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夹板

夹板

夹板的相关文献在1957年到2023年内共计6992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中国医学、口腔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82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6507篇;相关期刊324种,包括医疗卫生装备、中国骨伤、中国民间疗法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第三十届全国直升机年会、第五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2006'中国·北京·贵阳骨科学术论坛等;夹板的相关文献由12051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志雄、不公告发明人、孙雁群等。

夹板—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82 占比:6.89%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6507 占比:93.06%

总计:6992篇

夹板—发文趋势图

夹板

-研究学者

  • 张志雄
  • 不公告发明人
  • 孙雁群
  • 廖树汉
  • 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 万宏
  • 毛志伟
  • 茹朝贵
  • 张勇
  • 付香梅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张伟; 黄致超; 赵锐锋; 梁欢; 马玉峰; 申艳光; 钟红刚; 陈兆军; 张继川; 陈卫衡
    • 摘要: 背景:课题组成员前期研究发现杜仲胶的屈服强度较低,呈现硬而韧的力学性能,在此基础上研发了根据体型自由塑形的运动护具,并初步证实此性能可降低外界冲击力对运动员的伤害。目的:评价杜仲胶夹板用于骨折固定的疗效。方法:取35只成年雄性新西兰兔,采用改良三点受力法制备建立左侧胫骨闭合性骨折模型。将造模成功的30只兔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杜仲胶夹板和石膏进行外固定,每组15只。于固定后2 h、4周、6周进行X射线片检测,观察固定后骨折断端愈合情况;固定6周后,分别进行胫骨标本大体与组织学形态观察。结果与结论:①X射线片:固定2 h后,两组均可见清晰骨折线,均未见明显骨膜反应;固定4周后,两组骨折线开始变模糊,断端见大面积梭形低密度骨痂阴影;固定6周后,两组骨折线接近消失,骨痂连接在一起形成皮质骨桥,骨髓腔部分已通、部分接近再通,固定6周后,杜仲胶夹板组骨折部位灰度值高于石膏组(P0.05);⑤结果表明,杜仲胶夹板对胫骨闭合性骨折兔模型可起到与石膏类似的固定作用。
    • 李睿; 史文; 杨士彩; 吕林蔚; 张春秋
    • 摘要: 背景:目前临床治疗长骨骨折的主要手段是石膏或夹板外固定及接骨板或者髓内钉等内固定,同时也可服用加速骨折愈合的药物或者在患处外敷药物.目的:探讨夹板外固定联合散巴布剂对于桡骨骨干骨折的恢复是否有改善作用.方法:取18只新西兰大白兔,制作左侧桡骨完全性骨折模型,分成3组,未干预组不进行任何干预,夹板固定组用夹板外固定处理,散巴布剂组使用夹板外固定处理并辅助散巴布剂药物外敷(每天换药一次),每组6只.术后2,4,6周,取骨痂位置制备样品,应用原子力显微镜检测骨痂粗糙度和颗粒度.结果 与结论:①夹板固定组、散巴布剂组可以明显观察到骨痂的粗糙表面和明显的颗粒结构,这些矿物颗粒附着在胶原纤维上,呈现出鱼鳞状,其中散巴布剂组的胶原结构远远小于夹板固定组;②随着愈合时间的增长,骨痂矿物颗粒尺寸逐渐减小,散巴布剂组同期骨矿化颗粒尺寸较夹板固定组小47.5%-69.6%;同时随着愈合时间的推移骨痂粗糙度逐渐降低,散巴布剂组术后2周的骨痂粗糙度较夹板固定组小约69%,术后6周两组骨痂粗糙度趋于近似;③结果 表明散巴布剂对骨折愈合具有促进作用.
    • 摘要: 一种塑料橡胶注塑成形用脱模装置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塑料橡胶注塑成形用脱模装置,包括底板,底板的上侧壁固定连接有伸缩杆一,底板的右端上侧壁固定连接有电机,电机的驱动端固定连接有支架,伸缩杆一的驱动端固定连接有滑动套设在支架外壁的移动板,移动板的上侧壁固定连接有下模,支架的下侧壁固定连接有伸缩杆二。本实用新型通过夹板和上模的移动,实现实现对注塑完成的塑料橡胶成品的夹持,移动板向下运动,实现塑料橡胶成品的脱模,取代了人工难以从下模上的脱模工作,降低了人工的工作量,进而提高了工作效率,以及支架和夹板的转动,实现塑料橡胶成品的转移,从而不耽误后续的注塑工作(申请专利号:CN202022709733.6)。
    • 邱剑奇
