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径级结构

径级结构

径级结构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225篇,主要集中在林业、植物学、普通生物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25篇、专利文献1862319篇;相关期刊90种,包括生态学报、生物多样性、植物科学学报等; 径级结构的相关文献由980位作者贡献,包括陈建华、卢志军、叶永忠等。

径级结构—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25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862319 占比:99.99%

总计:1862544篇

径级结构—发文趋势图

径级结构

-研究学者

  • 陈建华
  • 卢志军
  • 叶永忠
  • 王孝安
  • 赵秀海
  • 吴初平
  • 唐战胜
  • 江明喜
  • 焦洁洁
  • 袁位高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梁燕飞; 古文强; 闫东明; 卢曼; 邓智文; 韩东燕; 陈煜明; 张中瑞
    • 摘要: 以银瓶山润楠属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通过典型样地调查,对研究区域内群落的物种组成、径级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样地内共有70种植物,隶属41科58属,占优势的科主要有茜草科、樟科、禾本科、紫金牛科、百合科等。(2)样地内重要值>1的物种有11种,占物种数的84.62%,华润楠、浙江润楠的重要值分别为47.08、17.50,远高于其它植物,为调查样地群落的优势建群种。(3)样地内润楠属植物的胸径与树高之间存在显著的对数函数关系,种群径级分布呈单峰型,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植株最主要集中在中、小径级。
    • 陈玉强; 郭峰; 陈光剑; 期俊程; 许彦红
    • 摘要: 以滇中地区典型常绿阔叶林样地调查数据为基础,从群落物种组成、树木径级结构、群落层次结构和林下更新等方面分析该地区常绿阔叶林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结果表明:滇中地区元江栲和锥连栎样地内共有木本植物59种,隶属于31科50属,优势树种明显。元江栲林具有较高的Shannon-Weiner指数(为1.548~1.785),锥连栎林整体上表现出较低的Simpson指数(为0.077),从调查样地看,整体上表现出元江栲林的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均高于锥连栎林,具有较高的物种多样性水平。2个种群都是最小的径级拥有最多的树木个体数,随着林木胸径的增大,样地内林木株数逐渐减少,径级呈现出明显的倒“J”型分布,只有少数个体具有较大的胸径,大多数个体都属于小径级的乔木幼树或中、小型乔木,元江栲和锥连栎的增长均处在稳定期。各林分类型由于海拔、土壤等立地因子和林分内部结构不尽相同,影响机制也存在差异,这为更好制定常绿阔叶林保护相关政策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
    • 吕学燕; 杨奇; 高铭蔚; 巩佳琦; 董慧; 张骁
    • 摘要: 本文利用大石头林业有限公司森林资源复位调查样地数据库,对天然紫椴种群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水平结构上阔叶混交林中紫椴种群属于典型的增长型群落,纯林和针阔混交林中紫椴种群属于稳定型群落。种群幼树中阔叶混交林个体数量所占百分比最大,中龄树中纯林个体数量所占百分比最大,成龄树中针阔混交林个体数量所占百分比最大。在垂直结构上阔叶混交林和针阔混交林中紫椴种群是典型单层林分,纯林中紫椴种群垂直结构较复杂。种群下层中阔叶混交林个体数量所占百分比最大,中层中纯林个体数量所占百分比最大,上层中针阔混交林个体数量所占百分比最大。
    • 张婷宇; 张明如; 万琦; 李清香; 蔡益杭; 赵楠楠
