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责任
大国责任的相关文献在2002年到2022年内共计130篇,主要集中在外交、国际关系、中国政治、工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7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404篇;相关期刊109种,包括国际论坛、法制与社会、瞭望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八届“WTO法与中国论坛“、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八届“WTO法与中国论坛“、第八届西南论坛暨第五届国际安全研究论坛
等;大国责任的相关文献由125位作者贡献,包括Ruidong Cao、周慧敏、张晓等。
大国责任
-研究学者
- Ruidong Cao
- 周慧敏
- 张晓
- 曹瑞冬
- 朱凯兵
- 朱欢
- 薛理泰
- 费加明
- 陈毅
- INTHAVONGDAOHEUANG刀恒
- 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
- 于洪君
- 于滨
- 付延慧1
- 付璐
- 任国岩
- 侯融1
- 俞大伟
- 倪吉
- 刘东
- 刘合成
- 刘建飞
- 刘振华
- 刘杨钺
- 刘笑阳
- 刘茜
- 刘金泉1
- 卢光盛
- 吕晓莉
- 吴凯
- 周到
- 周启青1
- 周鑫宇
- 唐代兴
- 唐永胜
- 商汤
- 姜晓文
- 姜鹏宇12
- 孙聚成
- 孟祥敏
- 宋冬雪
- 宏结
- 崔顺姬
- 张义柱
- 张化冰
- 张宇哲
- 张文雷
- 张春侠
- 张自然
- 张译元1
-
-
江河
-
-
摘要:
国家意志协调构成国际法的效力渊源。发展中国家的兴起,推动了国际法主体的量变和质变。全球大多数国家是发展中国家,这使国际法逐渐体现了发展中国家的意志,但霸权使国际发展法陷入国际政治的泥潭。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发展"身份上面临两难的境地。在国际社会日益组织化的趋势下,准确界定"发展中国家",揭示国际组织的运作中这种政治身份的法律意涵,有利于中国通过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履行其大国责任,有效地维护国际和平与国家权益。
-
-
宏结
-
-
摘要: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中国面临更严峻的外部经贸环境。如何避免对抗,通过协商达到互利共赢,通过谈判为我方谋取利益诉求,获得话语权,承担起大国责任,是必须长期面临的挑战。而要迎接这种挑战,必须培养大量、高水平的精英国际商务谈判人才。
-
-
刘笑阳
-
-
摘要:
在全球化的时代,对涵盖国际责任在内的国家责任进行探讨既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也是谋划国家治理与国际战略的应然。在这一过程中,国家责任的形成基于国家利益和国家实力的逻辑互动,而大国责任则源于国际社会的实力不对称和权力不平等。同时,大国责任由国内责任和国际责任构成,并在两者之间存在着共同利益基础上的共同责任,三者的互动呈现出内外统一、权责统一、动静统一和知行统一的逻辑。相应地,大国既要将国内责任的履行作为保障性前提,也需要在双边和多边层面通过国际责任和共同责任的履行进行外部互动,特别是在全球治理、世界秩序、发展援助、制度改革和国际维和等方面担当“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从而在真正意义上拓展国家利益和维护全球利益。
-
-
张文雷
-
-
摘要:
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明确提出,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既是中国履行大国责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历史担当,也是中国进一步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大力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新征程的重要标志和最新举措。目前,国家层面陆续出台了多项重要文件,中央各部委和地方政府都在积极进行目标制定和政策部署。
-
-
INTHAVONGDAOHEUANG刀恒
-
-
摘要:
国家间力量的博弈最终会形成一种均势格局,而均势又为各类国际行为体提供了自我发展的空间,为国际秩序的建立提供了一种可能,均势意味着稳定和有序,均势是实现国际正义民主等崇高价值的基础条件。一个富有正义民主的国际社会必然体现为国际规则得到普遍遵守,各国权利得到基本保障。国际规约使得各国的行为能够得到一定的预期,从而减少国家间的猜疑与恐惧,为国家行使权力,表达各自的诉求提供了基础。但国际社会的丛林法则使得弱小国家的生存与发展权益受到了极大的威胁,强国本应担负起维护世界公平正义、和平民主的责任,但作为强国的美国却忽视了国际道义而专注于追求单方面的国家利益,肆意破坏着国际秩序,不断滥用武力,践踏着国际规约,威胁着国际社会的和平与发展。本文从分析美国的国家战略、对外政策等方面入手,阐述威胁国际秩序的主要因素,同时为缓解和消除这些不利因素提出可行性建议和策略。
-
-
本刊编辑部
-
-
摘要:
一场雄心勃勃、充分展现大国责任和担当的“双碳”硬仗,已然在中国打响!继郑重提出“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力争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之后,今年开年以来,《政府工作报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专门对碳达峰工作作出部署,提出在“十四五”期间,单位GDP能耗和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下降13.5%、18%。
-
-
倪吉
-
-
摘要:
碳中和无疑是近期资本市场关注度最高的话题之一。2020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提出我国力争2030年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这不仅是中国肩负大国责任实现应对气候变化雄心目标并引领全球气候治理的庄严承诺,更加会对国内产业的发展趋势及投资逻辑产生深远的影响。
-
-
-
-
摘要:
疫苗"双破亿"彰显人民至上和大国担当据国家卫健委3月28日通报,截至3月27日,全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疫苗突破1亿剂次,就在几天前,中国新冠疫苗全球供应也突破1亿剂次。(据新华网)【评论】"周闻韬":成绩殊为不易,这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的生动写照,彰显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与使命担当。@新京报:这不仅检视了民本理念的真实程度,也为大国责任和担当添加了厚重一笔。
