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存活曲线

存活曲线

存活曲线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243篇,主要集中在植物学、林业、普通生物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40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18733篇;相关期刊114种,包括生态科学、生态学报、植物科学学报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2015年中国植物园学术年会、2016大理国际茶花大会等;存活曲线的相关文献由907位作者贡献,包括张文辉、洪伟、吴承祯等。

存活曲线—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40 占比:1.26%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8733 占比:98.72%

总计:18975篇

存活曲线—发文趋势图

存活曲线

-研究学者

  • 张文辉
  • 洪伟
  • 吴承祯
  • 洪滔
  • 何景峰
  • 庞保平
  • 李东海
  • 杨小波
  • 司马永康
  • 周建云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田莹; 卢杰
    • 摘要: 研究植物的种群结构与数量动态有着重要的生态学意义,种群结构表示植物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种群数量动态揭示种群的生存规律。总结了分析种群结构与数量动态数据的方法:点格局分析植物在物种演替过程中的规律;静态生命表表现种群的生存策略和繁殖策略;生存曲线表现植物的生存-死亡规律;生存分析方法揭示种群的数量动态特征和生存规律。根据研究得到的数据信息可为物种将来的生存选择相应的策略,以促进生态平衡及物种多样性的发展。
    • 王梓卓; 马立辉; 王海洋
    • 摘要: 采用典型样方调查法,调查重庆东南部金佛山、赵云山和白马山中阔柄杜鹃(Rhododendron platypodum Diels)的种群特征及其环境因子,并对二者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阔柄杜鹃种群分布于海拔1709~2152 m,样方间生境差异较大,在坡度陡峭、阳坡、树冠和地表透光率高、土层厚且有枯枝落叶层覆盖的生境有较多分布;阔柄杜鹃种群成年植株和幼苗密度较低,平均值分别为1373.7和252.6 hm^(-2),基径和成年植株株高较小,平均值分别为12.0 cm和2.2 m,开花株比率较高,平均值为75.8%,但枝条开花率较低,平均值为22.1%。阔柄杜鹃种群个体数随径级增加总体呈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径级结构完整。阔柄杜鹃的种群存活曲线符合Deevey-Ⅰ型曲线,种群早期的个体死亡率较低,绝大多数个体能活到其生理寿命。阔柄杜鹃种群特征与环境因子关系复杂,可用直线、二次三项式和三次四项式描述,较高的树冠和地表透光率以及土层厚且有苔藓覆盖土壤能够显著促进阔柄杜鹃幼苗更新及开花。阔柄杜鹃种群分布的生境特殊,成年植株及幼苗密度较低,易于濒危,在管理中应加强生境保护及合理促进幼苗更新。
    • 王飞; 曹秀文; 刘锦乾; 齐瑞; 赵阳; 张涛; 陈学龙; 李波; 杨静; 白青蒙; 王若鉴; 要静
    • 摘要: 【目的】以青藏高原东缘甘肃南部3种主要次生林为研究对象,探讨其优势种种群结构和数量动态。【方法】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辽东栎、红桦和糙皮桦种群,各设置8块40 m×40 m的样地,对样地内所有树木进行每木检尺,以测定的胸径数据为基础,以径级代替龄级,将胸径<3 cm作为Ⅰ龄级,其后以4 cm为标准进行龄级划分,统计各龄级个体数量并进行相关整理后,分析各种群的龄级结构,编制包括死亡率(q_(x))、消失率(K_(x))和平均期望寿命值(e_(x))等参数在内的种群静态生命表,绘制存活曲线,计算考虑外部干扰时的种群数量变化动态指数(V_(pi))、不考虑外部干扰时的种群数量变化动态指数(V′_(pi))和对外界干扰所承担的风险概率指数极大值(P_(max)),最后对未来经过2,4,6,8个龄级后各种群的数量动态进行时间序列预测,以揭示青藏高原东缘甘肃南部3种次生林优势种的种群现状、种群结构及预测种群未来发展趋势。