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检查
增强检查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134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特种医学、肿瘤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8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175288篇;相关期刊80种,包括中西医结合研究、实用医学影像杂志、现代医用影像学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中华护理学会全国肿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2007年全国医学影像(昆明)学术研讨会等;增强检查的相关文献由324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念龙、刘福尧、唐晨虎等。
增强检查—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75288篇
占比:99.93%
总计:175408篇
增强检查
-研究学者
- 刘念龙
- 刘福尧
- 唐晨虎
- 姜加学
- 张凤霞
- 张驰
- 朱娟
- 李绮娴
- 李艳
- 梁慧
- 王玉璜
- 王琴
- 白人驹
- 罗中兴
- 苏文
- 董颖
- 许晶晶
- 陈亚婷
- 韩秦岗
- 马东
- 黄景怡
- 龚一琨
- A.B. Harris
- D.G. Na
- D.S. Kim
- E.K
- F. Jehl
- G. Bierry
- G. Prevost
- J.
- J.H. Kim
- J.L.Dietemann
- K.H. Kim
- M. Jain
- Malcolm PN
- N. Boehm
- P. Robert
- S. Kim
- V.S. Lee
- 丁宗仁
- 万业达
- 乔慧洁
- 于冬梅
- 于卫中
- 于昭
- 于谨
- 付国田
- 付小霞
- 代红樱
- 任伟
-
-
沈阳;
朱庆强
-
-
摘要:
目的:总结小胃肠间质瘤(GISTs)的CT增强扫描表现,分析其漏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经手术病理确诊为小GISTs(长径0.05)。重建前漏诊25例(44.64%),重建后漏诊19例(33.93%),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GISTs多位于胃;以腔内型多见;多呈类圆形,可伴局部钙化、囊变坏死;增强扫描实质部分均可见强化,且门静脉期强化高于动脉期。长径<1 cm者较长径1~2 cm者在CT增强扫描中更易漏诊。腹部CT检查时,应尽量做好胃肠道准备,降低小GISTs漏诊率;薄层重建或许更有利于病灶的检出。充分掌握小GISTs的CT征象,可减少漏误诊。
-
-
赵茹;
赵红
-
-
摘要:
目的分析CT增强检查在腮腺潜在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中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经病理证实腮腺多形性腺瘤72例,腺淋巴瘤31例(36个病灶),基底细胞腺瘤15例CT增强后的影像学征象,重点观察病灶内有无“囊变”,“囊变”分布方式,强化特征及强化方式等。结果腮腺多形性腺瘤增强后以持续上升强化为主,且病灶可见“囊变”中心分布为主及散在点片状、结节状明显强化区,腺淋巴瘤增强后以上升-下降式强化为主,病灶内可见“囊变”并以边缘分布为主,肿瘤内实性成分延迟扫描以均匀强化为主,基底细胞腺瘤病灶以明显强化为主,病灶内可见散在裂隙状“囊变”。结论CT增强检查可以进一步为腮腺潜在恶性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提高腮腺潜在恶性肿瘤的诊断准确性。
-
-
隋金玲
-
-
摘要:
目的:探究临床护理路径在增强CT标准化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9月至2021年9月期间在齐齐哈尔市碾子山区人民医院接受增强CT检查的92位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顺序分为对照组(采取常规增强CT护理)和实验组(采取临床护理路径),每组纳入46例,对比两组的护理应用效果。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检查,实验组的护理时间少于对照组,造影剂渗漏率、检查中断率、护理差错率(分别为2.17%、0.00%、0.00%)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3.04%、8.70%、10.87%),图像优良率(97.83%)高于对照组(82.6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实验组的S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增强CT标准化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理想,能提高护理效率和质量,缓解患者焦虑状态,提高检查成功率和图像效果,护理模式值得推广。
-
-
许辉;
孔德伟
-
-
摘要:
目的 通过核磁共振(MRI)检查与手术检查结果对照研究,评价增强MRI在诊断复杂性肛瘘的影像特征、优势及不足。方法 选取2020年12月至2021年10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31例复杂性肛瘘住院患者行增强3.0 T MRI检查,得到瘘管类型、数目、形态、与括约肌的关系、内瘘口位置等诊断信息,并与手术结果比较。结果 复杂性肛瘘患者的MRI检查与手术探查结果在内瘘口数目和位置的诊断吻合度中等(P 0.05)。MRI与手术探查对主瘘管分型的诊断、支瘘管数目和分型的诊断具有中等吻合度(P <0.05)。手术探查对支瘘管的分类优于MRI(P <0.05)。结论 MRI在复杂性肛瘘的诊断中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在主瘘管的诊断与手术检查结果一致,对于内瘘口及支瘘管显示及诊断的能力有待于加强。
-
-
胡晓明
-
-
摘要:
目的 研究肾癌及肾盂癌采取128层螺旋CT增强检查的诊断及鉴别.方法 取2018年1月—2019年6月的50例疑似肾癌及肾盂癌患者,行128层螺旋CT增强扫描,以病理检查结果 为金标准.观察诊断符合率、CT图像特征.结果 128层螺旋CT增强扫描诊断符合率为96.00%,扫描结果 与病理检查结果 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χ2=0.355,P=0.837).肾癌可见类圆形、圆形、不规则形病灶,等密度、稍高密度或稍低密度,部分肾盏肾盂受压变形,存在坏死、囊变,少数钙化灶,增强扫描早期不均匀明显强化.肾盂癌中,肾盂内肿块型:腔内肿块,边界清晰或模糊,密度不均匀或均匀;浸润肾实质型:肿块向肾实质侵犯,轮廓中度或轻度变形.结论 肾癌及肾盂癌采取128层螺旋CT增强检查,诊断准确性高,且可有效鉴别诊断.