-
-
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
-
-
摘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宣布我国力争于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既是我国履行大国责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历史担当,也是我国进一步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大力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新征程的重要标志和最新举措。建筑材料行业是我国碳排放较大的行业之一,采取切实有力措施,全力推进碳减排工作,提前实现碳达峰,为国家总体实现碳达峰预定目标和碳中和愿景做出积极贡献,是建筑材料行业必须履行的社会责任和应尽的义务。为全面提升建筑材料行业绿色低碳发展水平,加快推进建筑材料行业碳减排工作,促进建筑材料行业提前实现碳达峰,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特向全行业发出以下倡议。
-
-
陈秋平
-
-
摘要:
为了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和2060年前碳中和的长期气候目标,我国社会经济体系需要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各行各业需要未雨绸缪、积极应对国家碳中和目标。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指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样一个雄心勃勃的目标体现了我国在环境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的大国责任和担当。
-
-
Ruidong Cao;
曹瑞冬
- 《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八届“WTO法与中国论坛“》
| 2015年
-
摘要:
在国际社会,利益是比责任更有说服力的内容.今日的世界类似于中国的春秋战国,占据最高点的不一定是履行责任最大的,但一定是拥有最大利益的.当今的世界形势是不允许利益平均分配的,但确是呼吁责任共担的.全人类和平与发展的责任需要共同承担和履行,但国家利益更希冀将责任归属于明确的制度体系里.大国责任是在大国利益主导下的利益倾斜的一种手段,大国在光鲜的外衣下暴露丑恶的嘴脸.贪婪是人和国家的本性,伤害是手段.但并不代表不存在一些国家牺牲一部分利益来换取更大的利益,合作与奉献比抵制与掠夺更符合现代外交的方向.习近平出访欧洲是中国外交的新起点,归属了责任,也明确了利益.《大国责任归属问题论证——以习近平出访欧洲为引》从习近平出访欧洲为引子,分析其在出访活动中的责任归属,探讨中国与欧盟的大国责任,并探索大国如何平衡利益与责任的关系以及中国的大国道路指向何方.中国与欧盟的联合是经济全球化下的又一场飞跃,大国之间选择联合或结盟来维护国家的利益,却也在间接中承担起大国的责任。然而,在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体系面前,与大国博弈,中国是败多胜少。为了扭转这一不利的经济局面,国家利益被置放在很大的高度上,而大国责任则必须在这样的利益诉求中走出中国特色的道路。因此,中国在国际上的责任需要在国家利益的主导下贯彻落实,将正确并且必须履行责任归属到中国经济的范畴,而更需要清楚认知中国的其他领域在国际中的地位。国际社会本来就是不平等的,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将会在这样的国际体系中继续发展下去。地球上真正意义上的大国是能协调国家利益和责任的国家,在获取极大利益的同时,对国际社会承担极大的责任。中国在利益与责任问题上的处理暴露出来的最大问题是常常会模糊两者的关系,更会混淆国家在各方面发展的能力状况。胜利者是善于抓住机遇的人,而中国则是力求更多,而不是更精的群体。
-
-
Ruidong Cao;
曹瑞冬
- 《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八届“WTO法与中国论坛“》
| 2015年
-
摘要:
在国际社会,利益是比责任更有说服力的内容.今日的世界类似于中国的春秋战国,占据最高点的不一定是履行责任最大的,但一定是拥有最大利益的.当今的世界形势是不允许利益平均分配的,但确是呼吁责任共担的.全人类和平与发展的责任需要共同承担和履行,但国家利益更希冀将责任归属于明确的制度体系里.大国责任是在大国利益主导下的利益倾斜的一种手段,大国在光鲜的外衣下暴露丑恶的嘴脸.贪婪是人和国家的本性,伤害是手段.但并不代表不存在一些国家牺牲一部分利益来换取更大的利益,合作与奉献比抵制与掠夺更符合现代外交的方向.习近平出访欧洲是中国外交的新起点,归属了责任,也明确了利益.《大国责任归属问题论证——以习近平出访欧洲为引》从习近平出访欧洲为引子,分析其在出访活动中的责任归属,探讨中国与欧盟的大国责任,并探索大国如何平衡利益与责任的关系以及中国的大国道路指向何方.中国与欧盟的联合是经济全球化下的又一场飞跃,大国之间选择联合或结盟来维护国家的利益,却也在间接中承担起大国的责任。然而,在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体系面前,与大国博弈,中国是败多胜少。为了扭转这一不利的经济局面,国家利益被置放在很大的高度上,而大国责任则必须在这样的利益诉求中走出中国特色的道路。因此,中国在国际上的责任需要在国家利益的主导下贯彻落实,将正确并且必须履行责任归属到中国经济的范畴,而更需要清楚认知中国的其他领域在国际中的地位。国际社会本来就是不平等的,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将会在这样的国际体系中继续发展下去。地球上真正意义上的大国是能协调国家利益和责任的国家,在获取极大利益的同时,对国际社会承担极大的责任。中国在利益与责任问题上的处理暴露出来的最大问题是常常会模糊两者的关系,更会混淆国家在各方面发展的能力状况。胜利者是善于抓住机遇的人,而中国则是力求更多,而不是更精的群体。
-
-
赵晓春
- 《第八届西南论坛暨第五届国际安全研究论坛》
| 2017年
-
摘要:
自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政治报告中首次提出"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以来,在短短的几年间,习近平主席在包括联合国大会在内的一系列双边和多边重要外交场合多次提及并深刻阐发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使得这一理念日渐清晰并不断完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立意高远、内涵丰富.就世界而言,它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顺应当今世界潮流与历史大势,就解决事关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所倡导的重要理念,以及在此基础上提供的中国方案.就中国而言,它已成为引领中国外交的核心理念与行动指南.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中国外交目标、国际定位、外交理念与实践等诸多方面都进行了显著创新,不仅凸显了当代中国大国外交的特色与担当,而且必将对中国的和平崛起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
-
赵晓春
- 《第八届西南论坛暨第五届国际安全研究论坛》
| 2017年
-
摘要:
自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政治报告中首次提出"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以来,在短短的几年间,习近平主席在包括联合国大会在内的一系列双边和多边重要外交场合多次提及并深刻阐发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使得这一理念日渐清晰并不断完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立意高远、内涵丰富.就世界而言,它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顺应当今世界潮流与历史大势,就解决事关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所倡导的重要理念,以及在此基础上提供的中国方案.就中国而言,它已成为引领中国外交的核心理念与行动指南.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中国外交目标、国际定位、外交理念与实践等诸多方面都进行了显著创新,不仅凸显了当代中国大国外交的特色与担当,而且必将对中国的和平崛起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
-
赵晓春
- 《第八届西南论坛暨第五届国际安全研究论坛》
| 2017年
-
摘要:
自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政治报告中首次提出"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以来,在短短的几年间,习近平主席在包括联合国大会在内的一系列双边和多边重要外交场合多次提及并深刻阐发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使得这一理念日渐清晰并不断完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立意高远、内涵丰富.就世界而言,它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顺应当今世界潮流与历史大势,就解决事关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所倡导的重要理念,以及在此基础上提供的中国方案.就中国而言,它已成为引领中国外交的核心理念与行动指南.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中国外交目标、国际定位、外交理念与实践等诸多方面都进行了显著创新,不仅凸显了当代中国大国外交的特色与担当,而且必将对中国的和平崛起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
-
赵晓春
- 《第八届西南论坛暨第五届国际安全研究论坛》
| 2017年
-
摘要:
自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政治报告中首次提出"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以来,在短短的几年间,习近平主席在包括联合国大会在内的一系列双边和多边重要外交场合多次提及并深刻阐发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使得这一理念日渐清晰并不断完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立意高远、内涵丰富.就世界而言,它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顺应当今世界潮流与历史大势,就解决事关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所倡导的重要理念,以及在此基础上提供的中国方案.就中国而言,它已成为引领中国外交的核心理念与行动指南.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中国外交目标、国际定位、外交理念与实践等诸多方面都进行了显著创新,不仅凸显了当代中国大国外交的特色与担当,而且必将对中国的和平崛起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
-
赵晓春
- 《第八届西南论坛暨第五届国际安全研究论坛》
| 2017年
-
摘要:
自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政治报告中首次提出"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以来,在短短的几年间,习近平主席在包括联合国大会在内的一系列双边和多边重要外交场合多次提及并深刻阐发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使得这一理念日渐清晰并不断完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立意高远、内涵丰富.就世界而言,它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顺应当今世界潮流与历史大势,就解决事关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所倡导的重要理念,以及在此基础上提供的中国方案.就中国而言,它已成为引领中国外交的核心理念与行动指南.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中国外交目标、国际定位、外交理念与实践等诸多方面都进行了显著创新,不仅凸显了当代中国大国外交的特色与担当,而且必将对中国的和平崛起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