    • 摘要: [目的]研究浙江清凉峰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植物紫茎(Stewartia sinensis)群落的结构特征。[方法]基于取样代表性的原则,选择可覆盖乔木层紫茎株数占92%地段的样地20 m×30 m,分析群落物种组成、区系成分特征、垂直结构和径级结构。[结果]群落样地共有维管束植物29科38属44种,属和种的数量占优势的科为山茶科(Theaceae)、樟科(Lauraceae)和壳斗科(Fagaceae);种子植物属的一级地理区系成分共含7个类型,其中温带和热带分布分别占总属数的52.78%和41.66%,具有温带至热带的过渡性特征和亚热带性质;群落垂直结构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其中乔木层的优势种为短柄枹栎(Quercus glandulifera)、黄山松(Pinus taiwanensis)、雷公鹅耳枥(Carpinus viminea)和紫茎(Stewartia sinensis),灌木层的优势种为杜鹃(Rhododendron simsii)、吴茱萸叶五加(Acanthopanax evodiaefolius)和黄丹木姜子(Litsea elongata),草本层的优势种为淡竹叶(Lophatherum gracile);群落样地乔、灌、草层次的物种多样性表现为乔木层>草本层>灌木层,而盖度表现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草本层呈现稀疏的基本特征;清凉峰紫茎种群以乔木层大径级个体占据绝对优势地位,仅有2株种子更新的紫茎幼树,状况严重不良,因此清凉峰紫茎种群结构属于典型的衰退型。[结论]群落乔木层紫茎大径级植株数量远多于紫茎幼树和幼苗的数量,紫茎天然更新状况极差,其种群径级结构类型属于严重的衰退类型。
    • 谢春平; 宋益波; 刘大伟
    • 摘要: 【目的】研究余姚市30个新农村文化广场绿地的树种构成及其多样性,为该地区及地区新农村绿化建设规划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利用群落学调查方法,分析调查样地内的树种组成、优势树种重要值、物种多样性及树木胸径结构特征。【结果】样地内共有木本植物41科55属64种,其中以蔷薇科的种类最丰富,其次为冬青科、木犀科和芸香科等;但仅含1属1种的科占多数。各样地中,乔木以香樟的重要值最突出(28.08%),其次为桂花(9.58%)、银杏(6.60%)和女贞(4.72%)等;灌木以石楠(31.80%)、檵木(12.90%)和杜鹃(8.38%)等占有较大优势。各样地的树木多样性普遍偏低,相公潭村的树木多样性优于其他样地。本区域文化广场绿化树木的选用多以中、低龄乔木为主,径级结构多呈正金字塔形。【结论】提升树种多样性、优化树种组成结构和增加乡土树种占比是本区域新农村绿化建设需关注的重点问题。
    • 罗也; 王君; 杨雨春; 何怀江; 于海鸥; 郑军; 张天祥
    • 摘要: 【目的】了解东北不同山脉胡桃楸次生林径级结构和乔木生物量情况,为后续次生林相关研究及该地区林分合理经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在张广才岭、长白山、老爷岭和龙岗山山脉21个典型区域内共设置样地202块,应用三参数Weibull分布、Johnson’s SB分布和负指数分布对调查样地内乔木直径进行拟合,并进行相对偏差和均方根误差的精度检验,同时根据调查数据和参考乔木异速生物量方程计算各样地每公顷生物量。【结果】4个山脉的林分径级结构基本相近,均表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总体呈现出倒“J”型分布,中小径级的林木株数较多,主要集中在6~14 cm径级,张广才岭每公顷林木株数要多于长白山、老爷岭和龙岗山;根据参数和模型拟合,以及实测株数和模拟株数之间的相对偏差和均方根误差的比较,3种模型模拟效果与实际值均较为接近,其中三参数Weibull分布模拟效果在4个山脉中均较其他两种曲线更好,且张广才岭三参数Weibull函数拟合效果优于其他山脉;各山脉每公顷所有树种地上部分和总生物量大小顺序均为长白山>龙岗山>张广才岭>老爷岭,长白山和龙岗山生物量大小相似,显著高于张广才岭和老爷岭(P龙岗山>张广才岭>老爷岭,且长白山林分内胡桃楸生物量显著高于其他山脉(P<0.05)。【结论】4个山脉林分更新状况良好,林分径级结构模拟均以三参数Weibull函数拟合效果最好,且林分中所有树种和胡桃楸单个树种的生物量均在长白山表现最优。
    • 吕伟伟; 刘刚; 陈晓波; 王丽丽; 孙勇
    • 摘要: 以水曲柳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以培育大径材为目标,采用典型取样法,研究不同强度间伐对水曲柳天然次生林的生长变化及乔木层组成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间伐强度对水曲柳胸径生长及材积生长差异显著,以弱度和强度间伐的天然次生林分中水曲柳中大径级林木较多,以中度间伐胸径生长率最大;不同间伐强度水曲柳天然林中,林木径级分布以强度间伐的中大径级的林木分布较多;三种间伐强度,间伐前后对乔木层组成结构的影响甚小,对重要值影响较大。综合分析以强度间伐天然次生林培育水曲柳大径材效果最好。
    • 杨春娇; 韩雨圳; 李忠馗; 张大才; 王洪斌; 栗宏林