-
-
王颖奕;
梁远凤;
刘国芳;
王光宪
-
-
摘要: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肺肉瘤样癌的CT影像征象及临床表现,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20年9月我院15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肺肉瘤样癌的临床资料及CT影像征象.结果 15例原发性肺肉瘤样癌患者中,多见于50岁以上有吸烟史的中老年男性,临床表现以咳嗽、咳痰及痰中带血多见.CT上肺内肿瘤均单发,病变位于右肺9例、左肺6例,双肺上叶居多;瘤体最大径范围12 mm~159 mm,平均值63 mm;中央型及周围型例数分别是6例、9例;形态类圆形7例、类椭圆形3例、不规则形4例、楔形1例;病灶边缘光整较清晰6例、分叶10例及毛刺3例;CT平扫密度较均匀者6例、不均匀者9例,其中伴钙化3例、不规则形虫蚀样空洞1例;CT增强扫描本组病例12例,其中较均匀强化1例、不均匀强化11例;病灶周边区动脉期呈环形强化、静脉期实性部分呈不同程度进行性强化,病灶中央区常呈片状轻度强化及强化不明显9例或不均匀斑片状及分隔样强化2例.肺部血管受侵5例;支气管狭窄伴阻塞性炎症9例、阻塞性肺不张2例;胸膜受侵11例,肺门淋巴结肿大5例,纵膈淋巴结肿大5例;肺内外转移5例.结论 原发性肺肉瘤样癌多发生于长期大量吸烟男性患者,以双肺上叶、周围型较多,瘤体较大、密度多不均匀,易侵犯邻近胸膜,常伴纵膈及肺门淋巴结肿大,CT增强有一定特征性表现,但确诊仍需依赖病理学检查.
-
-
叶亚梅;
高兴蓉
-
-
摘要:
目的:研究基于前馈控制的安全管理对磁共振增强检查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2800例进行磁共振增强检查的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40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安全管理措施,观察组采取基于前馈控制的安全管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一次检查成功率、造影成像清晰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情绪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前馈控制的安全管理对磁共振增强检查患者的效果较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
秦玲;
董彦岑
-
-
摘要:
目的 对于影像科增强检查期间的护理配合方法以及护理效果进行探讨.方法 选择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接受影像科增强检查病人60例作为本次课题观察对象,根据病人的入院顺序对其加以分组,给予其中一组病人常规护理配合,共计30例纳入成为对照组,给予剩余一组病人综合护理干预,共计30例纳入成为研究组,对比两组病人的护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病人的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检查所需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两者对比差异明显;研究组病人中产生过敏反应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两者对比差异明显.结论 在影像科增强检查期间给予病人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检查所需时间,提高病人满意度,减少过敏反应的出现风险,应该给予大力的推广与应用.
-
-
沈茜
-
-
摘要:
目的:研究影像科增强检查的护理配合方法及效果.方法:80例影像科增强受检者均于我院2021年01月就诊,奇数偶数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检查依从率、不良事件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检查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检查依从率、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高,较对照组低,检查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结论:为影像科增强受检者行综合护理干预可取得较为明显的临床应用效果.
-
-
冯庆
-
-
摘要:
目的:针对老年核磁共振增强接受者。 使用全程精细化护理的模式对护理效果进行分析。 方法:选择本院所收治入院治疗,需进行核磁共振的老年患者 200 例作为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分成各 100 例的对照组和观察组。 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全程精细化护理模式。 对照两组患者的依从性以及焦虑和抑郁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依从性十分依从、配合依从、不依从分别为 60 例、36 例、4 例;对照组患者的护理依从性十分依从、配合依从、不依从分别为 31 例、54 例、15 例;护理依从率观察组及对照组分别为96% 、85% ,两组相比,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出院后观察组患者 SAS 评分为(25.13±5.42)分、对照组患者 SAS 评分为(33.21±5.13)分。 两组对比,观察组 SAS 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出院后观察组患者 SDS 评分为(35.33±5.31)分、对照组患者 SDS 评分为(44.34±5.52)分。 两组对比,观察组 SDS 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可知,全程化精细化护理,可有效提升老年核磁共振增强检查的资料。 减少患者焦虑以及抑郁情绪,提升护理的依从性。
-
-
陈晓琳
- 《中华护理学会全国肿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
| 2010年
-
摘要:
目的:对450名病人进行心理干预,以调节CT检查中出现的焦虑情绪。方法:将45名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观察组实行心理干预,而对对照组只执行常规治疗,观察病人的焦虑值和血压、心率等指标。测量所得数据用医学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发生不良反应2例,占0.8%;对照组8例,占4%。两组比较,x2 =3.86 , P<0.05,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运用心理护理后CT增强检查病人焦虑情绪明显减轻,不良反应明显减少,病人能更好地配合检查,这对疾病的影像学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实践证明,心理护理与技术护理相辅相承,具有同等价值,而心理护理在特定条件下往往胜于技术护理的作用已被广大医护人员接受和认同。
-