北盆地形态提取更多有用信息,总结以往失败钻孔的原因,圈定了新的找矿远景区,提高了探测结果的可应用性,提升地热找矿效果.
-
-
申宇彤;
杨光亮;
谈洪波;
王嘉沛;
张明辉;
申重阳
-
-
摘要:
川滇及邻区是青藏高原东流物质往SE-SSE旋转和逃逸的主要场所,地质构造与地震活动十分活跃.本文总结了川滇及其邻区区域布格重力异常和地壳密度结构研究的近期成果和重要进展:(1)利用重力与GNSS定位技术,获得了8条重力探测剖面的布格重力异常信息,利用多种地球物理观测共同约束的重力反演技术,构建了青藏高原东南缘及邻区地壳密度结构的基本构架;(2)通过小波分解及归一化梯度等重力信号分离、提取方法,发现了川滇菱形地块顺时针旋转运动的重力学新证据;(3)通过玉树M_(s)7.1、芦山M;7.0和鲁甸M_(s)6.5地震的科考研究,加深了对青藏高原东南缘地震孕育构造环境的认识:大型左旋走滑剪切断裂带(甘孜—玉树、鲜水河、小江)和大型逆冲推覆构造(龙门山)两侧密度结构差异显著,两大构造均为区域地震活动控制性断裂,鲁甸震区地震活动可能与小江断裂带“东迁”作用有关;龙门山断裂带的推覆特征和滑脱层构造,可能是芦山地震发生在后山断裂的重要因素.
-
-
周磊;
杨元德;
郝卫峰;
李斐;
晏鹏
-
-
摘要:
本文将卫星重力数据与威德尔海船测重力数据进行对比验证,利用Parker方法获取威德尔海沉积盆地布格重力异常;在此基础上建立沉积盆地模型,计算莫霍面补偿效应和沉积过程的重力效应比值,探索威德尔海沉积盆地重力异常与波长之间的联系;采用Airy-Hesikanen均衡模型计算均衡异常,探讨海陆边界的均衡状态.结果表明:(1)威德尔海沉积盆地布格重力异常值随波长变化呈现不同特征:波长为200~600 km(对应沉积盆地宽度为100~300 km)的布格重力异常主要呈现正值,而波长为80~200 km(对应沉积盆地宽度为40~100 km)的布格重力异常主要为负异常.(2)基于沉积盆地模型分析表明,威德尔海沉积盆地重力异常正值可能并不是由地壳长期底侵作用形成,而是沉积作用与裂隙作用共同导致的结果.(3)威德尔海沉积盆地边界的均衡重力异常表现为高负值,反映了威德尔海盆地沉积过程与冰架排挤系统有关.
-
-
张永奇;
韩美涛;
张恩会;
郑增记;
曹建平;
宋普伟
-
-
摘要:
基于EGM2008重力场模型计算获得了渭河盆地及邻区布格重力异常。采用小波多尺度分解方法对布格重力异常进行了4阶小波逼近和小波细节分解,同时基于平均径向对数功率谱方法定量化地计算出1~4阶小波细节和小波逼近所对应的场源平均埋深。结合区域地质和地震资料,对获得的重力场结果进行分析,得到如下结论:①鄂尔多斯地块、渭河盆地、秦岭造山带3个一级构造单元的布格重力异常之间存在明显差异;构造区内部重力异常也存在横向的显著差异。布格重力异常的走向、规模、分布特征与二级构造区及主要的断裂具有一定的对应关系。②渭河盆地及邻区布格重力异常1~4阶细节对应4~23 km不同深度的场源信息,鄂尔多斯地块南缘东、西部的地壳结构存在明显的差异;渭河盆地凹陷、凸起构造区边界清晰,断裂边界与重力异常边界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秦岭造山带重力异常连贯性不好,东、西部重力异常变化特征表现出明显的差异。③渭河盆地及邻区布格重力异常分布与莫霍面埋深具有非常明显的镜像关系。渭河盆地及邻区地震主要分布在六盘山—陇县—宝鸡断裂带、渭河断裂与渭南塬前断裂交汇处、韩城断裂与双泉—临猗断裂交汇处。渭河盆地及邻区重力异常主要由中上地壳剩余密度体所影响,这可能是该区地震以浅源地震为主的主要原因。
-
-
刘坤
-
-
摘要:
