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频温控热凝术
射频温控热凝术的相关文献在1995年到2022年内共计108篇,主要集中在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临床医学、口腔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6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417651篇;相关期刊77种,包括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医学影像学杂志、中国疼痛医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2011北京国际疼痛论坛暨第五届全国临床疼痛学术会议、第四届全国铁路麻醉学学术交流会等;射频温控热凝术的相关文献由240位作者贡献,包括何玉泉、沈云霞、王翔等。
射频温控热凝术—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417651篇
占比:99.97%
总计:417759篇
射频温控热凝术
-研究学者
- 何玉泉
- 沈云霞
- 王翔
- 邢元龙
- 华泽权
- 张伟杰
- 张力
- 朱浩
- 汪涌
- 王瑞松
- 陈勇军
- 侯光宇
- 冯殿恩
- 廖建兴
- 张祥华
- 李一桃
- 李志军
- 董蔚芳
- 顾晓林
- 于勇
- 于骋
- 余强
- 余晓菲
- 傅舒昆
- 刘超
- 印红梅
- 周正国
- 宋文阁
- 尹清志
- 张志勇
- 张振佳
- 曹放云
- 李东振
- 李晨军
- 潘涛
- 王丽娅
- 王晋
- 王芬
- 王静
- 胡世民
- 薛祖平
- 薛聪聪
- 辛江波
- 陈佐华
- 陈冬雷
- 陈敏洁
- 黄碧莹
- 丁蓓
- 万权
- 万海方
-
-
郑政;
陈冬雷;
陈勇军;
王翔
-
-
摘要:
目的:评价3D打印导板辅助射频温控热凝术治疗第三支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从2017年9月—2021年6月在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口腔科接受治疗的60例原发性第三支三叉神经痛患者,根据是否选用3D打印导板,将患者分为常规组(n=30)和导板组(n=30)。记录患者年龄、性别、侧别、病程、术前、术后即刻及术后6个月疼痛数字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评分、穿刺成功率、穿刺时间、手术时间、X线曝光次数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侧别、病程、疼痛程度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常规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20.0%,导板组为93.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常规组NRS评分为(2.3±0.4)分,导板组为(2.1±0.8)分。根据NRS减轻的百分数,常规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8.9%,导板组为89.3%,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咀嚼无力、角膜反射减弱、脑脊液漏等并发症,导板组出现面部血肿1例,常规组7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打印导板辅助射频温控热凝术治疗第三支三叉神经不仅能有效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X线辐射,避免严重并发症,减轻患者疼痛,还可简化穿刺过程,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同时明显地提高了治疗效率,具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
-
李东振;
郭芳;
卢青青;
辛江波;
李志军;
胡世民
-
-
摘要:
目的:观察个体化经卵圆孔穿刺半月节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效果。方法:对168例三叉神经痛患者行半月节射频热凝治疗,采用Hartel入路穿刺,用自制双栅栏定位器联合CT重建行个性化定位。结果:所有患者均经卵圆孔穿刺半月节成功。对热凝术后治愈的162例患者进行随访,治愈率按照生存率分析方法计算。1年、2年、3年、4年治愈率分别为93.79%,86.18%,83.55%和83.55%。并发症方面,角膜麻痹发生率3.70%,面部麻木发生率为100.00%,咀嚼无力发生率2.47%。结论:自制双栅栏定位器置于患侧面部联合CT重建可实现个性化确定穿刺点及穿刺方向,穿刺成功率达100%,疗效确切,可避免出现严重并发症。
-
-
-
刘杰
-
-
摘要:
探讨对三叉神经痛,采取 CT 定位下射频温控热凝术的治疗方式对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 2018 年 1 月至 2019 年 2 月收治的 41 例三叉神经痛患者,对所有患者均采取 CT 定位射频温控热凝术治疗,术后进行 6 个月的随访,对术后不同时间的疼痛 缓解情况进行观察。结果:手术当天疼痛缓解最明显,完全缓解率为 95.12%,而术后 1 周、3 个月及 6 个月的疼痛完全缓解率分别为 90.24%、82.93%、80.49%,疼痛缓解有递减趋势,但是缓解率依旧较高,提示手术治疗效果满意。结论:应用 CT 定位射频温控热凝术治 疗三叉神经痛的效果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
-
朱浩;
华泽权;
薛聪聪;
张力
-
-
摘要:
目的 探讨微创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取自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沈阳军区总医院收治的3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为研究对象,经颌下-卵圆孔入路穿刺,行半月神经节射频温控热凝术治疗,观察术后患者疼痛的缓解程度.结果 本组30例患者中,术后即刻疼痛缓解27例,3例经服用小剂量卡马西平3~7 d疼痛消失.术后1年,1例患者复发,临床总有效率为96.7%(29/30).本组30例患者均出现病变区域皮肤麻木感,眼角膜均未受累.其中,6例患者咀嚼力减退,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0.0%(6/30).结论 采用颌下-卵圆孔入路穿刺方法行射频温控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安全可靠,疗效满意.
