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泽乡
大泽乡的相关文献在1966年到2020年内共计147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中国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7篇、专利文献22篇;相关期刊121种,包括安徽史学、鞍山师范学院学报、湖州师范学院学报等;
大泽乡的相关文献由145位作者贡献,包括姚法荣、张耀征、汪高义等。
大泽乡
-研究学者
- 姚法荣
- 张耀征
- 汪高义
- 肖亚洲
- 马伯庸
- juniorguo
- 万弢
- 万绍庆
- 下村作次郎
- 严淑芬
- 乐朋
- 乔红丽
- 于佳彬1
- 于智荣
- 任红
- 任苍云
- 任葆琦
- 何必如
- 何旭光
- 何清谷
- 余世存
- 余同友
- 党治国
- 党秀臣
- 刘乾先
- 刘吉同
- 刘向群
- 刘子凡
- 刘宗德
- 刘少宏
- 刘序琦
- 刘建强
- 刘有志
- 刘波
- 刘焕林
- 刘瑞琦
- 刘超
- 刘鹏
- 刺猬
- 华晔
- 古谷久美子
- 吕克勤
- 吴晓波
- 吴添汉
- 周国瑞
- 周孝悦
- 周洁
- 周玉亭
- 周礼
- 喻翔
-
-
-
刺猬
-
-
摘要:
《世说新语•贤媛》中记载了数位老妈的故事,她们或深明大义,或风趣幽默,或刚强正直,读来颇令人感佩。秦朝末年,东阳县书吏陈婴左乡里颇有名望。秦二世元年(前209年),阳城人陈涉联合吴广于大泽乡掲竿起事,东阳人也跟着凑热闹,围攻县衙、诛杀县令,并极力拥护陈婴当老大。
-
-
章夫
-
-
摘要:
公元前209年,七月,雨季来临,整个大秦帝国成为一片泽国。一支特殊部队因大雨困在蕲县大泽乡(今安徽宿州),他们是开赴渔阳(今北京密云)戍边的“壮丁”。“失期当斩”,面对严苛的秦法规定,面临死刑威胁的900名壮丁十分紧张,乱作一团。
-
-
任苍云
-
-
摘要:
这个成语来源于2200多年前一个著名历史事件——陈胜吴广起义。起义位置就在安徽宿州市埇桥区的大泽乡镇。秦朝统治时期,全国人口不过2000万,但是被征用的劳役,合起来竟有二三百万人之多。那时的赋税、兵役、徭役、刑法也很重,百姓苦不堪言。
-
-
吴晓波
-
-
摘要:
创业中夹杂的复杂人性,在中华历史的一卷丹青中有着深刻的洞察。陈胜曾在耕地时对同伴说:"苟富贵,勿相忘。"如果哪一天我们发达了,千万不要忘记对方。公元前209年,陈胜真的找到了那位和他共同举事的创业伙伴——吴广。二人歃血为盟,在大泽乡的暴雨中举旗反秦。随着起义军的壮大,陈胜自封陈王,吴广被封为假王,但后来身为二把手的吴广却被一名叫田臧的部下砍去了脑袋。当田臧"献其首于陈王"时,陈胜非但没有训斥或惩罚田臧,反而赐其楚令尹印,封上将军。
-
-
张超1
-
-
摘要:
秦朝末年,社会黑暗,律法严苛,徭役繁重。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犹如一块巨石压得老百姓的喘不过来气。一腔腔的怒火在心中慢慢积蓄,暗暗等待着发泄的出口。''不在沉默中死亡,就在沉默中爆发。''(鲁迅语)秦二世元年七月,秦政府征调九百名贫民去戍守渔阳(今北京),当这支衣衫褴褛、饥肠辘辘的队伍行进至大泽乡(今属宿州)时,不幸的事再次发生——连日的大雨冲毁了道路,根本无法通行。
-
-
王健龙
-
-
摘要: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陈涉世家》一文在写陈胜、吴广发动起义后,起义军的迅猛发展、所向披靡时有这样一段文字: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
-
-
-
乐朋
-
-
摘要:
英雄不问出处。唯成分、唯身份,是变相的血统论,不可取。但查考史上起义造反英雄的真实身份,还是蛮有看点的。揭竿起义的陈胜、吴广,出身贫雇农。可他俩在大泽乡发动九百戍卒造反时,身份已由农民切换为屯戍渔阳的士兵。其起义性质,当属秦帝国之士兵哗变。继大泽兵变后扯旗造反的项羽、刘邦,推倒了秦王朝。项羽乃楚国贵族,刘家是有田产的富户。刘邦还当过秦朝的泗水亭长,相当于现今乡镇的公安派出所所长,有国家公务员身份。他俩的造反,全是奔着始皇帝的那
-
-
思晨
-
-
摘要:
我们这个年龄段的人对'一句项一万句'这样的话是非常熟悉的,虽心中未必以为然,但至多也只敢略略'腹诽'一下而已,绝然不敢说半个不字。然而,随着马齿徒长,阅世略广,慢慢认识到这世上还真有一句顶一万句的话。只是这样的话多非今人所说,言说者自己也未必意识到这话会一句顶了一万句,但却被后来的历史实践反复检验却依然灵验,引人反思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