根据以往地质资料成果,在勘查区内进行重力测量,建立重力异常特征与成矿地质环境、矿(带)体间的相互关系。了解工作区的重力场分布特征,圈定了布格重力异常区及断裂构造的推断,以取得找矿突破。
-
-
陶鹏飞;
张静;
陈实;
李延清;
屈栓柱;
冯治汉;
胡尊平;
牛辉;
杨屹
-
-
摘要:
新疆阿奇山铅锌矿区为中大型矿床,本文分析了阿奇山矿区岩矿石物性资料特征,通过分析激电中梯、重力、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瞬变电磁测深、对称四极激电测深,对比了不同物探找矿方法的有效性,认为“剩余重力异常+可控源大地电磁测深+激电测深”找矿效果明显。总结出阿奇山铅锌矿的物探找矿标志,为研究阿奇山铅锌矿物探特征及开展地质勘查提供了一定科学依据。
-
-
徐龙生;
路瀚;
黄天统;
苑东洋
-
-
摘要:
多元统计分析是一门从经典统计学发展而来的一个分支学科,是一种综合分析方法,能够在多个对象和多个指标互相关联的情况下分析它们的统计规律。常用的有相关分析、回归分析、聚类分析、判别分析、主成因分析、因子分析、对应分析、典型相关分析、统计分析等等。将多元统计分析与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的应用案例相结合,展现了多元统计思想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中的关键作用。特别是在重力勘查中、远区地形改正半径的选取,岩石地球物理参数的统计分析,布格重力异常改正中起算点位置及高程的选取,中间层改正的变密度多元化中间层密度的选择和确定,有着不可或缺和取代的重要作用。在地球化学异常分析中多元素共生组合因子分析,异常结果分析起着积极主要的作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有很多,在各个学科都得以广泛应用,尤其在地球科学中亦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
-
侯晓真;
马栋;
屈曼;
陈建国;
刘洪良;
张展伟
-
-
摘要:
静态重力场变化可为地壳深部结构研究提供重要基础数据.本文利用小波多尺度分解方法,对河北及邻近区域(110°~120°E,36°~42°N)的布格重力异常、Airy均衡重力异常数据资料进行了处理分析,得到了不同尺度下的分解结果.结果表明:张渤带、山西带在中上、中下地壳存在一定程度的异常,破坏性地震主要发生在重力异常正负差异高值转换区及地震带的交汇部位;布格重力异常在4阶小波细节分解结果(近莫霍面处)中显示张渤带中段存在正负差异高值异常,在一定程度上佐证了该区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地幔物质上涌的通道,通过此次实验对研究区内地质情况及孕震环境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
-
-
侯晓真;
马栋;
屈曼;
陈建国;
刘洪良;
张展伟
-
-
摘要:
静态重力场变化可为地壳深部结构研究提供重要基础数据。本文利用小波多尺度分解方法,对河北及邻近区域(110°~120°E,36°~42°N)的布格重力异常、Airy均衡重力异常数据资料进行了处理分析,得到了不同尺度下的分解结果。结果表明:张渤带、山西带在中上、中下地壳存在一定程度的异常,破坏性地震主要发生在重力异常正负差异高值转换区及地震带的交汇部位;布格重力异常在4阶小波细节分解结果(近莫霍面处)中显示张渤带中段存在正负差异高值异常,在一定程度上佐证了该区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地幔物质上涌的通道,通过此次实验对研究区内地质情况及孕震环境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