-
-
张玲阁;
邓末宏;
龙星;
王章正
-
-
摘要:
目的 评价3D打印导板辅助射频温控热凝术治疗原发性第2支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52例采用射频温控热凝治疗的原发性第2支三叉神经痛患者进行临床随访研究,其中32例采用3D打印导板辅助穿刺(导板组),20例采用常规经翼腭窝穿刺(常规组),记录两组患者的术中穿刺操作时间、手术时间、穿刺成功率、术后即刻疼痛程度(VAS),采用巴曼神经学研究所分级标准对术后疗效进行评估,并记录术后并发症的情况.随访时间为1年,观察疗效.结果 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即刻疼痛均明显缓解,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打印导板辅助射频温控热凝术治疗原发性第2支三叉神经痛,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手术并发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
林志光;
苏圣贤;
解小丽;
杨源锋;
李斌飞
-
-
摘要: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icacy of dezocine combined with propofol for analgesia during radiofrequency thermocoagulation on trigeminal ganglion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primary trigeminal neuralgia.Methods Sixty patients with trigeminal neuralgia in Zhongshan People's Hospital of Guangdong Province from October 2015 to October 2017,undergoing radiofrequency thermocoagulation on trigeminal ganglion,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mpound group (30 cases) and propofol group (30 cases).Patients received anesthesia with dezocine combined with propofol in the compound group,intravenous dezocine 5 mg at first,then propofol 2.5-3.5 mg/kg was followed by continuous infusion at the rate of 1.0-2.5 mg· kg-1· h-1 after 1 min,While patients received propofol only in the propofol group.MAP,HR and SpO2,propofol dosage,analgesia time,the incidences of intraoperative respiratory depression and bradycardia were recorded in the two groups.Results MAP was lower significantly in the propofol group than that in the compound group duringanesthesia induction and operative thermocoagulation (P<0.05).The dosage of propofol was higher significantly in the propofol group than that in the compound group (P<0.05).The incidences of body movement,respiratory depression and bradycardia were less significantly in the compound group than those in the propofol group (P< 0.05).Conclusion Dezocine combined with propofol is superior to propofol only for analgesia during radiofrequency thermocoagulation on trigeminal ganglion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primary trigeminal neuralgia,with less adverse reactions.%目的 评价地佐辛复合异丙酚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射频治疗中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就诊于广东省中山市人民医院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复合组和异丙酚组,各组30例.复合组采用地佐辛复合异丙酚进行麻醉,静脉推注地佐辛5 mg后,缓慢静脉推注异丙酚2.5~3.5 mg/kg负荷剂量后以1.0~2.5 mg· kg-1·h-1的速率持续输注;异丙酚组采用异丙酚进行麻醉,缓慢静脉推注异丙酚2.5~3.5 mg/kg负荷剂量后以1.0~2.5 mg·kg-1·h-1的速率持续输注;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诱导后、热凝时和术后苏醒时平均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统计异丙酚用量、苏醒时间及术中体动次数、呼吸抑制和心动过缓发生情况.结果 异丙酚组诱导后及热凝时的MAP较复合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异丙酚组的异丙酚用量多于复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合组体动次数、呼吸抑制和心动过缓例数均少于异丙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地佐辛复合异丙酚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射频治疗时的镇痛效果优于单纯异丙酚静脉麻醉,且不良反应较少.
-
-
李雷州;
刘玉学;
牛瑞堂;
任瑞明
-
-
摘要:
目的探讨CT引导下三叉神经周围支射频热凝联合阿霉素介入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应用CT引导下三叉神经周围支射频术联合阿霉素介入治疗的103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估疼痛强度:0分,无痛;1~3分,轻度疼痛;4~6分,中度疼痛;7~10分,重度疼痛。以VAS评分降低作为疗效评价标准:优,降低≥75%;良,降低50%~74%;差,降低<50%。结果 103例中,疗效优97例,良3例,差3例;优良率为97%。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CT引导下三叉神经周围支射频术联合阿霉素介入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止痛效果好,安全性高。
-
-
朱浩;
华泽权;
薛聪聪;
张力
-
-
摘要:
目的探讨经颌下-卵圆孔入路穿刺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第Ⅲ支病变导致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2016年1月至2017年4月收治三叉神经第Ⅲ支病变导致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40例,采用经颌下-卵圆孔入路20例,采用Hartel前入路20例。两组均在三维CT定位下穿刺卵圆孔,定位成功后,行温控射频热凝治疗。结果两组术后各有1例治疗无效,有效率均为95%,未见严重的并发症和其他神经损伤。两组手术时间大致相同(P>0.05)。术后6个月随访,疼痛缓解效果相同(P>0.05)。结论三维CT定位下,经颌下-卵圆孔入路方法治疗三叉神经第Ⅲ支病变导致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并且可弥补Hartel前入路方法的局限。
-
-
张金花
-
-
摘要:
目的 对心理护理干预在射频温控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应用价值进行探究分析.方法 选取在本院接受射频温控热凝术治疗的三叉神经痛患者60例进行研究,治疗时间均在2015年3月至2016年7月,经单双号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与生活质量.结果 以上观察指标中,观察组明显较对照组优异,P<0.05.结论 心理护理干预在射频温控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在今后临床中广泛实施.
-
-
-
潘涛;
董蔚芳;
王芬
- 《第四届全国铁路麻醉学学术交流会》
| 2002年
-
摘要:
目的:研究咪唑安定在三叉神经痛射频温控热凝术麻醉中的应用.方法:本组35例三叉神经痛患者在射频温控热凝术中应用小剂量咪唑安定联合英诺伐进行麻醉,观察镇静分级、记忆缺失、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和心电图的变化.结果:小剂量咪唑安定联合英诺伐使用后以及穿刺时,SBP和DBP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P0.05).心率、心电图和SpO在手术过程中无显著性变化.结论:小剂量咪唑安定作为三叉神经痛射频温控热凝术的静脉麻醉用药是安全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