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财产性收入

财产性收入

财产性收入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1063篇,主要集中在农业经济、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财政、金融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43篇、会议论文20篇、专利文献436046篇;相关期刊622种,包括人民论坛、经济研究导刊、现代经济信息等; 相关会议18种,包括对接京津——廊坊优势与率先发展会 、中国经济规律研究会第24届年会暨经济体制改革与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研讨会、中国工业经济学会2013年年会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研讨会等;财产性收入的相关文献由1082位作者贡献,包括陈晓枫、金丽馥、夏金梅等。

财产性收入—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43 占比:0.24%

会议论文>

论文:20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436046 占比:99.76%

总计:437109篇

财产性收入—发文趋势图

财产性收入

-研究学者

  • 陈晓枫
  • 金丽馥
  • 夏金梅
  • 伍中信
  • 孙春艳
  • 彭腾
  • 易宪容
  • 刘凤梅
  • 唐斯斯
  • 宋玉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许林
    • 摘要: 实现共同富裕需要具备两个根本前提,即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以及未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包含了社会主义体现出的公有制,也包含了市场经济体现出的生产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共同富裕的目标要求。居民收入中一次分配的占比最大,因此一次分配会对共同富裕起到基础支撑作用。一次分配过程中平衡效率与公平的方案之一是员工持股计划。同时,要素自由流动既体现一次分配中的公平,又是经济运行效率的前提保障。一次分配过程中需在维持创富积极性的前提下,注重普惠性。财政的二次分配聚焦于公平,其对共同富裕起到关键调节作用。多国历史经验表明二次分配可以对缩小贫富差距起到重要作用,中国二次分配的力度有待提升。对于实施二次分配的税源,中国财产税方面存在明显短板。关于财政支出,基本公共服务和对灵活就业人员的保障是重点。三次分配最明显的短板在于慈善机构透明度较低,这加深了慈善伪善的形象,慈善机构的信息披露机制需要完善。慈善规模的增长点主要在个人和国企。慈善资金的落地需要体现出长期价值,而非短期利益,否则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善款很好的去向之一是教育。国际上的社会保障经验可为中国提供参考价值。保障税收征管效率是提供社会保障的前提。国际上医药分离、三支柱养老等民生领域的具体实践值得中国借鉴。根据国际上人均GDP水平与福利支出水平的对应关系,中国福利支出处于较低水平。贫富差距更多体现为城乡差距,城乡差距的重点在于财产性收入的差距,提高农村财产性收入的落脚点在于农村土地以及农村的绿水青山。缩小城乡差距需要践行三产融合和城乡融合的道路,农村基建和公共服务的完善将促进这一融合过程。
    • 粟丹洋; 李云涛; 郭计容
    • 摘要: 2020年是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节点。而新冠肺炎疫情对贫困户收入造成较大冲击,给稳定脱贫带来全新挑战。依据入户访谈和问卷调查所获取的相关信息,就疫情对川渝地区贫困户收入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得出结论:(1)转移性收入的兜底作用在社会保障方面体现暂时性;(2)经营性和工资性收入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具有脆弱性;(3)财产性收入原始积累不足使贫困户增收缺乏持续性,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策建议。
    • 伍中信; 唐毅豪
    • 摘要: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民财产性收入提升对于改善我国农村地区民生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其可以助力实现产业兴旺的发展目标,为农村居民提供稳定可持续的经济来源。基于财产性收入的产权本质,本文对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的提升原理进行讨论,认为农地股权运作是我国当前提升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的恰当选择。进一步,围绕上述话题对农地股权运作提出建议,认为应当加大其在乡村振兴工作中的参与程度,同时完善相关流程制度,并对其现有产权模型进行创新。
    • 陈富强; 王丹灵; 尚宇杰
    • 摘要: 2020年8月,湄潭县成为新一轮宅基地改革试点县之一。鱼泉街道办事处抢抓机遇,向县改革办争取将新石村列入宅基地改革试点村。通过盘活闲置宅基地和房屋,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产生了一石三鸟的效应。
    • 刘姗姗
    • 摘要: 本文根据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采用OLS模型和Tobit模型实证分析了数字金融能力对家庭财产性收入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数字金融能力对家庭财产性收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进一步分析发现,家庭风险金融市场参与在数字金融能力促进家庭财产性收入中发挥着中介效应。因此,政府应重视偏远地区居民互联网技能与金融知识的普及,从而提高家庭财产性收入,减小城乡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 杨继瑞
    • 摘要: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作出了探索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的改革部署,这标志着宅基地制度改革进入了新阶段。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作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中之重,是实现农村产业振兴的保障,是盘活农村闲置低效用地的重要抓手,是提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收益的重要途径,是增加农民可持续财产性收入的重要政策突破口,有助于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和农民富的美好愿景。
    • 董凯; 葛扬
    • 摘要: 本文着重探讨房地产市场调控助力共同富裕的传导机制及政策选择。研究发现,房地产市场调控与共同富裕之间密切相关,房地产市场调控可以通过财富分配、消费挤出、通货膨胀、自增强循环以及金融加速器等方面影响房地产市场运行,缩小贫富差距,促进共同富裕。激发房地产市场调控促进共同富裕的积极作用应牢牢坚持“房住不炒”原则,坚持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着力建立多层次房地产市场调控目标,构建房地产市场调控长效机制,完善住房供应和保障体系,健全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以及推进房地产调控制度的改革完善。
    • 孙雪峰; 张凡
    • 摘要: 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也是最终的民生目标,农村集体经济作为组织农民最有力的制度条件,其富民效应是“三农”的重要议题之一。利用2020年南京农业大学的中国土地经济调查数据,运用计量经济学模型评估了农村集体经济的富民效应并探索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第一,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能够实现富民效应,即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不仅能够提升农户的收入水平,还可以提升其幸福感。第二,在作用机制上,村集体经济能够通过提高农户财产性收入和非农就业水平,进而影响农户的物质富裕水平;村集体经济还能通过提升公共服务和非农就业水平,从而提升农户精神富裕水平。第三,拓展性分析发现,在实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地区,村集体经济的富民效应更加明显;从共同富裕视角来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目前还不能促使农户实现物质层面的共同富裕,但是可以实现精神层面的共同富裕。因此,今后村级集体经济应当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盘活农村资源、资产、资金,最大限度激发农村集体经济活力,实现强村富民。
    • 摘要: “工银君裕荟”财富领航活动是工行私银在财富管理领域的再次创新和探索,以传递价值投资理念和科学理财方法论策略为核心,坚守“人民金融”底色,升级打造私银客户科学投资决策的财商创富圈;以创建高质量圈能为远景,倾力打造高净值客群追求美好生活的财能朋友圈;以提高客户财产性收入为己任,立足于监管所倡、客户所需、工行所长,坚持实践笃行致远,坚定助力共同富裕,全力建设“开放+共享”的财富生态圈。
    • 孔祥智
    • 摘要: “十四五”期间,我国乡村振兴的重点任务仍然在于制度创新,通过创新进一步释放制度红利,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一步促进土地制度改革,提升农民的财产性收入,为农业现代化创造条件。首先,要进行农村土地制度创新,促进土地要素和资本要素有机结合,吸引城市资本下乡从事农业生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