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

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的相关文献在2001年到2022年内共计79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肿瘤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7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971450篇;相关期刊53种,包括沪港经济、课程教育研究、中国实验诊断学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武警部队第七届放射专业学术会议等;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的相关文献由253位作者贡献,包括张梅花、张联合、刘兴明等。

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7 占比:0.01%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971450 占比:99.99%

总计:971529篇

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发文趋势图

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

-研究学者

  • 张梅花
  • 张联合
  • 刘兴明
  • 吴靖雯
  • 张士良
  • 张雪哲
  • 朱宝林
  • 杨懿
  • 温志波
  • 王卫东

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

-相关会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黄振东; 钟春燕; 黄莲英; 李瑞雄
    • 摘要: 目的探讨女性盆腔少见囊实性病变MSCT表现及临床特征分析,提高对盆腔少见囊实性病变的认识,为术前的诊断提供新的思路。方法收集2020年1月—2021年9月在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就诊的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女性盆腔少见囊实性病变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分析其MSCT征象,包括病变的大小、位置、形态、数目、边界、密度及强化方式等CT征象,并且进行临床特征的分析。结果18例患者中卵巢甲状腺肿5例,囊性部分呈较高密度,CT值超过50Hu,增强后实性部分呈“甲状腺”样明显强化;卵巢卵泡膜细胞瘤3例,平扫实性部分与子宫肌壁密度类似,增强扫描实性部分轻度强化,强化程度明显低于同层面子宫肌壁;盆腔结核性包块2例,伴有肺部结核病史,实性部分伴有条状钙化,增强扫描实性部分呈延迟强化;淋巴瘤2例,平扫密度均匀,增强扫描肿瘤中等均匀强化,肿瘤包绕血管但不侵犯;卵巢透明细胞癌1例,单侧囊实性病变,增强扫描为明显持续均匀性强化;卵巢颗粒细胞瘤5例,实验室检查雌激素水平升高,增强扫描病灶内部出现迂曲的供血动脉。结论盆腔少见囊实性病变的MS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影像学检查结合临床病史可提高术前诊断的正确率,为临床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客观依据。
    • 颜丹; 茹融融; 黄力敏
    • 摘要: 目的探讨甲状腺髓样癌(MTC)的影像学特征。方法收集浙江萧山医院2013年1月-2021年9月确诊的17例MTC的影像学资料,分析其超声及CT表现。结果17例MTC中单发15例,多发2例,共19枚病灶;18枚病灶位于甲状腺中上极,1枚病灶累及单侧甲状腺全叶,11枚形态规则,8枚形态不规则;超声表现17枚病灶为低回声结节,结节周围无声晕,11枚纵横比1;12枚伴钙化,彩色多普勒显像示,12枚病灶血流信号丰富伴内部穿支血流;CT上1枚病灶未显示,18枚病灶表现为低密度结节影,10枚病灶动脉期显示瘤内血管影。9例伴有颈部淋巴结转移,1例远处肛周转移。结论MTC临床多无特殊症状,早期可发生远处转移,当甲状腺结节位于甲状腺中上极、形态规则、纵横比<1、内部见钙化、血流信号丰富及瘤内可见肿瘤血管影时,诊断需考虑MTC可能。
    • 李滋聪; 范兵; 张华; 熊昌辉; 刘佳琦; 曾炳亮; 刘小红; 李宗梁
    • 摘要: 目的通过分析普通型及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CP)患者入院及出院时的影像学上病灶的吸收情况,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本研究包含多家医院确诊为普通型及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43例患者(男性28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是(50±13.6)岁,每位患者入院及出院时均进行CT扫描,平均总疗程(22.0±5.3)天,对这些病例临床表现及CT征象进行分析。结果磨玻璃影、实变、结节、网格状改变、索条灶是普通型及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常见的CT表现。对于NCP中普通型及重型肺炎患者来说,磨玻璃病灶的吸收是最好的,实变、结节、索条灶、网格状改变之间的吸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肺泡组病灶吸收较小叶间隔组更好。结论普通型及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出院时进行的CT检查中显示,大部分病变有一定的吸收,少数病人病灶未有明显吸收,说明部分病灶可能造成不可逆的肺部损害,尽早治疗对于NCP非常有意义。
    • 张历君; 邹志娟; 汪荣军
