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带无线通信
宽带无线通信的相关文献在1999年到2022年内共计212篇,主要集中在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9篇、会议论文16篇、专利文献509787篇;相关期刊81种,包括无线互联科技、科技创新导报、电讯技术等;
相关会议13种,包括科技研究——2015科技产业发展与建设成就研讨会、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二十七届学术年会、2011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等;宽带无线通信的相关文献由384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在琛、毕光国、尤肖虎等。
宽带无线通信—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509787篇
占比:99.98%
总计:509912篇
宽带无线通信
-研究学者
- 张在琛
- 毕光国
- 尤肖虎
- 余旭涛
- 王秋菊
- 石晶林
- 陈如明
- 韩娟
- 周正
- 姜楠
- 应龙
- 张炜
- 张益
- 彭业兴
- 彭绍华
- 徐伟
- 徐自军
- 朱雪田
- 李辉
- 王秉中
- 程磊
- 胡庆新
- 艾人茜
- 赵德双
- 辜方林
- 邢星
- 陆建华
- 魏臻
- 黄风义
- 黄鹏
- F·叶
- S·贝克什
- 丁勇
- 丁韡
- 万亮
- 任为
- 何勇
- 何国瑜
- 何晨
- 倪晓清
- 党建
- 兰关军
- 冯金振
- 冯雪林
- 刘子尧
- 刘学武
- 刘庆华
- 刘洋
- 刘盛鹏
- 史岗
-
-
田兆平;
赵乾宏;
刘明波;
滕晓云
-
-
摘要:
我国首次海上发射中,针对中心船与保障船开通船船间信息传输业务的实际需求,分析比对了卫星通信、散射通信、中/短波以及超短波通信、激光通信和宽带无线通信等多种技术手段,优选宽带无线通信和激光通信两种区域宽带通信手段作为船船间第一路由信息传输方式,并根据动态性能测试结果进行了可靠性设计.经海上发射实际应用检验,船船间各类业务传输稳定可靠,满足实际需求,同时也为后续开展船船间信息传输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
-
-
陈维明;
蒋肖锋;
陈云飞;
施海峰
-
-
摘要:
针对铁路站场移动信息化“最后一公里”的需求,对既有铁路无线通信和应用系统进行分析,提出基于TD-LTE的铁路客站移动信息化接入平台和应用系统方案,重点阐述系统结构、功能及特点.在上海站搭建TD-LTE宽带无线接入平台,并开发部署客运和电务移动信息化子系统.通过现场试用,验证了其在铁路客站移动信息化应用方面的可行性和实用性,使用效果良好.系统能够满足宽带无线数据承载、移动终端接入管理、客运和电务专业现场使用需求,为铁路客站作业提供了先进的信息化应用手段.
-
-
贾国庆;
陈善继;
陈超;
纪小红
-
-
摘要:
在MIMO信道仿真技术需求分析的基础上,选用通用的测试仪表构建并优化2×2 MIMO半实物硬件信道仿真平台,实现了模拟无线信道和MIMO信道模型的验证;研制了分布式远程信道仿真系统软件,进而设计了面向宽带无线通信的远程分布式MIMO信道仿真系统,实现了远程分布式用户的信道仿真请求预处理、执行与结果的发布.通过对用户的远程分布式信道仿真服务,证明了本仿真系统有效地实现了高效、多场景、低成本的MIMO信道仿真.%To meet the testing requirement for the industry and society,a remote distributed MIMO channel simulation system (RDMSS) for broadb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is proposed and designed.After MIMO channel emulation technology requirements are analyzed.a 2X2 MIMO semi-physical hardware channel simulation platform is constructed and optimized by using generic test instruments to achieve the channel simulation and the verification of MIMO channel model.Moreover,RDMSS software is developed.In this system,the channel requests simulation of the remote distributed user are preprocessed and executed,and the results are released.By many remote distributed users' channel emulation services,RDMSS is proved to achieve effectively the high performance,multi scenarios,low-cost MIMO channel emulation.
-
-
甄仲强
-
-
摘要: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同时,国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人们对其他事物的需求.目前,为了更好地满足人们对移动通信以及宽带无线日益高涨的需求,我国正在全力实现建设移动通信宽带化的目标,并逐渐成为各大运营商的必要选择,在未来的市场中它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也是移动新业务开发的重要引擎.因此,在当前移动通信宽带化的条件下,对于运营管理方式的选择和应用是我们首先要考虑的问题.论文主要分析我国当前宽带移动通信技术及其业务的发展状况,对影响宽带无线通信的因素进行分析,试图探索出一套适合我国宽带运营的发展路径.
-
-
甄仲强
-
-
摘要: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同时,国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人们对其他事物的需求.目前,为了更好地满足人们对移动通信以及宽带无线日益高涨的需求,我国正在全力实现建设移动通信宽带化的目标,并逐渐成为各大运营商的必要选择,在未来的市场中它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也是移动新业务开发的重要引擎.因此,在当前移动通信宽带化的条件下,对于运营管理方式的选择和应用是我们首先要考虑的问题.论文主要分析我国当前宽带移动通信技术及其业务的发展状况,对影响宽带无线通信的因素进行分析,试图探索出一套适合我国宽带运营的发展路径.
