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转移性收入

转移性收入

转移性收入的相关文献在1995年到2022年内共计222篇,主要集中在农业经济、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经济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21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470690篇;相关期刊114种,包括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经济研究参考、中国经济景气月报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2017年华东地区农学会暨山东农学会学术年会 等;转移性收入的相关文献由142位作者贡献,包括彭腾、林菊红、周德同等。

转移性收入—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21 占比:0.05%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470690 占比:99.95%

总计:470912篇

转移性收入—发文趋势图

转移性收入

-研究学者

  • 彭腾
  • 林菊红
  • 周德同
  • 孙科
  • 左义河
  • 朱润喜
  • 杨天宇
  • 王小华
  • 王来栓
  • 胡君豪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苏宁
    • 摘要: 增加农民可持续性收入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安徽省农民人均收入逐年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缩小,但仍有很大的增长空间。围绕如何增加安徽省农民可持续性收入这一课题,深入开展了调研,从5个方面分析了安徽省铜陵市农民收入现状,指出了存在的短板差距,并针对性提出了对策建议,以期为更好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安徽省农民可持续性收入水平提供有益参考。
    • 摘要: 数字观点13657亿斤2021年全国粮食总产量13657亿斤,比上年增加267亿斤,增长2.0%,全年粮食产量再创新高,连续7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56.1%全国草原综合植被盖度从2011年的51%提高到2020年的56.1%,鲜草产量达到11亿吨。13个实施补奖政策省区的农牧民人均每年得到补奖资金700元,户均增加转移性收入近1500元。
    • 胡君豪
    • 摘要: 利用中国2000年~2019年时间序列数据,分析中国城镇和农村地区居民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以及转移性收入对消费的影响的城乡差异.所使用的分析方法包括ADF检验,协整关系检验以及部分自变量取对数后的修正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工资性收入和家庭财产性收入的增加对农村居民的消费促进程度大于对城镇居民的消费,而家庭经营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的增加则相反.
    • 陶维荣
    • 摘要: 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是决胜全面小康的关键,金融素养则是影响城乡居民家庭收入的重要因素.基于2014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利用2SLS模型分析居民金融素养指数,探讨金融素养对居民家庭收入及其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居民金融素养处于中等偏低水平,大部分居民家庭的收入处于中等水平,居民金融素养的均值与居民家庭总收入均呈上升趋势.金融素养对家庭总收入、工资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具有正向作用,对家庭转移性收入存在负面影响.本文进一步细分家庭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后,结果表明金融素养对救济性转移收入存在显著负向作用,对养老金收入存在显著正向作用.金融素养对家庭投资获利收入与非投资获利收入都存在显著的正面影响,但金融素养会通过农村户口和城镇居民年龄的影响进而制约居民家庭投资获利收入的提高.因此,政府要加大金融通识教育,提高居民金融素养;要加大金融立法和监管力度,维护良好的金融秩序.
    • 胡君豪
    • 摘要: 利用中国2000年~2019年时间序列数据,分析中国城镇和农村地区居民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以及转移性收入对消费的影响的城乡差异。所使用的分析方法包括ADF检验,协整关系检验以及部分自变量取对数后的修正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工资性收入和家庭财产性收入的增加对农村居民的消费促进程度大于对城镇居民的消费,而家庭经营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的增加则相反。
    • 戴元湖
    • 摘要: 治国之道,富民为始。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江苏省委十三届十一次全会指出,要在新的起点上促进共同富裕。不断壮大中等收入群体,逐渐形成以中等收入群体为主体的橄榄型收入群体结构,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特点。人社部门作为重要的民生保障部门,应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促进更多普通劳动者拥有稳定的就业、合理的收入、充分的社会保障,着力增加广大城乡居民的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推动加快形成橄榄型收入群体结构。
    • 李晓梅
    • 摘要: 记者从国家林草局获悉,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实施10年来,国家累计投入资金超过1500亿元,1200多万户农牧民受益,草原生态持续恢复,生物多样性明显增加,草原无序利用、过度开发、严重过牧的状况得到扭转。据监测结果显示,全国草原综合植被盖度从2011年的51%提高到2020年的56.1%,鲜草产量达到11亿吨。13个实施补奖政策省区的农牧民人均每年得到补奖资金700元,户均增加转移性收入近1500元。
    • 陆铭宇
    • 摘要: 收入与消费一直是经济学研究的热点话题之一,而占据我国总人口近半数的农村居民对我国的经济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主要利用中国统计年鉴2001年至2018年的数据研究了我国农村居民收入结构和消费的变化,以及收入结构对于总消费的影响.目前农村家庭经营收入与工资性收入仍然是农村居民收入的最主要来源.工资性收入目前已经成为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中占比最高的部分.家庭经营性收入虽然不断上升,但其所占比例明显下降.财产性收入与转移性收入也得到提高,但涨幅较小.消费与收入之间具有长期、稳定的关系,且不同类型的收入对于消费具有明显不同的影响.一般来说现期收入具有更高的边际消费倾向,不同来源收入的消费倾向从高到低排列依次为:转移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家庭经营收入、工资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对于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具有较大作用,而财产性收入在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方面作用并不明显.
    • 刘仁鹏
    • 摘要: 收入方面:从一穷二白到全面小康百年前的中国,身陷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军阀混战,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普遍破产,大量农民流离失所,委身于地主的佃户,劳碌辛苦一年,地里所产除去地租,所剩难以果腹,可谓一穷二白。新中国成立后,四川农村居民经历了土地改革,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广,改革开放后乡镇企业大力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减免农业税费、实施惠农政策,加大农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和实施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等多个阶段,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生产力水平持续提升。农业不再是四川农村居民简单且唯一收入来源,工资收入、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日益增多,增收渠道持续拓宽。2020年四川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5929元,较1952年(45元)增长了353倍,年均增速为9.0%;比1978年(117元)增长了136.1倍,年均增长12.4%,农村居民普遍过上了腰包鼓起来、日子甜起来的小康生活(见图1)。
    • 王亚柯; 夏会珍
    • 摘要: 利用2013年和2018年中国居民收入分配课题组(CHIP)数据,通过构建老年多维贫困指标,测度我国老年多维贫困状况及其动态变化,并分析各类型转移性收入的多维减贫效应。结果发现,2013—2018年间,全国、城镇和农村老年多维贫困状况得到显著改善,贫困发生率分别下降13%、5%、8%,贫困程度分别下降11.6%、2.3%、5.3%。但在考虑收入相对贫困和健康贫困下,农村老年单维贫困状况趋于严重。其中,收入相对贫困和健康贫困对老年多维贫困的贡献率呈现上升趋势,住房设施贫困贡献率下降。养老金对缓解全国和城镇老年多维贫困的作用最为显著,子女赡养等私人转移性收入对缓解农村老年贫困作用较大。基于此,我国应着重发挥政府转移性收入的再分配效应,与家庭养老相结合,并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障体系,共同提高老年群体的收入水平和可行能力。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