【结果】①辽东栎、红桦和糙皮桦3种次生林种群Ⅰ龄级幼苗数量不足,均以Ⅱ龄级幼苗数量最多,分别占种群个体总数的43.62%,30.07%和43.30%;其后随着龄级的增大,种群个体平稳下降,虽然群落为稳定型,但是林木径级较小,各龄级个体数分布不合理。②辽东栎、红桦、糙皮桦种群的q_(x)和K_(x)在Ⅰ龄级最大,q_(x)分别为78.0%,72.0%和76.2%,K_(x)依次为151.3%,127.3%和143.5%,且随着龄级的增加,q_(x)和K_(x)均逐渐减小;各种群e_(x)随着龄级增加先增大后减小,辽东栎和红桦均在Ⅵ龄级最大,糙皮桦在Ⅴ龄级最大;种群结构均呈增长型,且存活曲线趋近于Deevery-Ⅲ型。③3种次生林种群结构的V_(pi)大于V′_(pi)且均大于0,P_(max)也均大于0,说明3种次生林均属于对外界干扰敏感的增长型种群。④时间序列预测结果表明,未来经过2,4,6,8个龄级后,各种群个体发展呈增长趋势,但辽东栎和红桦种群在发展过程中存在波动性,表现出前期略减、后期稳定的特征。【结论】3种次生林种群结构和发展趋势均呈稳定增长型,但是Ⅰ龄级幼苗数量不足,应采取禁牧、禁采等措施,保护幼苗成活,保证种群的更新发展。
    • 谢春平; 沈顺霆; 刘大伟; 俞筱押; 黄绍虎
    • 摘要: 【目的】南方红豆杉古树在中国南方地区多呈零星分布状,较难形成具有一定个体数量的种群;对其古树的种群结构及动态进行分析,可为古树种群的恢复及古树后备资源培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福建连城县2个南方红豆杉古树种群为对象,通过绘制种群径级结构和存活曲线,编制静态生命表,计算种群动态变化指数,进行了种群结构和动态分析。【结果】(1)两个古树种群的Ⅰ径级个体数据均较少,赖源乡郭地村种群为衰退型种群,曲溪乡白石村为弱增长型种群。(2)静态生命表显示,两个种群达到中等径级后,种群的活力和生命期望值均开始下降。(3)赖源乡郭地村种群存活曲线为Deevey-Ⅱ型的b1变型,曲溪乡白石村的为Deevey-Ⅲ型。(4)两地种群在无干扰和有干扰下的数量变化动态指数分别为-3.03和7.5、-0.34和0.75,这与种群结构特征相吻合。【结论】减少人为干扰、提升种子萌发率及增加小径级的个体数是促进该区域南方红豆杉种群恢复的关键。
    • 冯琳骄; 陆彪; 卢倩倩; 侯毅兴; 周龙
    • 摘要: 运用静态生命表、存活曲线和生存分析函数等方法,综合分析新疆伊犁和塔城天山樱桃(Cerasus tianschanica Pojark.)种群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新疆伊犁和塔城天山樱桃种群均以幼龄个体为主,属于增长型种群,但中龄和老龄个体占比较小。从静态生命表看,2个地区天山樱桃种群的生命期望(e_(x))总体随着龄级的增加逐渐下降,均在Ⅰ〔0.0 m^(3)<体积(V)≤0.1 m^(3)〕龄级最大,分别为3.7582和2.3800。塔城天山樱桃种群的e_(x)峰值低于伊犁天山樱桃种群。数量动态分析结果显示:2个地区的天山樱桃种群总体呈增长趋势,但增长缓慢,对外界干扰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且塔城天山樱桃种群较伊犁天山樱桃种群对外界随机干扰的敏感性更高。存活曲线显示:2个地区天山樱桃种群均更趋向于Deevey-Ⅱ型。基于上述研究结果,建议对新疆伊犁和塔城天山樱桃种群进行适当的人工抚育,促进其种群更新。
    • 白小节; 申开平; 穆君; 翁涛; 臧丽鹏; 任闻达; 韩勖; 李青; 谭淇毓; 何跃军
    • 摘要: 为了解濒危植物小黄花茶(Camellia luteoflora)的生长特征和生存状况,对贵州赤水市国家级桫椤自然保护区内小黄花茶进行全域资源清查,采用样方法调查小黄花茶每株植物高度和地径,统计分析了种群数量及结构特征,并采用径级对应龄级,以0.5 cm地径间隔划特定年龄分组,共分Ⅰ~ⅩⅤ径级,绘制静态生命表分析种群生存潜力和发展趋势。结果表明,调查共发现小黄花茶545株,不同小生境中小黄花茶数量差异大,最少24株,最多120株;种群地径小于0.5 cm且高度低于0.5 m个体存活数量极少,平均地径0.5~2 cm维持最大种群数量;Ⅰ~Ⅱ龄级(0~1.0 cm)种群死亡率和消失率急剧上升而生命期望值急剧降低,II~XV龄级(≥0.5 cm)种群死亡率和生命期望值趋于平缓,消失率呈现较大波动但总体趋于平缓;种群数量结构和存活曲线表明该种群趋近于Deevey-Ⅰ型,属衰退型种群。小黄花茶种群幼苗数量严重不足,种群自我更新困难,现存种群干扰压力大,种群衰退趋势明显,急需加强种群保育。
