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性收入
工资性收入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2年内共计617篇,主要集中在农业经济、经济计划与管理、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11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436063篇;相关期刊340种,包括领导决策信息、四川劳动保障、中国经济景气月报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中国农业经济学会2013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2013年全国中青年农业经济学者学术年会暨全国高等院校农林经济管理学科院长(系主任)联谊会、全国高校商务管理研究会第27次年会等;工资性收入的相关文献由546位作者贡献,包括张玉鹏、李清秀、刘佳等。
工资性收入—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436063篇
占比:99.86%
总计:436680篇
工资性收入
-研究学者
- 张玉鹏
- 李清秀
- 刘佳
- 汪晓文
- 潘剑虹
- 王宇露
- 贺文华
- 任美林
- 何磊
- 余志刚
- 关浩杰
- 冯雪芹
- 刘国斌
- 司林杰
- 吴玉芬
- 周德同
- 左义河
- 张冉冉
- 张广胜
- 彭腾
- 朋文欢
- 朱润喜
- 朱莉芬
- 李国正
- 李峰
- 李涛
- 李超
- 杨丽丽
- 杨小玲
- 杨文波
- 杨新荣
- 杨树成
- 杨金磊
- 林家豪
- 汤华然
- 汪晓辉
- 王亚
- 王小华
- 王平
- 王振华
- 王来栓
- 王永涛
- 王涛
- 王钊
- 甘宝珍
- 石丹
- 聂丹
- 胡君豪
- 胡雪琨
- 范炜
-
-
-
-
摘要:
3145万人据悉,2021年脱贫人口就业规模达到3145万人,比上年增加126万人,工资性收入显著提升,占比达到67.9%,为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提供了有力支撑。8.11万公里据悉,2021年全国累计完成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8.11万公里,其中村道安全生命防护工程6.11万公里。
-
-
李栋
-
-
摘要:
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农村绿皮书: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21-2022)》(以下简称《绿皮书》)。《绿皮书》预测,2022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达到20600元。《绿皮书》显示,在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要求下,考虑到中国经济增长和粮油价格等上涨并保持高位波动运行等推动农民增收多种因素,估计2022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600元。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约8800元、经营净收入约7100元、财产净收入约500元、转移净收入约4200元。《绿皮书》认为,工资性收入仍将是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考虑到2022年中国经济继续保持恢复性增长,农民工外出可能受不确定的新冠肺炎疫情等影响,但乡村振兴将为本地农民工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农民工总量估计继续保持小幅度增长。
-
-
张景博;
陈转青
-
-
摘要:
基于河南省1998—2019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民收入时间序列数据,通过使用VAR模型分析了劳动力转移和农民工资性收入以及经营性收入的关系。结果表明:双向因果关系存在于劳动力转移和工资性收入之间,劳动力转移对工资性收入的影响程度大于工资性收入对劳动力转移的影响程度,劳动力转移和农民经营性收入存在单向因果关系但关系不稳定。
-
-
沈嘉贤
-
-
摘要:
工资收入是民生之源。在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工资性收入占比超过一半,提高全社会劳动者工资收入水平、优化工资收入分配格局,是着力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的关键。党中央、国务院在支持浙江省高质量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意见中将“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试验区”确立为四大战略定位之一,在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着力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等方面提出具体任务,对进一步做好工资收入分配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
-
黄炳凯;
耿献辉
-
-
摘要:
基于机会成本视角,运用2001—2018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考察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对生猪养殖资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每提高1万元,资本养殖场和出栏量比例分别提高0.0465%和16%;(2)生猪养殖资本化是随着工资性收入增长,机会成本提高,小农户自然退出而形成的,其直接原因是资本养殖具有规模经济优势,形成对资本劳动的替代;(3)土地成本是资本养殖场发展的现实约束。此外市场规模、土地承载力和能繁母猪供给能力、交通通达性、环境规制和疫情冲击等均对生猪养殖资本化产生影响。基于此,为推动生猪规模养殖尤其是资本养殖,建议通过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在保障用地指标,降低环境治理成本和加强疫病防控指导等方面予以支持。
-
-
张曙
-
-
摘要:
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的主要目的,要采取一切措施增加广大农民群众的收入。分析历年数据,可以发现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纯收入无论是在增加值差距和增加幅度差距方面都处于收敛状态,但在绝对差距方面还较大。要增加农村居民人均收入,首先是要保障工资性收入和经营净收入不滑坡,其次是财产净收入。要保障农民工资性收入,需要有秩序地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根据对产业和收入关联数据的研究,发现要增加农民的收入,要选择收入分配效应相对大的产业;同时,充分发挥财产权利促进民族地区农民增收。
-
-
庄西真
-
-
摘要:
前些日子,我趁疫情缓和的时候回老家(山东莒南县的一个小村庄)住了几天,在陪父母聊天中了解到一些村庄内外的家长里短、旧闻新事。众所周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大量的农村人口或通过考学、或通过当兵、或通过打工进入城市就业居住。这改变了农民传统的收入结构,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40%以上来自进城务工的工资性收入;也改变了我国的城乡结构,到2021年年底,全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4.72%。村里人都到城市里去了,农村就空虚了,所以前些年搞农村研究的人都说大多数村庄里只有“386199部队”(指的是留守农村的妇女、儿童和老人)。这次回家,在街头巷尾、田间地头,我发现村子里的人与以往回家见到的的确有所不同,除了本就留守的妇女、孩子和老人外,多了些60后、70后,甚至还有一些80后及其以后年代出生的人。一问才知道,他们都是疫情期间在城里干不下去才回到村子里来的。
-
-
王苏宁
-
-
摘要:
增加农民可持续性收入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安徽省农民人均收入逐年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缩小,但仍有很大的增长空间。围绕如何增加安徽省农民可持续性收入这一课题,深入开展了调研,从5个方面分析了安徽省铜陵市农民收入现状,指出了存在的短板差距,并针对性提出了对策建议,以期为更好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安徽省农民可持续性收入水平提供有益参考。
-
-
本刊记者
-
-
摘要:
林区——生态脱贫攻坚的主战场。湖南省51个贫困县中有48个是重点林区县,林业人口约占全省农业人口的50%,有“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重中之重”之称。因此,林业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举足轻重。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强大思想武器,全省林业部门按照“发展生产脱贫一批和生态补偿脱贫一批”总体要求,以“森林调优、湿地提质、城乡添绿、产业增效、管服做精”为工作主题,推动脱贫攻坚与生态建设协调并进,累计争取中央生态护林员指标3.58万名,带动约10万人直接脱贫,使贫困林农工资性收入、劳务性收入、补偿性收入得到增长,走出了一条具有湖南特色的生态增绿与林农增收“双赢”的生态扶贫路子,赢得了全面胜利——绿满山川富满乡,花好叶茂人欢笑。
-
-
-
-
摘要:
2020年,全省居民收入消费稳步回升,居民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从城乡居民收入情况看,全年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3295元,同比增长5.5%,按居住地域分,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500元,同比增长3.5%。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842元,同比增长7.9%。以类别看,2020年全省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11444元,增长7.9%;转移净收入4190元,增长5.8%;经营净收入5544元,增长4%;财产净收入2117元,同比下降3.1%。
-
-
-
马佳;
马莹;
张孝宇;
杨红
- 《2017年华东地区农学会暨山东农学会学术年会》
| 2017年
-
摘要:
以北京、上海、广州三个城市为大都市代表,对2005-2014年农民收入结构演变规律及特点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各都市的相同点是:转移性和财产性收入是目前农民收入的第二大来源,且其增速逐年上升,未来可能取代工资性收入成为农民收入的主力;家庭经营性收入占农民纯收入的比重开始企稳,今后可能成为增加农民纯收入的重要途径.各都市的不同点是:北京受经济发展速度和相关农业政策措施的影响,工资性、转移性和财产性收入增长较快;上海因工资性收入增长减速,农民纯收入增速总体明显减缓;广州因农业生产总值较大,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所占比重明显高于北京和上海,但2014年受房地产调控政策影响,转移性和财产性收入变动较大.
-
-
-
胡保玲;
孙立娜
- 《全国高校商务管理研究会第27次年会》
| 2012年
-
摘要:
扩大农村居民消费对提升山东省经济发展至关重要.文章利用1998~2010年的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变截距模型,对经济、社会与心理诸因素与农村居民消费之间的关系做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人均储蓄余额、社会保障支出和消费习惯对农村居民消费呈现正的影响效应,工资性收入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远远大于其他因素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
-
-
谢瑞平;
孙凡玲
- 《2006年全国青年农业经济学者年会》
| 2006年
-
摘要:
本文采用1976-2004年的统计数据,运用协整分析、误差修正机制等计量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对农业税减免与农民收入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农业税减免对于提高农民收入的整体水平具有积极的意义,但农业税减免并不能解决农民收入长期、持续增长的问题.从短期来看,农业税减免增加了农民的直接收入,效果比较明显.从长期来看,持续增加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性收入才是农民收入增长的关键所在.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