    • 摘要: 下肢骨折极易发生各种并发症,其中膝关节僵硬较为常见^([1])。手术内固定、夹板、石膏外固定是临床治疗下肢骨折过程中通常采用的方法,但是在将夹板、石膏外固定拆除后,膝关节装置在长期限制活动的情况下极易出现关节僵硬、粘连等并发症^([2-3])。因此,亟需有效治疗措施,以利患者康复和预后。本研究观察分析了中药柔膝愈折方熏洗配合CPM机治疗下肢骨折膝关节僵硬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 黄阿勇; 栗国强; 曹连波; 梁永胜; 杨玉鑫; 杨海焱; 杜思韬; 孙学旺
    • 摘要: 目的:探讨李氏手法整复配合柳木小夹板固定治疗不同类型Colles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2017年1月~2020年6月期间收治的270例新鲜闭合性Colles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AO分型进行分组,A型(A型组)55例,B型(B型组)98例,C型(C型组)117例,均采用李氏手法整复配合柳木小夹板固定治疗。根据X线片评估骨折愈合情况,测量桡骨长度,并采用Gartland-Werley腕关节评分标准评定腕关节功能。比较三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拆除夹板时桡骨长度恢复情况及拆除夹板后6个月时腕关节功能。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10个月,平均8个月;所有骨折均获骨性愈合。A型组骨折愈合时间为(5.7±1.2)周,B型组为(5.9±1.9)周,C型组为(5.8±1.8)周,三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拆除夹板时,A型组桡骨长度恢复值为(9.7±1.7)mm,B型组为(8.2±1.9)mm,C型组为(7.3±1.6)mm,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型组高于B型组和C型组,B型组高于C型组;拆除夹板后6个月时Gartland-Werley腕关节功能为优127例(A型组45例、B型组42例、C型组40例);良118例(A型组10例、B型组49例、C型组59例);可17例(B型组4例、C型组13例);差8例(B型组3例、C型组5例),优良率为90.74%,其中A型组优良率为100%,B型组为92.86%,C型组为84.62%,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A型组为1.82%、B型组5.10%、C型组10.26%),主要表现为腕关节畸形和关节僵硬,3组的不良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李氏手法整复配合柳木小夹板固定治疗Colles骨折,具有腕关节功能恢复好和安全性高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 盛红枫; 张培祥; 劳杨骏; 陆建伟; 郭峭峰; 黄凯; 刘亦杨; 吴震; 江彬锋; 徐彬; 张魁
    • 摘要: 目的:探讨闭合折顶整复手法结合杉树皮外固定夹板治疗儿童尺桡骨远端双骨折的手法操作及其临床疗效.方法:自2017 年1 月至2019 年12 月,采用闭合折顶整复手法治疗儿童尺桡骨远端双骨折患者17 例,男13 例,女4 例;年龄4~11(7.29±2.34)岁.整复后予以杉树皮夹板固定并随访6 个月,根据末次随访复查的X 线片评价骨折整复的对线对位,采用Anderson 前臂功能评定标准评价患肢功能.结果:17 例患儿中15 例 1 次复位成功,2 例再次复位成功,固定时间(25.00±3.35)d.随访6 个月时,根据Anderson 疗效评定标准,优12 例,良3 例,可2 例,差0 例.对位对线:所有病例对位>3/4,其中解剖复位10 例,对线<10°者4 例,对线<15°者3 例.未出现骨折移位、不愈合、骨筋膜室综合征、前臂旋转功能障碍等并发症.结论:闭合折顶整复手法结合夹板固定手法复位儿童尺桡骨远端双骨折复位成功率高,并发症少,降低术者操作难度同时减轻患者痛苦.
    • 杨静文; 侯建霞; 刘建彰; 张宇; 陈全; 赵一姣; 王勇
    • 摘要: 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12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修复科、牙周科、种植科和门诊部就诊的、计划进行全牙弓即刻种植即刻修复的重度牙周炎患者,探讨牙周夹板结合序列手术导板辅助全牙弓即刻种植即刻修复治疗的技术流程和治疗效果.通过术前颌面部数据采集、系统性诊断设计、牙周夹板固定、导板制作、导板辅助下手术完成全牙弓即刻种植即刻修复8例,上颌7例,下颌1例;男性2例,女性6例,年龄(49.0±9.3)岁(38~65岁);共植入48枚种植体,其中直立植入44枚,倾斜植入4枚;前牙区16枚,后牙区32枚.配准术后锥形束CT和术前设计,测量种植体实际三维位置与术前设计位置的差异,以2 mm为临床可接受的安全范围.术中未见导板折裂或重要解剖结构损伤.种植体冠部和根部整体位移[分别为(0.83±0.48)和(1.36±0.57)mm]在临床可接受的安全范围内.冠部水平和垂直位移、根部水平和垂直位移以及种植体长轴角度的前后牙区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牙周夹板结合序列手术导板辅助重度牙周炎患者全牙弓即刻种植即刻修复可拓展全牙弓种植手术的适应证,满足在临床应用的安全性要求.
