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头骨

头骨

头骨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3年内共计479篇,主要集中在动物学、人类学、古生物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36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140篇;相关期刊201种,包括化石、四川动物、兽类学报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2007年全国模式识别学术会议、第四届全国野生动物生态与资源保护研讨会、全国生物进化理论研讨会等;头骨的相关文献由810位作者贡献,包括胡锦矗、王政昆、夏霖等。

头骨—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36 占比:70.15%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63%

专利文献>

论文:140 占比:29.23%

总计:479篇

头骨—发文趋势图

头骨

-研究学者

  • 胡锦矗
  • 王政昆
  • 夏霖
  • 吴秀杰
  • 张浩
  • 曹彩云
  • 朱万龙
  • 李海军
  • 杨奇森
  • 井朝纲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本刊综合
    • 摘要: cqvip:说起人类祖先,你最先会想到谁?是北京的山顶洞人还是云南的元谋人?亦或是神秘的神农架野人?基于已知现存的最大人属头骨化石研究,中英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团队发现了一种新的古人类,其所属的支系可能与现代人有着最近的亲缘关系。因头骨发现地为黑龙江,科学家将这个新的人种命名为“龙人”。
    • 赵璧; 邹亚锐; 陈刚; 李姜丽; 吴奎; 万珊; 徐鑫磊
    • 摘要: 早三叠世是鱼龙起源和早期演化的关键阶段,Chaohusaurus则是该时期化石材料最丰富、研究程度最高的鱼龙类群之一,但其标本几乎全部产自华南下扬子区的安徽巢湖,此外仅在中扬子区北部的湖北远安曾有少量发现和报道。本次对一件曾初步研究的远安Chaohusaurus zhangjiawanensis标本开展进一步修复和观察,对该属种形态信息缺失较多的头骨进行描述并重点与Ch.zhangjiawanensis最早报道的两件标本及安徽研究程度较高的其他Chaohusaurus进行对比分析,以期补充完善对Ch.zhangjiawanensis比较解剖和形态功能特征的认识并加强对Chaohusaurus内群演化、生活环境和活动范围等方面的了解。发现Ch.zhangjiawanensis与Ch.chaoxianensis、Ch.brevifemoralis等安徽分子的骨骼整体比例和头骨各孔构成等特征相似,但较Ch.chaoxianensis和Ch.brevifemoralis上颌骨更长、附着牙齿更多且更密集强壮,外鼻孔的后置不明显,骨架更粗壮,躯干更僵硬。研究认为Ch.zhangjiawanensis与安徽Chaohusaurus的骨骼形态差异可能是不同环境导致,推测其多而强壮的后部上颌牙和僵硬的躯干可能是因其以高度骨化的湖北鳄等脊椎动物为食和生活在局限、高盐度的浅海环境而发生的适应性演化,但也不能排除是继承自更古老的类群,或是其活动范围更大、食物来源更广等原因。据此分析,由于早三叠世恶劣的海洋生态环境,碎片化分布的小生态地理区可能广泛存在,使典型的游泳型生物鱼龙在起源和辐射后又在这些缺乏交流的“避难所”中分别演化并形成不同的形态属,但这也导致从特殊骨骼形态探讨早期鱼龙各类之间的演化关联及追索其共同祖先变得困难,因此尚需继续加强对已知早三叠世鱼龙化石层下部层位及相应化石产区附近同时期不同环境海相化石的追寻和分析。
    • 张钰伟; 戴世明; 赵旺; 邓正华; 黄星美; 温为庚; 马振华