    • 摘要: 导管是植物输导水分的通道,其结构的可塑性是植物适应生境的重要机制,也将决定水分输导的效率和安全性。矮生嵩草和大花嵩草是对水分依赖程度不同的生态类型,两者输导水分的效率和安全性是否存在差异?在藏东南高寒草甸沿土壤水分梯度设置6个样方,采集矮生嵩草和大花嵩草根系若干,采用石蜡切片和显微照相测量法,测量两种嵩草导管直径、管腔面积、管壁厚度等指标,利用相关性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分析两种嵩草根系导管结构的动态变化及其对土壤水分的响应。结果表明:矮生嵩草管壁厚度与土壤含水率呈显著负相关,导管密度与土壤含水率呈显著正相关(P<0.01);大花嵩草管壁厚度和加固系数与土壤含水率呈显著负相关,管腔面积和导管平均直径与土壤含水率呈显著正相关(P<0.01)。矮生嵩草导管密度和加固系数显著高于大花嵩草,水分输导安全性得到很好的保护;大花嵩草管腔面积、导管平均直径、水力直径显著高于矮生嵩草(P<0.01),水分输导效率优势明显。矮生嵩草窄导管和中型导管比例相当,对水分输导效率和输导安全性的调节能力强;大花嵩草始终以中型导管占比最高,对水分输导效率和输导安全性的调节能力弱。不同生态类型植物对生境干旱化的适应策略不同,矮生嵩草属于耐旱型植物,对水分输导效率和输导安全性的调节能力强,对干旱生境适应能力强;大花嵩草属于湿润型植物,水分输导效率高,但输导安全性低,对干旱生境的适应能力弱。
    • 李桥; 范清平; 唐战胜; 孟杰; 张敏德; 王云泉; 李铭红; 仲磊; 陈建华
    • 摘要: 次生针阔混交林是亚热带地区常见的森林类型,研究次生针阔混交林群落的演替特征及其更新规律,将为本地区植被恢复及森林经营管理提供重要依据。该文基于2013和2018年两次调查东白山次生针阔混交林1 hm^(2)固定样地的数据,从木本植物组成、群落物种多样性、物种重要值、径级结构等方面,分析了东白山次生针阔混交林群落组成和结构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2013—2018年间,群落内物种数和植株数均显著下降(P<0.05);(2)样地内DBH≥1 cm的个体死亡1505株,年均死亡率6.40%,新增个体71株,年均补员率0.35%;(3)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均显著下降(P<0.05),其中Margalef丰富度指数下降最多,降低了25.03%,Shannon-Wiener指数降低了11.88%;(4)林冠层中常绿阔叶树种的优势地位在进一步加强,而针叶树种的优势度在逐渐下降;(5)5 a间,大、中径级的个体比例逐渐增加,小径级植株的存活个体比例逐渐下降。该研究表明,2013—2018年间,东白山次生针阔混交林群落组成和结构总体发生了较为显著的动态变化,群落处于次生针阔混交林向常绿阔叶林快速演替阶段。
    • 陈哲; 魏浩亮; 周庆营; 王海东; 丁万林; 李艳茹; 贾晓静; 徐满; 王超; 陈瑜; 谷建才
    • 摘要: 【目的】研究抚育间伐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分结构的影响,探究适合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最佳抚育间伐强度,以期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经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36年生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设置对照及22%、38%抚育间伐强度样地,分别于伐后1 a、伐后3 a、伐后5 a、伐后7 a进行林分结构指标的定期调查,分析各处理样地的林分生长和径级结构。【结果】抚育间伐促进了林分胸径和单株材积年均生长量。22%间伐、38%间伐的胸径年均生长量分别比对照增长了25.6%、52.0%;22%间伐、33%间伐的单株材积年均生长量分别比对照增长了29.0%、88.7%。各处理样地的树高年均生长量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抚育间伐对树高生长无明显影响。林分蓄积量、胸高断面积年均生长量以及生物量和碳储量年均增长量都随着抚育间伐强度的增加而减少,但从时间变化来看,随着时间的延长,对照样地增长率逐渐降低,抚育间伐样地增长率逐渐增加。对照、22%间伐、38%间伐样地直径分布范围分别为6~22、10~22、12~22 cm,随着抚育间伐强度的加大,林木向更大径阶方向偏移。KS检验结果表明,对照样地均符合正态分布,22%间伐样地以对数正态分布拟合效果最佳,其次为伽玛分布;38%间伐样地正态分布拟合效果最好,其次为Weibull分布。【结论】抚育间伐可以促进林分的生长,改善林分结构,使林分结构向更高径阶方向发展,综合考虑采用38%间伐强度为宜。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