-
-
-
马文丰
-
-
摘要: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普及,宽带无线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城市信息化建设的需要,作为提升城市信息化水平的重要手段,越来越多的城市将"无线城市"看作城市基础设施之一。尤其是在浙江"无线城市"建设早已走在全国前列,现如今浙江又在全省范围内推动“无现金支付城市”建设。
-
-
范平志;
马征;
陈庆春;
唐小虎;
代彬
-
-
摘要:
该研究旨在建立高速移动、复杂干扰等场景下的宽带无线通信网络重点理论体系。以信息理论为主要基础和重要手段,重点研究宽带无线通信网络的性能容量限、逼近性能容量限的网络传输机理与干扰应对策略。该研究2012年的研究进展如下。第一,研究了:(1)未知信道参数场景下的信道容量;平稳不可分解的不可控制有限状态信道及其(前馈)容量和反馈容量。(2)接收端选择错误信道参数给系统性能带来的损失,给出了带正交发送分量的半确定性中继信道容量;提出了高移动环境下MIMO Y信道的多源信号协作通信干扰调度优化方案,同时理论推导了系统自由度表达式和天线约束条件。第二,研究了:(1)MIMO衰落信道的服务量。(2)衰落信道容量逼近策略:通过引入缓存机制克服衰落信道时变和随机特性,得到了保持缓存队列稳定的平稳分布和溢出概率以及ε溢出容量,推广了中断容量的概念。(3)车载移动通信容量分析。第三,研究了:(1)衰落信道特别是快变衰落信道下MIMO预编码技术;获得的基于匹配加权信号泄漏噪声比的多用户预编码算法。(2)快变信道下的高效编码调制技术。(3)极性码应用前景:已完成Polar码在AWGN信道上的应用研究,正在进行衰落信道上Polar码的设计工作。第四,研究了:(1)移动性增强宽带无线网络容量和性能的机理。(2)不同中继系统的容量区域。(3)快变信道下中继策略与分集协作性能。(4)移动条件下网络容量、网络分集和传输时延的优化折中。第五,从干扰分析角度出发,研究了:(1)衰落特别是快变信道下小区、中继与天线间的干扰分离与干扰避免技术:提出了高移动环境下基于酉空时调制的多小区联合传输方案;基于干扰对齐技术,提出了基于宏分集技术的基站协作策略;将干扰对齐技术应用于两跳的多中继场景,获得的传输方案在性能上优于现有技术;提出了基于天线选择的SSK技术,避免天线间干扰,降低发射与接收机复杂度;提出了基于空间调制SM技术的多址接入方案,克服用户间干扰。(2)车联网系统中的认知无线电技术:提出了部分硬判决部分软判决的频谱感知融合方法,并获得了新型恶意节点攻击识别方法。(3)仿真平台实现:设计了高铁频谱地图、链路级、系统级仿真平台总体架构,完成了主要模块、功能文档、接口定义以及编码规范的设计编写工作。第六,研究了:(1)高移动信道估计理论与算法。(2)OFDM预编码、接收机与传输方案的设计。(3)干扰对齐和广义Hamming重量的关系:得到了广义Hamming重量判断干扰可解问题。
-
-
-
张龙立
- 《科技研究——2015科技产业发展与建设成就研讨会》
| 2015年
-
摘要:
认知无线电是一项基于提高频谱利用率的目的提出来的无线电技术,它的诸多优点使得它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认知无线电技术与宽带无线通信的结合,提高了无线通信的效果,使宽带无线系统可以更优质的为人们服务.认知无线电具有对环境具有感知能力,对环境变化的自适应性,对环境变化的学习能力,充分利用频谱资源,通信质量的高可靠性等性能。认知无线电的关键技术有:频谱监测技术,自适应频谱资源分配技术、自适应调制解调技术等。认知无线电与宽带无线通信系统的融合最主要的就是自适应频谱资源分配技术和正交频分复用技术结合、并辅以其它相关技术。关键技术主要有:载波分配技术、子载波功率控制技术、多天线层资源分配算法和复合自适应传输技术。
-
-
-
-
- 《2008年中国通信学会无线及移动通信委员会学术年会》
| 2008年
-
摘要:
本文讨论了等离子技术在宽带无线通信领域的应用前景,首先介绍了等离子体的基本性质及等离子技术的应用现状,接着分析了等离子天线、等离子滤波器的特点,并同现有的通信射频器件进行了比较,最后,从移动通信的角度,探讨了上述两种器件在未来宽带无线通信中的潜在应用价值。
-
-
- 《2008年中国通信学会无线及移动通信委员会学术年会》
| 2008年
-
摘要:
增值业务特征冲突(也称业务特征交互)问题是长期困扰电信增值业务领域的主要挑战之一.随着无线通信带宽的不断增加,无线通信系统上应用的增值业务越来越多.每个增值业务都有自己独立的业务逻辑特征,因此业务之间的特征冲突问题越来越突出.3GPP在AS框架内引入了SCIM实体来解决宽带无线通信的IMS架构下丰富的多媒体业务特征冲突问题。然而,并没有描述该实体如何解决业务特征冲突问题。本文提出的方案基于分布式的SCIM体系结构,对相关协议进行了扩展,通过分布式的SCIM之间的协商达到对业务特征冲突的检测和解决.
-
-
- 《2008年中国通信学会无线及移动通信委员会学术年会》
| 2008年
-
摘要:
报告了面向2G无线通信系统的城域网的现状,分析了其在承载新一代宽带无线通信系统所面临的新问题和挑战(如来自IP RAN和TD-SCDMA的空口同步需求),最后,提出了采用分组传送网(PTN)的解决方案,并对城域分组传送技术和分组同步解决方案进行分析.
-
-
-
-
杜洁;
龚宇
- 《2011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
| 2011年
-
摘要:
本文分析了智能配网通信系统的需求与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常规通信和应急通信场景下,LTE系统在智能配网中的应用,进一步地研究了面向智能配网的LTE系统的组网方式和安全性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