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射电望远镜
大射电望远镜的相关文献在1995年到2021年内共计160篇,主要集中在机械、仪表工业、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天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8篇、会议论文17篇、专利文献173718篇;相关期刊73种,包括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今日科苑、机械科学与技术等;
相关会议13种,包括2014电子机械与微波结构工艺学术会议、贵州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庆祝刘锡良教授八十华诞暨第八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等;大射电望远镜的相关文献由146位作者贡献,包括段宝岩、仇原鹰、南仁东等。
大射电望远镜—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73718篇
占比:99.92%
总计:173863篇
大射电望远镜
-研究学者
- 段宝岩
- 仇原鹰
- 南仁东
- 王启明
- 彭勃
- 苏玉鑫
- 保宏
- 汤奥斐
- 陈光达
- 刘宏
- 宋建波
- 王文俊
- 姜鹏
- 段学超
- 范峰
- 訾斌
- 雷政
- 唐晓强
- 朱文白
- 沈世钊
- 王文利
- 米建伟
- 钱宏亮
- 张辉
- 朱明
- 薛建兴
- 赵泽
- 宋磊
- 李建军
- 汪劲松
- 王宇哲
- 翟天嵩
- 贾彦辉
- 金晓飞
- 骆亚波
- 丁洪生
- 任革学
- 何峰
- 刘志华
- 刘桂红
- 古学东
- 唐乐为
- 夏元清
- 姚蕊
- 孔令飞
- 季林红
- 张永芳
- 朱万旭
- 李元
- 李成刚
-
-
吴雪;
刘绮黎(制图)
-
-
摘要:
中国的"天眼"(FAST)以500米的口径成为世界最大的球面射电望远镜。在"以大为美"的天文观测领域,要比较射电望远镜的大小,需要分清射电望远镜的形态,是抛面的、球面的、带形的,还是把许多单个射电镜连起来组成的阵列。
-
-
Steed(文/图)
-
-
摘要:
1974年,为庆祝当时世界最大射电望远镜完成改造,人类用那面天线向宇宙播发了一段无线电讯号,史称阿雷西博信息。诸多关于人类的信息,包括我们在太阳系中所处的位置,都被编码在其中。如今,阿雷西博望远镜已然崩塌,那些信息却仍在以光速奔向目标--武仙座球状星团。这个星团最初由埃德蒙·哈雷在1714年发现。
-
-
-
-
-
段清娟;
殷成熙;
段宝岩
-
-
摘要:
对大射电望远镜50 m缩比模型的索驱动馈源支撑系统三级结构及参数进行优化设计。考虑到馈源支撑系统的天顶角指标从40°增加到60°的技术要求,改变二级模型结构,提出了三级索驱动馈源支撑系统结构,由馈源舱,AB轴,Stewart平台三部分构成,为了降低索拉力差,馈源舱的调整角度设计为20°,AB轴调整40°,Stewart平台调整定位精度。对馈源舱,AB轴的结构参数做了优化设计。并依优化结果,制造了新的三级索驱动馈源支撑系统的50 m缩比模型进行测试验证。
-
-
-
-
-
-
宋建波;
刘宏;
王文俊;
向喜琼
- 《贵州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
| 2010年
-
摘要:
一平方公里阵大射电望远镜(简称SKA)是世界多国投资、我国争建的国际合作项目,500m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简称FAST)是SKA在中国的一项先导工程。根据我国大射电望远镜设计方案。需要利用贵州天然喀斯特洼地作为台址,并在贵州全省建造数十个甚至上百个呈对数螺旋线形式分布的台址组成的大射电望远镜阵。为将众人瞩目的大射电望远镜贵州选址工作展现给大家,本文系统阐述大射电望远镜的基本概念、贵州选址需满足的基本条件、选址过程中涉及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选址思路、拟采用的方法及取得的代表性成果。
-
-
骆亚波;
纪文亮;
何峰
- 《信息工程大学测绘学院第二届博士生论坛》
| 2007年
-
摘要:
Stewart并联机构作为大射电望远镜馈源系统的二次精调平台,由于馈源舱体的运动特性,精调平台的位置基准在测量坐标系下不断变化.针对大射电望远镜馈源系统精调平台位置基准的实时确定,给出了实用的测量方案及解算模型.在大射电望远镜馈源索支撑系统50 m缩比模型实验中得以应用.
-
-
宋磊;
汤奥斐
- 《中国高耸结构第十八届学术交流会》
| 2006年
-
摘要:
本文通过时域法分析配有高耸塔结构的大射电望远镜馈源支撑系统的风振响应.首先,由非线性静力分析确定结构初始静态参考位形和初应力;其次,模拟作用在悬索、馈源舱和高耸塔上的随机风荷;最后,对比分析考虑索塔和不考虑索塔两种情况下的馈源支撑系统50m模型的风响应.结果验证了高耸塔变形对舱体定位精度有一定的影响.
-
-
-
-
- 《第十二届空间结构学术会议》
| 2008年
-
摘要:
针对大射电望远镜(FAST,Five-hundred-meterApertureSphericalTelescope)30m模型主动反射面支承结构—整体索网结构的监测传感器进行优秀布置研究。FAST30m索网结构监测内容包括环境荷载和结构响应,其中索应力、变位节点位移、结构振动是主要监测物理量。索应力监测传感器主要按照“热点应力”原则布设,综合考虑各照射源方向反射面变位后“热点应力”位置、按实际周围环境数值模拟各风向作用下风荷载计算的最大峰值响应位置以及球面基准时索应力变化对结构整体刚度影响较大的位置;为使主动反射面精确定位,所有变位节点粘贴光学靶标,采用激光全站仪自动同步扫描其坐标以推算径向位移和切向位移;结构振动以风荷作用下主要参与振动模态为目标模态,基于有效独立法进行测点优化。本文分析结果是指导未来监测系统布设的重要依据,为结构的安全状态评估提供了很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
-
-
张永芳;
吕延军;
段宝岩
- 《2007年首届仪表、自动化与先进集成技术大会》
| 2007年
-
摘要:
针对大射电望远镜中的并联Stewart机器人具有非线性、时变、受扰动等特点,并充分考虑易于实现的工程要求,提出了自抗扰控制方案,采用分散控制策略和自抗扰控制算法,实现了Stewart机器人的高精度轨迹跟踪控制。实验结果证明了该方案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