    • 摘要: 目的 探讨CT及磁共振(MRI)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一细胞学检查结果 作为金标准,比较单纯CT检查、单纯MRI检查及联合检查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诊断结果 .结果 MRI检查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检出率及诊断符合率略高于CT检查,但组间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联合检查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检出率高于CT检查和MRI检查,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联合检查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诊断的灵敏度、准确率和阴性预测值高于CT检查,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联合检查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诊断的灵敏度和阴性预测值高于MRI检查,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MRI与CT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诊断中效果相似,联合检查能够提高诊断准确率.
    • 朱维聪; 曾慧芸; 范林
    • 摘要: 目的 探讨飞利浦Brilliance iCT 256去金属伪影技术(O-MAR)联合第四代迭代重建技术(iDose4)在腰椎内固定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腰椎内固定术后拟行腰椎CT检查的患者共32例,均行飞利浦Brilliance iCT 256容积扫描并使用iDose4技术重建获得图像,在扫描参数中勾选O-MAR选项,单次扫描同时得到O-MAR技术处理前后的图像数据.由2名高年资放射医师评价去伪影前后图像螺钉周围软组织、金属与骨质界面软组织、椎间盘、椎弓根及椎体的显示情况,分别测量并比较图像中低密度金属伪影最严重区域软组织、同层面右侧腰大肌、螺钉长轴中心处及同层面受伪影影响最小区域软组织的CT值和SD值,并计算伪影指数(AI)值.结果 去伪影后ROI 1的CT值大于去伪影前(P0.05).去伪影后ROI 1和ROI 3的SD值和AI值均小于去伪影前(P0.05).在螺钉周围软组织、金属与骨质界面软组织及椎弓根显示方面,去伪影后的图像评分明显高于去伪影前(P<0.05);而在椎体及椎间盘显示方面,去伪影后的图像评分低于去伪影前(P<0.05).结论 应用O-MAR技术联合iDose4技术可以减轻金属伪影,有助于准确观察椎弓根螺钉的位置及周围的组织结构,在腰椎内固定术后情况的评估中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 张梅花; 占鸣; 冯波; 张联合
    • 摘要: 目的 分析几种特殊组织类型乳腺癌的影像学表现及病理学机制.方法 收集23例特殊组织类型乳腺癌(导管内癌、黏液癌、浸润性小叶癌、导管内乳头状癌、浸润性微乳头状癌)的影像学资料,观察其钼靶、CT及超声等影像学征象,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特殊组织类型乳腺癌23例,右乳13例,左乳10例,其中导管内癌9例,黏液癌5例,浸润性小叶癌5例,导管内乳头状癌2例,浸润性微乳头状癌2例.钼靶诊断符合率82.6%,超声诊断符合率91.3%,所有患者CT图像上相应部位均可发现乳腺内病变,三者结合诊断符合率100%.各种类型的乳腺癌均有其典型的或不典型的影像学表现.结论 特殊组织类型的乳腺癌影像学表现复杂,影像学结果综合分析可提高其诊断准确性.
    • 刘霞
    • 摘要: 目的 以接受甲状腺CT增强扫描者为例,探究开展低辐射低剂量技术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1-2020.12期间到我院接受甲状腺CT增强扫描者96例为对象,根据辐射强度、对比剂应用量的差异情况,分设为A组(n=32)、B组(n=32)和C组(n=32).其中,A组管电压、电流强度分别是120kV、250mA,对比剂剂量是1.2ml/kg;B组管电压、电流强度分别是120kV、180mA,对比剂剂量是1.0ml/kg;C组管电压、电流强度分别是100kV、100mA,对比剂剂量是0.8ml/kg.观察分析不同辐射强度、不同对比剂量的应用情况.结果 在比较图像客观质量中,较C组,A组、B组的背景信号、背景噪音和甲状腺CT值更低(P<0.05).在比较辐射剂量中,较C组,A组、B组的DLP、CTDIvol和ED数据结果的更高(P<0.05).结论 在甲状腺CT增强扫描中,低辐射低剂量技术的开展不但能减少对比剂量用量、降低辐射剂量,减少不良反应发生,而且还能确保图像质量,可推广用于临床中.
    • 吴主强; 曹婷; 余杨红; 丁山
    • 摘要: 目的 通过多层螺旋CT及三维重建技术观察气道狭窄的影像学表现,研究气道异常与不同类型的先天性心脏病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1月至2020年5月经心脏超声和64排螺旋CT确诊心血管畸形且合并气管支气管狭窄的患者共46例,按照狭窄位置的不同进行分类,分析其相对应的心脏大血管畸形类型.结果 46例先心病并发气管支气管狭窄患儿中,按照狭窄部位分类后以Ⅲ型支气管狭窄(29例,63%)最多见,其次为Ⅱ型气管下段狭窄和Ⅳ型气管、支气管两处以上狭窄,均为7例(15%),Ⅰ型气管上段狭窄发生较少(3例,7%).并发气管支气管狭窄的先心病类型包括非紫绀型、紫绀型、梗阻型及血管环等,其中以非紫绀型导致气管支气管狭窄的发生率(35.6%)最高.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较非复杂型更容易合并气管支气管狭窄的发生.结论 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容易伴发气管支气管狭窄,狭窄部位主要位于主支气管及气管下段,累及两处时狭窄程度更为严重,气管上段狭窄较少,最易导致气管支气管狭窄的是复杂型/非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