    • 谢春平; 王常玲; 王候河; 李超杰; 陈林
    • 摘要: 根据样线调查和数据统计,以桫椤(Alsophila spinulosa)个体及主茎高度分级为基础,通过静态生命表、存活曲线、时间序列预测等方法,研究了海南吊罗山热带雨林桫椤种群结构与动态特征,剖析了桫椤种群生存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结果表明:研究区桫椤种群年龄结构整体表现为金字塔型,但由于环境差异使不同样线的种群结构有一定的差异。静态生命表显示桫椤种群在I龄级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和消失率。上游和中游种群的存活曲线为DeeveyⅢ型,而下游为DeeveyⅡ型。种群动态量化指数亦表明研究区的桫椤为增长种群,但对外界干扰具有较高的敏感性。时间序列预测显示,随着时间的推移,各龄级在未来的种群数量多数呈增长状态。吊罗山热带雨林的桫椤种群具备天然更新的能力,保持现有群落结构和生境有利于当前桫椤种群繁衍。
    • 杨艳波; 蔡起航; 巩合德
    • 摘要: 为探讨矮杨梅种群结构特征和动态变化,以及种群更新和维稳机制,通过样地采样法,在滇中地区9个样地内选取27个样方,对样地内矮杨梅种群结构、动态特征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显示:矮杨梅种群数量结构呈增长型(V′=0.0777),矮杨梅种群发展趋于稳定;种群幼龄个体出现高死亡率,表明存活曲线趋于Deevey-Ⅲ型;经过2、4、6个大小级后,各级个体数呈小幅增长的趋势,种群存在自我恢复的能力。本研究结果为滇中地区矮杨梅灌丛及其伴生物种的监测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 雷颖; 何雪娜; 王佳敏; 刘俊婷; 谭兴旺; 赵彬; 刘锦春
    • 摘要: 桢楠是我国珍稀渐危树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野生多散生于海拔1500 m以下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而喀斯特生境岩石裸露、土壤浅薄贫瘠、岩溶干旱频发,理论上并不适合喜湿耐荫且喜酸性土壤的桢楠生长及幼苗更新。因此重庆市大足区和永川区喀斯特生境中的天然桢楠种群可能存在一定的更新困难。为明确这两个桢楠种群的生存现状及动态特征,采用野外调查法,从径级结构、静态生命表、存活曲线、结构动态及分布格局等方面分析桢楠种群结构及其数量动态规律,以期预测种群未来发展趋势,为喀斯特地区桢楠种群的保护、群落更新及植被恢复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1)大足区桢楠种群的年龄结构趋于稳定型,而永川区桢楠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两地区幼苗充足但死亡率高。(2)静态生命表及相关曲线分析显示,两个桢楠种群存活数量总体上随径级增大而减少;两个桢楠种群的生存期望值在不同径级间存在波动,大足区桢楠种群在第Ⅱ径级而永川区则是第Ⅳ径级期望值最高。(3)两个种群的存活曲线均为Deevey-Ⅲ型,即幼树死亡率较高,并且种群的增长速度较为缓慢。(4)大足区种群为随机分布,永川区种群为集群分布;种群各生长发育阶段均为集群分布,但聚集强度随着龄级的增加而减弱。桢楠种群在喀斯特地区生长周期长,天然更新能力较强但对外部干扰敏感。建议加强对幼苗的抚育工作,提高幼苗存活率,促进桢楠种群的自然更新和恢复。
    • 赵彦康; 焦健; 赵建军
    • 摘要: 本文分析了小陇山滩歌林区白桦种群的龄级结构、静态生命表及存活曲线,得出该林区白桦种群龄级结构为增长型,存活曲线趋向于DeveeryⅡ型。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