-
-
罗翔飞;
秦建增;
李洋洋;
李勇江;
宋金跃;
姚家骏;
王泽源
-
-
摘要:
泰安—诸城高精度重力观测剖面,位于华北克拉通的东部,是中国东部重要的构造带且是地震活动的重要地段,利用剖面相对重力联测与同址GNSS三维坐标测量数据,得到剖面的重力异常,结合区域布格重力场、地球深部探测及地质构造成果,对剖面进行密度结构反演和剩余密度相关成像研究.结果表明:剖面布格异常变化范围为(-30.1~7.3)×10-5m·s-2,从西往东总体呈上升(泰安至沂源以低背景平缓逐渐上升与相应位置的高程呈现"同步型"变化;马站至张家楼以高背景逐渐上升与地形高程呈现"镜像型"变化)趋势,高低异常背景转折在沂沭断裂带西段150 km左右位置;背景异常是地壳厚度变化的反映,整体形态西深东浅,在沂沐断裂带地壳厚度隆起可能是地壳下地幔物质沿断裂向上入侵时,地壳产生挤压和膨胀隆起所致;剖面地壳密度呈现上、中和下三层结构,鲁西隆起、沂沭断裂带西部中下地壳局部存在低密度体,可能是上地幔物质上涌岩石含部分高温流体和熔融岩体所致,胶东地区保持了比较完整和均一的地壳结构特征,反映了胶东地区地壳活动不强;剖面的主要断裂带位置均能看到布格重力异常和剩余密度的变化,可能是断裂控制了地下介质的发育所致;剖面密度模型显示地下密度的分段特征和深浅构造差异,沂沭断裂带是鲁西隆起和胶东隆起的分界带;本文通过对布格重力异常和密度结构的特征研究,分析了地震活动、动力学背景与地壳密度结构的关系.
-
-
赵莲莲;
瞿伟;
张勤;
薛康
- 《2015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
| 2015年
-
摘要:
汶川地震及雅安地震均发生在龙门山断裂带地区.本文利用CSR发布的GRACE月重力场模型,计算了龙门山地区2008及2013年大震发生前后各三个月的布格重力异常,并对布格重力异常进行了向后差分处理,分析其变化与大震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龙门山地区布格重力异常分布与断裂带走向呈良好的镜像关系;雅安地震震后一个月四川盆地的布格重力异常基本恢复至震前一个月的情况,但汶川地震震后一个月的四川盆地重力异常尚未恢复至震前一个月的水平;龙门山地区震前震后布格重力异常变化为由负到正,且汶川地震震后龙门山地区正异常值明显大于雅安地震震后的该地区正异常值.
-
-
徐志萍;
方盛明;
李德庆;
姜磊;
杨利普
- 《2015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
| 2015年
-
摘要:
通过对华北地区1:50万布格重力异常数据进行小波多尺度变换,得到自地表至莫霍面深度范围内不同尺度的密度异常体产生的重力异常.讨论了各阶变换细节特性及相应地质构造特征,得到华北裂陷盆地的隆起、坳陷与重力异常的高、低存在明显的对应关系,并给出了它们的下延深度.分析得到华北裂陷盆地内深大断裂两侧岩石密度存在着较大差异,并对深大断裂的埋深进行了推测.
-
-
-
-
LI Cong-Ying;
李聪颖
- 《第十三届国家安全(军事)地球物理学术研讨会》
| 2017年
-
摘要:
山东半岛地区构造复杂,地震频发,基于该地区的布格重力异常资料,通过小波多尺度分解,提取2~5阶小波细节以及4阶小波逼近,研究了该区域的构造特征及断裂展布情况,结合地震震中资料,发现山东半岛地区地震多沿高低异常梯度带分布,呈NNE向,主要受NNE向深部断裂和地幔物质上涌的控制,其中3个区域地震活动性较强,应加强这些地区的地震活动性监测,以作出科学决策.