    • 摘要: 为揭示黄缘闭壳龟(Cuora flavomarginata)的骨骼形态特征,使用X射线透视法对黄缘闭壳龟进行拍照及相关研究。研究发现,黄缘闭壳龟的头骨窄而细长,与身体占比小,颅长为背甲长的27.09%~30.93%,颅宽为背甲宽的21.40%~27.66%,颅长为颅宽的1.35~1.72倍;脊椎骨由4枚颈椎、7枚躯椎、2或3枚荐椎和21或22枚尾椎组成,第1~7躯椎两侧连接着肋骨,肋骨宽度大小与躯椎的宽度一致,最后两枚躯椎所连接的肋骨宽度较窄;前肢骨比后肢骨长且粗壮,后肢扁平,骨骼较短小,通过胸盾和腹盾之间的铰链结构,黄缘闭壳龟的头、尾和四肢可完全缩入壳内,其腹甲前端(喉盾和肱盾)和后端(股盾和肛盾)分别与背甲闭合,将肉体完全封闭保护。通过骨骼系统特征得出,黄缘闭壳龟具有与生活习性相匹配的骨骼结构;X射线透视法可以清晰地观察黄缘闭壳龟骨骼结构,但由于物种特性,受背腹甲的影响,躯椎、荐椎和尾椎骨清晰度略低。黄缘闭壳龟骨骼的研究丰富了龟类的基础研究,可以为其分类及演化提供参考,并为在无损伤前提下研究珍惜或名贵物种提供了思路。
    • 周用武; 李怡婷
    • 摘要: 本文在对照传统形态学测量方法的基础上,采用几何形态学测量的方法对3种豹亚科动物的头骨进行了鉴别性研究.对经过普氏叠加后的数据进行判别分析,实现了3种豹的正确分类.多变量方差分析表明3种豹在额骨眶后突外缘顶点、颧弓最后缘、颧突顶点以及头骨最后缘突出点存在显著差异,可通过头骨的形态差异对云豹、雪豹和豹进行种属认定.
    • 摘要: 一块被封存在琥珀中的化石带有保存完好的头骨(左图),甚至还有一些完整的肌肉,它是已知最古老的可弹射舌头的例证,发现于一种叫做阿尔班螈类的两栖动物身上。关于阿尔班螈类的细节一直令人费解;先前的另一块阿尔班螈类化石被误认为是其远亲变色龙。但萨姆·休斯敦州立大学研究员胡安·达萨和同事们的最新分析确认,在缅甸发现的这块化石(上图)是一个生活在9900万年前的新的阿尔班螈类物种。
    • 摘要: 马来犀鸟声音洪亮、体形巨大、颜色鲜艳,你很难不注意到它。在它的鸟喙,上方有一个巨大的盔突,弯弯的像犀牛角一样,马来犀鸟的英文名字“犀牛犀鸟”正来源于此。
    • 颖颖; 李明学(图); Veer(图); Richard Cary(图); 赵贝勒(图)
    • 摘要: 文玩界新秀"鹤顶红",珍贵而美丽。可谁又会想到,这珍贵美丽的物件,却是由一种古老鸟类的头颅制成,每一个"鹤顶红"背后,都是声声泣血的悲鸣……无论是武侠小说,还是近年来热播的宫斗剧,常常会出现一种大家耳熟能详的毒药——鹤顶红。但很少有人知道,鹤顶红其实也是一种鸟的头骨的别名,这种鸟便是盔犀鸟。正如名字所言,盔犀鸟的头骨特别大,如同头盔一样套在突出的鸟喙上,颜色鲜艳如火,很是好看。然而不幸的是,美丽的头骨却给它们带来了灭顶之灾——由于盔犀鸟的头骨部分为实心,且外红内黄,质地细腻,易于雕刻,堪比象牙.
    • 殷亚磊; 周敏; 鲁昊
    • 摘要: 胡氏贵州龙(Keichousaurus hui)是一种产自贵州省兴义市及其邻区的中三叠世拉丁期法郎组竹竿坡段的小型鳍龙类。它是我国最早发现、研究与命名的三叠纪海生爬行动物,也是始鳍龙类在亚洲的首次报道,对于理解鳍龙类的地理分布和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提供一件胡氏贵州龙归入标本(GMPKU-P-3406)头骨的高精度X射线CT扫描数据集,包括CT原始图片数据,拼合的完整头骨图像堆栈,3D pdf,视频和可用于3D打印的stl格式文件。CT原始图片数据和拼合的完整头骨图像堆栈有助于鳍龙类形态学和系统学的进一步研究。3D pdf,视频和基于stl文件打印的3D模型可用于中国三叠纪海生爬行动物的科研、教学、科普和文创。
    • 殷亚磊; 周敏; 鲁昊
    • 摘要: 胡氏贵州龙(Keichousaurus hui)是一种产自贵州省兴义市及其邻区的中三叠世拉丁期法郎组竹竿坡段的小型鳍龙类。它是我国最早发现、研究与命名的三叠纪海生爬行动物,也是始鳍龙类在亚洲的首次报道,对于理解鳍龙类的地理分布和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提供一件胡氏贵州龙归入标本(GMPKU-P-3406)头骨的高精度X射线CT扫描数据集,包括CT原始图片数据,拼合的完整头骨图像堆栈,3D pdf,视频和可用于3D打印的stl格式文件。CT原始图片数据和拼合的完整头骨图像堆栈有助于鳍龙类形态学和系统学的进一步研究。3D pdf,视频和基于stl文件打印的3D模型可用于中国三叠纪海生爬行动物的科研、教学、科普和文创。
    • 摘要: 1971年12月鸟类如何呼吸一只鸟的呼吸系统能提供充足的氧气,让它飞到空中。鸟类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因为它们的骨骼中含有氧气。不仅较大的骨骼这样,较小的骨骼往往也是如此,连头骨都不例外。鸟类有一对肺,通过气管同外界相连。但除此之外,它们也连接着几只大型薄壁气囊。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