    • 刘凯; 叶永亮; 王广伟; 胡建炜; 霍力为
    • 摘要: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结合自制夹板外固定治疗掌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急诊科自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采用手法复位自制夹板外固定治疗的掌骨骨折患者126例,其中男102例,女24例;年龄9~73(33.2±14.3)岁.治疗期间定期复查X线,根据X线情况选择继续或调整外固定,X线示骨痂生长,骨折端稳定后拆除外固定继续功能锻炼,采用TAM评分标准对手的功能进行评价,并对患者骨折愈合情况及并发症情况进行总结.结果:126例中6例在治疗过程中出现骨折再移位而选择手术治疗,其余120例经该方法治疗掌骨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6.3±1.8)周.随访时间2~12(4.4±2.2)个月.随访结束时采用TAM评分标准对患者的手功能进行评价:优105例,良13例,可2例,差0例.7例骨折出现短缩畸形,3例出现成角畸形.结论:手法复位结合自制夹板外固定治疗掌骨骨折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自制夹板取材方便且费用低廉,是值得临床推广的一种有效方法.
    • 王志鹏; 吴坤亭; 林龙辉
    • 摘要: 目的:观察夹板与石膏托联合应用在治疗肱骨干骨折中的并发症发生率及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3年7月~2019年11月的75例肱骨干骨折的患者分为三组,分别采用夹板与石膏联合固定治疗、单纯石膏固定治疗和单纯夹板固定治疗,观察三种固定方法并发症的发生率,并比较三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估三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夹板与石膏联合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并发症的发生率较单纯夹板固定或单纯石膏固定明显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组VAS评分低于2个单纯固定组(P<0.05);联合固定组临床疗效优良率为92.00%(23/25),单纯石膏固定组为84.00%(21/25),单纯夹板固定组为76.00%(19/25),三组临床疗效对比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夹板及石膏联合固定肱骨干骨折的外固定治疗有明显优势,可以充分发挥石膏托与夹板各自的优点又可以弥补各自的缺陷,能够维持骨折端的良好复位并保持骨折端稳定,且明显降低单纯夹板或石膏外固定所致不良并发症的发生,是骨科临床保守治疗中值得推广应用的一种良好外固定方式.
    • 刘华蔚; 李永锋; 母晓丹; 相磊; 谭新颖; 胡敏
    • 摘要: 目的 探讨三维打印导板在口腔颌面外科中的临床应用并对其设计及应用进行优化和规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解放军总医院口腔颌面外科进行手术的患者资料,包括40例下颌骨肿瘤手术患者(常规组20例、导板组20例)、20例颞下颌关节置换手术患者(常规组10例、导板组10例)、20例正颌双颌手术患者(常规组10例、导板组10例)、20例放射粒子植入手术患者(常规组10例、导板组10例);患者中位年龄45岁(16~75岁),其中男性58例,女性42例.所有导板组患者术前均进行螺旋CT扫描并建立颌骨及供骨区三维模型(上颌骨和下颌骨模型各40个)以模拟手术,计算机辅助设计手术导板(包括截骨及定位成形导板共40套、穿刺定位导板10个).分析模型打印时间以及各导板的设计时间、打印时间、导板应用对手术时间及手术精度的影响.结果 下颌骨肿瘤手术、颞下颌关节置换手术、正颌双颌手术、放射粒子植入手术的手术导板设计时间分别为(2.8±1.8)、(2.2±0.3)、(2.9±1.8)和(0.9±0.3)d.上颌骨模型和下颌骨模型打印时间为(11.1±1.6)和(2.6±0.4)h,截骨及定位成形导板打印时间为(2.5±0.8)h,穿刺定位导板打印时间为(1.1±0.4)h.下颌骨肿瘤手术及放射粒子植入手术导板组手术时间[分别为(6.02±0.55)和(0.89±0.15)h]均显著少于相应常规组[分别为(6.99±1.10)和(1.91±0.55) h](P<0.05),正颌双颌手术及颞下颌关节置换手术导板组手术时间与相应常规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下颌骨肿瘤手术及颞下颌关节置换手术导板组标志点位移距离均显著小于相应常规组(P<0.05),正颌双颌手术及放射粒子植入手术导板的误差基本在1 mm以内.结论 口腔颌面外科手术三维打印系列导板的应用有助于精准、快捷地完成手术,但其设计、制作等环节仍需进一步规范和改进.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