-
-
于传海
- 《2015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
| 2015年
-
摘要:
大陆或大洋的有效弹性厚度(Te)波谱反演研究中通常使用自由空间重力异常或布格重力异常与地形的对应关系,即导纳或相干性.尤其近年来许多学者越来越偏向使用布格重力异常通过计算布格导纳或布格相干性,从而反演Te值.由于与深部几十千米的地壳及岩石圈相比,大洋中沉积层的影响相对较小,因而很少有人关注大洋沉积盆地中沉积层对Te反演时的影响.通过对大洋中包含巨厚沉积盆地的区域研究发现,在有些沉积层较厚的区域利用小波反演得到的Te值偏高.而利用沉积校正后的重力异常在相同反演方法和参数下得到的Te的空间分布发生较大变化,如原来偏高的值变小或偏移.因而笔者认为大洋盆地中沉积层的重力作用对Te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影响,利用沉积校正后的布格重力异常数据来反演Te可能更为适合.
-
-
任飞龙;
王万银;
李建国;
李倩
- 《中国地质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
| 2013年
-
摘要:
中国北方沉积型铝土矿主要赋存于奥陶系灰岩界面的凹斗处,故可以通过布格重力异常的低值区来圈定靶区.但是布格重力异常在地形起伏地区会出现镜像虚假异常,这给靶区的圈定造成了一定的干扰.为使布格重力异常能更好的表征奥陶系灰岩界面的宏观起伏特征,从而能较准确的寻求铝土矿有利赋矿区域,通过使用滑动窗口回归分析技术对布格重力异常进行处理,以压制这种虚假异常.结果表明,奥陶系灰岩凹斗与布格重力异常回归分析剩余结果的低值区成对应关系.通过这种方法标定靶区,可以提高钻井见矿率,达到高效找矿的目的.回归分析方法可以直接对布格重力异常数据做处理来削弱地形带来的镜像虚假异常,使得布格重力异常数据在地形起伏较大的地方也可以得到利用。通过对研究区的综合分析,有三点认识:1.在地形平缓地区,布格重力异常可以表征奥陶系灰岩界面的宏观深浅变化特征;在地形复杂,高差较大的地区,布格重力异常通常与地形成镜像关系,不能单独作为靶区的依据,还应该结合其它地球物理资料做以判别。2.布格重力异常回归分析剩余结果可以有效地削弱跟地形相关部分的影响,能比较好的表征深部地层的深浅变化特征,依此确定的靶区更为准确。3.重力资料只能找出铝土矿可能的赋矿区域,并不能确定是否含矿以及矿层深度,应该结合其它物探方法加以判断并通过钻孔资料做验证。
-
-
-
WANG Yan-tao;
王延涛;
PAN Rui-lin;
潘瑞林
- 《煤矿采空区地球物理勘查技术暨第五届工程物探疑难问题研讨会》
| 2012年
-
摘要:
峪里、掩村煤矿采空盲区,受王庄煤矿、漳泽电厂、高压廊道、长邯高速公路控制,电磁法、震法不适于采空勘探,由于采空塌陷及变形使岩体密度产生差异,满足微重力法的基础,经现场核实、钻探验证及采空岩移变形分析,与勘探成果吻合,重力异常区下部存在岩体变形,且位于采空均匀下沉区内,基本查明了采空边界,也为采空区提供了一种方便、有效的勘探手段.
-
-
WANG Yan-tao;
王延涛;
PAN Rui-lin;
潘瑞林
- 《煤矿采空区地球物理勘查技术暨第五届工程物探疑难问题研讨会》
| 2012年
-
摘要:
峪里、掩村煤矿采空盲区,受王庄煤矿、漳泽电厂、高压廊道、长邯高速公路控制,电磁法、震法不适于采空勘探,由于采空塌陷及变形使岩体密度产生差异,满足微重力法的基础,经现场核实、钻探验证及采空岩移变形分析,与勘探成果吻合,重力异常区下部存在岩体变形,且位于采空均匀下沉区内,基本查明了采空边界,也为采空区提供了一种方便、有效的勘探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